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药设计与研究模拟卷--山东大学新药设计(网络B)
新药设计与研究模拟卷一、填空题(共20分)1、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药物的疗效。2、Ⅲ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治疗作用。3、定量构效关系中Hansch方法常用的参数有电性参数、疏水性参数、立体参数。4、受体是一个大分子或大分子复合物,它与具有高度复合物性的激动剂结合,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特定反应。5、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是药物—受体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6、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指结构相同的原子或基团以及环系等价体的元素。7、药物的基本属性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8、电子等排体是指含有相同的原子数和价电子数、体积相同的分子或离子。9、双前药是无活性的药物分子在体内经过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有活性的药物。9、已知苯甲酸的pKa=4.19,对甲基苯甲酸的pKa=4.36,p-CH3为1。10.构成DNA的碱基有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二、简答题1、指出下列原子或基团哪些互为电子等排体:(1)CH4(2)CH3(3)CH2(4)CH(5)NH2(6)NH(7)O(8)N(9)OH答:(4)CH和(8)N,(2)CH3(5)NH2(9)OH,(3)CH2(6)NH(7)O互为电子等排体。2、写出pivampicillin(structure1)在体内释放出母体药物的代谢过程(用结构式表示)。NSCCH3CH3OHNOOCH2OCC(CH3)3OCCHONH2Structure13.写出构成DNA和RNA的所有碱基和戊糖的化学结构式。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4、药物产生药效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答:决定因素:(1)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药物的转运过程将影响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而转运过程又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2)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力。药物和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与生化变化,它主要依赖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同时也受代谢和运转的影响。5、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ACE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首先与B-内酰胺酶生成酰化酶保护B--内酰胺环,与B—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用于增强抗菌作用。主要用于产酶的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所致的各种感染。ACE抑制剂机制及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I,使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生成减少血压减少,用于治疗个性高血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及应用:作为胆固醇合成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明显降低TC、LDL和升高HDL。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三、论述题1、药物从发现到上市的一般过程。答:1、化合物广泛筛选,初产生生物活性评价。2、先导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被选药物鉴定。4、毒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制剂稳定性研究、化学过程研究。5、整理资料,申请进行临床研究。6、进行ⅠⅡⅢ期临床。7、药品的注册备案。8、批准注册。9、上市。2、以图示并说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答:D+R=DRE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是药物—受体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P1923、试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和优化方法。答:1、天然产物。2、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新药。3、以现有药物作为新药研究的基础。4、通过代谢物研究发现新药。5、组合化学的方法产生先导物。6、幸运发现的先导物。7、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4.举例说明利用前药设计提高某些药物在脑部组织的持续释放。答:某些酯溶性小而难以转运到脑部的药物,用前药的方法可改善转运的理化性质,从而进入脑部以多巴胺和r-氨基丁酸为例说明其过程。利用氧化---还原转释的原理,可实现使多巴氨定向进入脑部的目的。其过程是:P113(倒数第六行开始)得分评卷人
本文标题:新药设计与研究模拟卷--山东大学新药设计(网络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