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报告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对襄阳市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结果予以评价,提出今后需要改进的措施。方法收集分析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结果2011年全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5.30/10万,48h内调查率、14d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标本7d送达率、75d内随访表送达率分别为100%、92.31%、97.44%和92.31%,但首诊后当天报告率仅为12.82%,AFP病例特异性不高存在报告扩大化现象。结论2011年襄阳市AFP监测指标中首诊当天报告率低,未达到国家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通过AFP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高危AFP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敏感性;及时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长期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94年襄阳市原襄阳县报告了全国最后1例由Ⅰ型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1]后已连续17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长期保持无脊灰状态,现将襄阳市2011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AFP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病例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来源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人口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统计局。1.2方法利用EPIinfo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AFP病例概况2.1.1地区分布襄阳市2011年共报告本地AFP病例39例,各县(市、2.1.2时间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9-11月,共发病26例,占66.67%。全年除12月无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报告。2.1.3年龄、性别分布39例AFP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5月龄,年龄最大的为12岁,其中≤3岁的23例(58.97%);4~6岁4例(10.26%);6岁12例(30.77%)。男性23例,女性16例,男女性别比1:0.70。2.1.4免疫史39例AFP病例只有1例免疫史不详,其他儿童均有免疫史,服苗最多的5次,有6例服苗2次,服苗次数≥3次32例(82.05%)。2.2病原学检测39例AFP病例中有3例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其他36例粪便标本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验,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及脊灰病毒(PV)。2.3AFP病例监测情况2.3.1监测系统的敏感性2011年襄阳市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39例,报告发病率为5.30/10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指标,48h内调查率、14d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标本7d送达率、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也全部达到规定要求。所辖9个县级单位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1/10万的指标,最高为宜城达9.53/10万,最低为老河口,为1.06/10万(表1)。2.3.2监测系统的及时性39例AFP病例中麻痹发生后当天就诊8例(20.51%);1~3d就诊18例(46.15%);3d以上就诊13例(33.33%)。首诊后当天报告5例(12.82%);1~3d报告21例(53.85%);3d以上报告13例(33.33%)。39例AFP病例全部完成了个案访视和粪便标本的采集,调查率和标本采集率均为100%;36例AFP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31%;38例便标本在7d内送达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送检及时率为97.44%;麻痹后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为92.31%(表1)。2.2.3脊灰病例旬报及主动监测完成情况襄阳市9个县(市、区)2011年应报脊灰病例旬报324次,实报307次,旬报完成率94.75%,其中及时报告295次,报告及时率91.05%。市及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37所监测医院每旬进行主动监测,共监测1201次,主动监测访视率为90.17%。3讨论襄阳市自1991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AFP病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多年超过1/10万的标准,2011年全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48h内调查率、14d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标本7d送达率、75d内随访表送达率全部达到规定指标,全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平均为5.30/10万。所辖9个县(市、区)除襄州14d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规定标准,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以县市为单位达到了1/10万的规划指标,但是监测系统的运行仍不完善,一是首诊后及时报告率较低,2011年当天报告率仅为12.82%。AFP病例监测的关键就是要及时发现AFP病例,提高首诊报告率,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查和采样[2],首诊后当天报告率低严重影响了AFP病例的及时调查和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2011年3例未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就是因辗转在多家医院治疗,首诊后未及时报告,错过了采集合格标本的时机。首诊后不及时上报不利于AFP病例的最后分类,也不利于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3];二是AFP病例特异性不高,临床医师对AFP病例诊断标准掌握不严,同时因大多数哨点医院AFP报告和临床医师个人利益挂钩,为了避免漏报,普遍存在报告扩大化现象,2011年全市报告的39例AFP病例中有16例临床诊断为肌炎;该市2011年也未分离到NPEV,而2008年全国NPEV分离率为11.74%[4];2011年湖北省NPEV分离率为9.17%[5];三是个别地区的主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虽然2011年全市旬报率和主动访视率都在90%以上,但报告的39例AFP病例无1例是通过主动监测发现的,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并未坚持每旬到门诊相关科室进行现场访视,没有认识到主动监测是AFP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监测医院的报告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的重要手段。襄阳市虽然地处内陆,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客观存在的[6],2003年后全球消灭脊灰进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反弹情况,个别国家和地区无力控制脊灰暴发,致使病例传播至多个已消灭脊灰的国家[7],特别要强调无野病毒传播的国家始终存在野病毒输入的风险[8],近年我国周边国家发生脊灰野病毒病例暴发,我国部分省份先后发生了由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引起的脊灰病例[9],2011-07,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又发生了4例输入性脊髓灰质炎Ⅰ型野病毒引起的疫情[10],对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必需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的管理,确保通过AFP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高危AFP病例,以便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病例免疫史显示,2011年报告的39例病例中,有6例儿童仅服苗2次,有1例免疫史不详,该市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自1990年以来已累计进行17次36轮强化免疫和3次6轮查漏补种,接种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免疫空白依然存在,为巩固消灭脊灰的成果,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服工作是必要,但同时应及时对强化免疫或查漏补服工作进行评估,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标题: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报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