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习题课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习题课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历史习题课中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熏陶情感态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这一些列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从传统初中历史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上好历史习题课,这两大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关键词:初中历史习题课知识巩固方法指导历史思维情感态度首先,谈一下传统历史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初中历史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重新授轻练习,对历史习题课不够重视。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习题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老师们对习题课不够重视,大多数老师“重新授轻练习”,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习题变成作业课,仅仅是做做题,写上答案,课上对对答案而已;第二,习题的选择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题海战术,内容缺乏探究性性,缺乏思维的训练,学生积极性没调动出来,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机械性重复性练习多,量多质滥,内容缺乏探究性等问题,使历史习题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结果不仅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甚至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是有悖于新课程主旨的。第三,习题的选择缺乏层次和梯度。首先,习题设置层次不清楚,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其次,没有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能力,忽视了不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久而久之,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好的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失去进取心;基础差的学生则因为做不来而失去信心。第四,重知识,轻能力;重答案,轻点拨;“纠”错而“究”错。教师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缺乏问题成因分析以及思维和方法的点拨指导,“纠”错而不“究”错,很少挖掘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只知道错了,而不知为什么错,所以经常“一讲再讲,一错再错”;第五,缺乏对出错问题整合归纳分类。练习得多,但缺乏对出错问题整合归纳分类。这种习题课堂往往面面俱到,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所以效率低下。这些出错问题,要么在内容上具有同一性,要么在方法或者思维上具有同一性,在这方面进行整合归纳分类可以有效避免同类问题一错再错。第六,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在正式上练习课之前,没有对学生的练习训练情况进行了解,在评讲的时候,没有对大部分学生共同的问题集体处理。这样也会导致老师对题目的预设性不够,评讲得不够透彻。二、如何上好历史习题课以上问题是历史习题课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怎样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历史习题课呢?笔者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要认识到习题课的重要性,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解读考纲考点、重点、难点;掌握学生学情,使题目的选择和点拨讲解符合学生实际;要深刻解读教材并在教材原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重构专题式的知识结构。例如,讲到中国现代史的外交成就时,可以针对性把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的外交成就进行排序、问答、看图等多种方式进行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巩固练习。1、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尼克松访华②基辛格第一次访华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⑤中美正式建交A.③②④⑤①B.①③⑤②④C.①③②④⑤D.③②④①⑤本题,以时间排序的形式,系统地帮同学们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2、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发展状况和走向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在坎坷曲折中艰难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问题是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该会议对中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里?(3)何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最近我国领导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认识。本题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3、在学校举办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展活动中,其中的一幅图片下的注释为: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这副图片应是A.B.C.D.本题,考察了学生认图的能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第二、合理的选题习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训练效率高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选题。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笔者认为,合理的选题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习题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每一节习题课都要遵照教学目标,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且习题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课标要求是: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我们可以出一道针对行的题目,直接检测学习的成果。如,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A.开国大典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第一届政协的展开(二),习题选择要“精”。题目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要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例如,北师大版,八年下册《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时,可以选取这道典型性的例题。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周恩来总理()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A.开国大典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第一届政协的展开本题包含了“求同存异”方针的精神“君子和而不同”,学生把这题消化好了,做类似的题目应该难度不大。(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习题选择要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的选择,难度的设置,一定要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即问题的设置要放在学生努力地踮起脚尖、伸伸胳臂能够碰到的地方,过易或过难都是无效的练习。例如讲到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先让学生做难度较低的基础训练,然后再做拓展训练。基础训练:包含的要素较少,导向明确,没有纵横的时间跨度。如,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人大B.第一届政协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拓展训练:综合性较高,有时间的纵横对比和练习,有各个板块知识的连结。某旅行社设计“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的设计为了展示哪一主题()A.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红军长征(四)讲练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习题课学生容易疲劳,如果老师讲得太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笔者尝试着这样去做:首先,在习题课教学中,笔者尽量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和“思”三者结合,采取“疑点处点拨启发、重点处分析讲授、难点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很好地减轻学生的“疲劳”“犯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其次,可以尝试“生生互助”,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给学生讲解,这样讲的过程,听的过程,都是学生主动的参与问题的查找和解决的过程,学生自己参与其中,课题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犯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五)巩固知识,更要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要追求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出错题目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同问题同类处理,一般有两种归类:第一,按出错问题的内容分类。可以制作一个表格进行直观的分析,例如在评讲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第二次月考考试时,制作一个典型例题分析表格。四、典型错例分析表各小题答卷分析题号得分率典型错例分析330%超纲,忽略从时间切入分析1845%上课没有把农村革命根据地上升归纳为工农武装割据,学生对这词不懂1935%对白色恐怖不能很好地与史实结合2755%对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不清,上课时对于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提及2866%此题,学生钻牛角尖.纠结在“粉碎”上,而没有从时间出发3271%知识点混淆第二,按出错原因分类。先“究”错,再纠”错。方法在解题中体现、掌握,能力在训练——“究”错——“纠”错中提高。避免“一讲再讲,一错再错”。例如,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造和发明无关的是()A.坐飞机旅行B.乘电车上下班C.把雪糕放入电冰箱冷冻D.收发电子邮件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在讲解的时候,首先找准题目的基本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无关”。A、B、和C,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也成为主要动力),而D答案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另外,在平常评讲练习的过程中,介绍对比、排除、以未知推已知等方法。(六)重视反馈对训练效果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走过程,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例如一张选择专项练习,在评讲之前必须抽样批改,确定准确率较高和准确率较低的题目。然后在练习课上重点评讲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七)除了题目的训练,更要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的养成,培养合格公民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其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人文思维,培养合格公民。所以,在出题的时候,尽量传递正能量。出题的时候注重实用性。例如,谈谈人类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中国人的“自己梦想?”这些问题紧贴生活,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总之,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习题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精讲精练,注重实效,引导学生识别题性、抓住特点,剖析结构、明晰意图,联系教材内容、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参考文献: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2.徐桂华,高中历史习题课的课堂教学东西南北:教育.2011(5)3.张红,《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习题课研究》,《时代教育》报刊,第八版2012(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4次印刷。5.许琴,《历史习题课的课堂教学》,《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5)6.李道文,《浅析新课程改革对历史习题课教学的影响》,《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12)7.刘书彩,《谈历史习题课的课堂教学》,《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6)8.孙娅娅,《新课程下的高三历史习题讲评课》,《考试周刊》,2009(45)9.陈亚千,《如何提高高三历史习题讲评课的实效性》,《考试》,综合版.2013(1)10.郭虎贤,《怎样提高历史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1(3)
本文标题: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习题课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