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曹亦兵一、新课改带来的教育观念变革二、教学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三、教学活动的组织一、教育观念的变革1、幼儿观与教师观2、教学观3、教育目标价值观与评价观传统幼儿观与教师观幼儿观:幼儿被当作接受器。教师观:教师作为一个教授者,则想方设法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新课改理念下幼儿观与教师观幼儿观: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它把幼儿看作是有积极主动学习愿望的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师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传统教学观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形成了“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幼儿只是装满知识的容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培养幼儿学习的教学观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和能力去获得新的发展。传统教育目标价值观与评价观重知识技能培养,评价也是如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目标价值观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品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观评价的着重点: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二、教学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因素1.课型因素2.教材因素3.目标因素4.教学方法因素5.教学策略因素6.教学评价因素7.幼儿因素课型因素进行课型分析,即要分析这种课型的特点、教学要求与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在把握课型特点,准确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教材因素1.分析教材,找出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2.教材的呈现形式3.要重视教材分析、处理、表现分析教材,找出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准确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善于把重点、难点具体化,善于分解难点根据教材特点,确定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准确找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的难点,并使之具体、明朗化,使之更利于幼儿接受和掌握。例:《中班新授故事:小猪和靴子》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教具和学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和指向性教师引导的方向要明确要重视教材分析、处理、表现例:《大班音乐欣赏:山歌》目标因素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紧扣目标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内容上大多数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点的东西,虽然也提到一些能力方面的要素,但往往在教学环节中不能真正落实,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教师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过于抽象,不便操作。过大、过空的目标如“发展幼儿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人无法知道教师究竟打算培养幼儿哪种能力,幼儿究竟具有何种行为表现才是符合目标要求。例:《谈话活动:有趣饼干》目标:能围绕老师的提问,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谈论有关“饼干”的各种经验。改成:能围绕话题,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谈论有关“饼干”的颜色、形状、味道。目标的表述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时把孩子作为主语,有时又把老师的要求作为主语,有时是操作的行为,有时又是要达到的目的。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紧扣目标老师在设计一次活动时,教具学具选择和使用,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方法策略选择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落实活动目标。教学层次清晰,环节层层递进,每个环节都能围绕一个小的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例《体育活动:看谁投得远》教学方法因素在采用方法时,要落实新的教学观,就是说将观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活动过程是完成目标的关键,老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应当在事前考虑如何一步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和能力去获得新的发展。教学案例一: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传统上法: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实验。问题:是否真的在主动探究?主动观察?有没有办法改进?改进后上法:不是只提供一种试剂,而是提供3种:黄酒、酱油、碘酒,同时除淀粉,还有米饭、土豆、盐、糖5种。教学案例二:《泥工活动:小泥棒》传统上法: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学习。改进后上法:采取“先探索——后练习——再巩固”教学方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如“三角形可以怎么做”自己动手去探索表现方法,寻找多种答案:三角形可以用搓长三根小泥棒连接起来做成,用圆压扁,用刀切去多余部分,做成方形对折压扁,这种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幼儿主动性,激发幼儿思维。教学策略因素教具和学具的提供和使用策略提问策略教师的指导策略师生互动策略教师的语言值得关注教具和学具的提供和使用策略教具和学具的提供和使用要紧扣目标材料的提供与使用策略教具和学具的提供和使用要紧扣目标例《音乐欣赏:小鸭的舞》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初步辨别乐曲结构,分清内容不同的三段音乐。材料的提供与使用策略材料会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材料的差异性要明显材料要便于幼儿学习,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材料提供的开放性提供丰富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材料和场景活动材料和活动场景的提供,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材料的差异性要明显例:《科学小实验:会吸水的纸》活动目标: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纸质的吸水性和渗透性的不同。活动材料:毛边纸、报纸、蜡光纸、牛皮纸无争议:毛边纸第一,牛皮纸第四。有争议:报纸、蜡光纸,有的认为报纸第二,蜡光纸第三;有的认为蜡光纸第二,报纸第三。课后讨论时,我们有的教师提出是否二者本身的差异性不显著。材料要便于幼儿学习,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一是注意材料提供的必要性二是注意材料的实用性三是注意材料数量四是注意材料的使用例《数学活动:5以内的点数》研究活动材料活动中孩子操作的是材料,材料应是安全的,是孩子喜欢并且能够操作的,能够让孩子在操作中提取经验,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关系,获得体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满足不同特点、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可提供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欲望,使所有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例《科学活动:小汽球》材料提供的开放性例《科学活动:移动》传统上法:老师提供人手一份材料。问题:幼儿是否真的在主动学习?有没有办法改进?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材料提供的开放性新设计课:活动前提出要求:希望每一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进一步提出要求:用你们手时一件东西使另一件东西移动。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看法。老师总结:你们说的都有理,移动就是改变物体原来位置。如果一件东西使另一件东西改变了位置,我们就说它移动了。现在就让你们手中一件东西使另一件东西移动,办法越多越好。幼儿在地板上、桌子上做起实验。幼儿讲述自己方法。材料的选择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材料和活动场景,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教学案例《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基本部分第一环节——幼儿自选活动场景,练习跳的动作。教师设计三个练习活动区:小田埂:用大积木搭成的高高低低的小田埂;小池塘:绿色正方形小地毯当成“荷叶”;挂在树上的高高低低的小铃,这三个活动场地是分开的,互不干扰,避免了孩子们在练习跳时相互碰撞,三个区跳法不同,教师在幼儿练习前,没有规定谁在什么区练习什么跳,也没有规定三个区具体怎么跳,而是让幼儿自由去选择、探索、实践。教学案例《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基本部分第四环节——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后,每组幼儿商量分工布置。幼儿自己动手布置场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幼儿对自己创设的游戏场景会感到更有趣,并能很快融入场景角色中。教学案例《体育活动:学习助跑跨跳》新颖、多样、变化的活动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诱发幼儿创造性。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器械:瓶子、旧报纸、纸棍棒、积木等。让幼儿练习多物一玩,要求玩法与别人不同。多物一玩,可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器械学习助跑跨跳,为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机会,激发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幼儿创造性。活动材料和活动场景的提供,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小虫子挂得高高低低,田埂有高有低,荷叶间的距离有宽有窄,在幼儿的自主选择中体现了它的弹性化,即同一种活动内容、材料对每个幼儿的多层次发展的作用。活动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提问策略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提问应能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提问要有指向性提问应围绕教学目标,体现目的性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索性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易于让幼儿一问多答,从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像力。所谓开放性问题,它与封闭性问题有着很大区别,封闭性问题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注重知识传授。如:这是什么?树干是直的还是弯的等,开放性问题,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案例:《泥工活动:小魔棒》出示小泥棒,提问:这像什么?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用这根小泥棒可以做成什么?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孩子根据已有个体知识经验,说出不同答案,给幼儿积极思维机会。提问应能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孩子感兴趣问题,引发他们去思考、探索。例:《泥工活动:太阳》在观察了太阳的光芒后,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分得差不多大呢?”幼儿带着问题动手探索分泥方法,比试谁分得最均匀,于是,出现有的用小泥棒不断对折、有的用到刀切、有的用手拧等分泥方法。提问要有指向性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进行观察探索思考,指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等相互作用,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例:《科学活动:冒泡泡的鹌鹑蛋》教学案例:《科学活动:冒泡泡的鹌鹑蛋》提问:我们身体里什么东西和蛋壳一样硬硬的?泡泡象平时生活中什么?蛋壳掉下来,我们能不能说穿着花衣服?提问应围绕教学目标,体现目的性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每一教学环节内容设计一个中心问题,通过中心问题逐个突破,从而使教学活动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紧密相连,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例:《新授故事:玉米老公公》教学案例:《新授故事:玉米老公公》讲第一遍故事前提问:有一个美丽地方,是谁住在这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起幼儿想听故事欲望。讲完故事后,只问一个问题: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教学案例:《新授故事:玉米老公公》接着采用分段讲故事方法讲第二遍故事,在讲第一段故事之前提问:玉米老公公是怎样和水果娃娃一起生活的?在讲第二段故事之前提问:玉米老公公病了,水果娃娃是怎样关心、照顾他的?在讲第三段故事之前提问:玉米老公公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把什么留给了水果娃娃?水果娃娃把玉米粒儿撒进了大地,后来怎么样了?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索性探索性学习提问与接受学习提问有着本质区别。接受学习提问主要是启发幼儿再现问前的传授,探索性学习是启发幼儿有目的地探索未知,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探索的思路,使其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例:《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师在幼儿首次实验后,适时提出两个带有启发性问题,怎样让浮起来东西沉下去?怎样让沉下去东西浮上来?于是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做实验,尝试了各种方法,如把钉子、弹子等重物塞瓶子中,使瓶沉下去。教学案例《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样跳的吗?(双脚并拢跳远、跳高、纵跳)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跳法并示范,提炼幼儿的正确跳法,教师加以示范,并进行语言讲解。再进行集体练习。教师的指导策略例《小班科学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探索使蛋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并能大胆说出探索结果。教学
本文标题: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