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恒定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
恒定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重点内容:√介电常数与介质极化√有效电场√克劳修斯-莫索缔方程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热离子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介电常数的意义介电常数就是电容率,它无量纲,且大于1。介电常数决定着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介电常数ε反映了电介质极化和介电行为:1)电场下,电介质极化能力越强,其介电常数ε越大;2)尺寸相同的电容器,电介质的ε大,电容量和储电本领越大;3)相同电容量的电容器,ε大的电介质比ε小的电介质制作的电容器体积要小。前一次课程回顾电极化强度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电极化,将出现的束缚电荷。用电极化强度描述电介质的极化程度,电介质中每单位体积的偶极矩为P:2-15极化电场、极化强度、介电常数关系式:2-202-21Χ成为电极化系数或电极化率,简称极化率。极化强度与外电场强度有线性关系.线性电介质。极化强度P的方向与电介质中总的分子偶极矩μ的方向一致。有效电场Ei上面的极化电场、极化强度、介电常数关系式中,分子偶极矩μ的大小取决于有效电场Ei,有正比关系:μ=Ei2-23—电极化率,描述的是分子极化能力。一般来说,电介质总的极化率:=e+a+d+s2-24不同电介质,结构不同,可能极化机制不同,相应地有:电子极化率e离子极化率a转向极化率d空间电荷极化率siPNE克劳修斯方程将宏观极化强度P与微观极化率联系起来:1ioENE2-25,2-27洛仑兹有效电场介质中,每对一个分子来说,有效电场应当是两部分:外加宏观电场;周围极化了的分子对被考察分子相互作用电场。洛仑兹模型对非极性分子和具有对称性的某些极性晶体。但是,这几个公式大多数情况下不成立。03iPEE(1)3iEEE(2)3iEE2-32,2-33,2-34,克劳修斯-莫索缔方程比克劳修斯又前进了一大步0123N2-35非极性介质仅有电子位移极化,克-莫方程具有简单形式:离子晶体介质具有某种对称性E2=0,克-莫方程可以改写成:0123eN220123eNnn0111223aN克-莫方程的简化引入Pg,称为克分子极化强度:有了克-莫方程,确定晶体和极化类型,就可研究其介电性能。洛仑兹-洛仑茨方程2-472-392-4601123sMNP0g一般情形下,原子的电子结构复杂。为了计算电子极化率,要采用简化模型。对电子极化来说,根据结构特点或电子圆周运动特点,可以选择:1)点状核-负电球壳模型2)圆周轨道模型6.电子位移极化电子极化的圆周轨道模型电子极化的球状电子云模型中性原子,由一个电荷为+Q的正电核和周围具有均匀电荷密度、半径为r带负电的球状电子云组成,如图2-18。6.1“点状核-负电球壳”模型1)当电场驱动力F=QEi2)原子体系内弹性恢复力F’。当这两个力相等时,该位置则为新的平衡位置。设想在外电场作用下,核中心沿电场方向移动到离原中心距离为x的新位置。显然,中心处电荷受到两个作用力:图2-16电子极化的球状电子云模型根据高斯定理,恢复力F’(正.负电荷间的库仑引力),只是由总电荷Q包含在半径为x的小球内那部分电荷q所引起。q由下面关系式决定:于是,当平衡时有F=F‘,即:解出x为:2-82因此,由于电场的作用,感应产生的偶极矩等于:电子极化率为考虑偶极矩与极化率及分子有效场关系式(2-23)μ=eEi2-842-83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子极化率是原子半径三次方规律。对最简单的情形,氢原子电子极化率的估计:由于Q=Ze(Z-原子序数。e-电子电荷),因此:带电量:Q≈1.6×10-13C氢原子半径:r≈0.5Å;则由式(2-84)得到:e=0.139×10-40F.m2,即电子极化率αe具有10-40量级,单位为法·米2。如设Ei=103Vm-1,由式(2-82)可以估计出相对位移x的量级为:x=10-14m,即相对位移大约为原子半径(1Å=10-10m)的10-4倍,或者说是原子半径大小的万分之一。可见在电子位移极化情形,核中心与电子云中心相对位移极其微小。了解这一点,对正确建立极化概念是十分有用的。2qEqxKqE=Kx,x=qEK式中K为弹性联系系数。感应偶极矩为:其中比例系数即为电子位移极化率,即:2qK2-856.2圆周轨道模型——玻尔原子模型计算电子极化率一个点电荷–q沿着围绕核的圆周轨道运行,在电场作用下,轨道沿电场反方向移动距离x.见图2-17。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移动x,当电场力与恢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时,有:图2-17电子极化的圆周轨道模型显然,只要能计算出K值,即可方便地求出电子极化率e,K如何计算?由图2-l7可见,弹性回复力等于电子与核间的引力F0在电场强度方向的投影:式中,r为圆周轨道半径。当x《r时,x2为高阶小量,上式变为:2304qxr图2-17电子极化的圆周轨道模型θF=Kx=可以看出,当位移x很小时,回复力与位移x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就是K值,即:所得结果与采用球状模型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2-86因此,将K代入式(2-85)后即得:2304qxrK=严格的量子力学计算出的结果为:可以看出,量子力学计算出的结果,数量级上与式(2-84)或式(2-86)符合。即氢原子电子极化率为0.626×10-40法·米2。2-876.3量子力学计算结果仅相差一个大于1的系数。经典物理方法与量子力学方法所得极化率的量级都是:10-40法·米2而且,计算结果与实验也吻合。可以看出,经典球壳、经典圆周轨道、量子力学模型都反映出共同规律。即:电子极化率e随着原子半径r按三次方规律增大。6.4电子位移极化—经典-量子比较电子极化率e随着原子半径r按三次方规律增大。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变化有规律,e变化亦有规律:表2-4和2-5。6.5典型元素的电子位移极化表2-4同族元素的电子极化率表2-5同周期元素的电子极化率同族元素,其αe值有规律地自上而下地增大。轨道上电子总数增多,相应外轨道半径增大,电子与核联系变弱,在电场件用下,电子云易于变形,故极化率逐一变大。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至右,电子极化率可能增大亦可能减小。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数增多,每一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都对极化有所贡献,电子数目增多,自然使αe具有增大的趋势;但同时,库仑引力增大可能导致原子半径减小,使αe有减小趋势。故αe究竟是增大还是减小,需视以上两种因素哪一种占有优势。推广:离子都具有一定电子结构,可用电子极化率来表征其电子极化能力。离子的电子极化率变化与上述规律“大致”相同。一般情形下,离子的电子极化率受两个因素控制:1)离子半径2)价电子数离子的电子极化率随离子半径及价电子数增加而增大。见表2-6。请同学们仔细分析表2-6的规律性。思考:离子的电子极化率与其半径和价电子数的关系。表2-6离子半径和电子极化率最后,需要指出几点:(1)凡是αe/4πε0r3值大的粒子对极化都有较大贡献(尺寸效应)。由式(2-26)可知P=NαeEi,N大、αe大,在一定内电场下,P就大。故当粒子半径r小时,单位体积内被极化粒子数N将增大。因此,要想得到介电常数大的电介质,常常在介质内加入αe/4πε0r3比值大的离子,如Pb2+、O2-、Ti4+等(见表2-6)。——指导意义。事实上,含有这些离子的无机陶瓷材料—般都具有较高的介电系数。(2)电子极化建立时间极短,约10-14~10-15秒,几乎瞬时完成,所以,通常电子极化不产生能量损耗。(3)电子极化率αe与温度无关,因为温度变化不影响原子或离子半径。恒定电场中,任何电介质都要发生电子位移极化。这一结果说明:仅考虑电子极化还不够!在离子晶体介质中,除电子位移极化机制以外,还存在其他极化机制。因为,组成质点是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将偏离其平衡位置顺电场方向发生位移,负离子则相反,这样就发生了极化,这种由于正、负离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形成的极化称之为离子位移极化(IonicPolarization)。7离子位移极化实验发现,离子晶体介质的介电常数值比n2值大得多。如:7.1一对正负离子的离子位移极化率最简单的离子晶体(如NaCl)结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所发生的相对位移如图2-18所示。当位移△r不很大时,可把正、负离子间的回复力看作是准弹性力。当电场力与弹性回复力相等时,正、负离子在新的位置处于平衡态,有:qEi=K△r注意:△r=△r++△r-图2-18正、负离子间相对位移可见,与电子位移极化情形(式2-85)一样,要确定离子位移极化率αi,关键在于如何求取正负离子间的准弹性联系系数K。用上式平衡条件,再考虑正、负离子位移所形成的偶极矩μ与有效场的关系:K值可以有两种方法计算。2-88(μ=qΔr)根据正、负离子对的固有谐振频率,用实验方法求取K值设正、负离子质量分别为ml和m2,固有谐振角频率ω0固有谐振频率v。,则有:式中m为正负离子对的折合质量:因此,K可以写成:1)固有谐振法计算K和αi实验方法2-89利用波动力学及物理化学中的简单关系则离子间的准弹性联系系数K可由下式决定:将式(2-90)代人(2-88),得到:式中,λ可由离子对的吸收光谱求出,其它各参数均为已知常数。故利用式(2-91)可以方便地计算离子极化率(Ionicpolarizbility)。物理意义不够明确。2-912-90式中,c为光速;λ为对应谐振频率ν0的波长;M1与M2分别为正负离子的原子量,N0为阿佛加德罗常数。设u(r)和u(r+△r)分别是正负离子发生位移前、后的互作用能。因此,可写出以下关系:注意:对一定的离子晶体结构,其r与u(r)均为常量,对式(2-92)两边做△r的两次微分,便可得到K值:问题是,需要知道u(r)的具体形式,分析如下。根据离子间相互作用能量推求K值2)能量法计算K和αi2-922-93-q2/4πε0r,b/4πε0r3。可见,当r=a时,离子处于平衡状态。u(r)应具有极小值,即:()0urr表2-19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正负离子组成的“分子”系统:既存在异性离子间的库仑引力势,也存在正负离子核周围电子云间的排斥能。引力势和排斥能分别:因此,一对离子间的互作用能u(r)随r变化,见图2-19。由此关系,可以从式(2-94)解出b:21aqann-b=式中n为晶体离子间电子云排斥能指数,可由实验确定,一般晶体的n值在9~12之间,将b值代入式(2-94),得到因此,由式(2-93)2-952-96上面结果由一对孤立正负离子导出,模型不十分精确。但物理意义清晰。与电子极化率相比:根据上述K的表达式,可以求得离子极化率为:由结晶学知道,离子晶体内离子处于密堆集状态,此时,可近似认为正负离子间距离a(即晶格常数)等于正离子半径r+与负离于半径r-之和(a=r++r-)。因此,式(2-97)又可写成:2-982-971)离子极化率与离子半径的立方成正比,三次方规律;2)其量级为10-40F·m2,即αi与αe数量级相同。计算三维离子晶体极化率的方法与一维类似。不同的是:要结合晶体结构,分别计入周围离子(可能同性,也可能异性)作用,以氯化钠为例,图2-20。7.2三维晶体的离子位移极化率与之稍远的是距离为的12个负离子;与考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势是:12e2/4πε0r3r3r2r23取一负离子为考察离子,位于坐标原点O,其最邻近的6个正离子,距离O为r,这6个离子与考察离子的库仑引力势能为:-6e2/4πε0r再远的则是与之相距为的8个正离子,与考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势是:-8e2/4πε0r,所以氯化钠晶体内某个离于与周围离子的库仑引力势能为:图2-20氯化钠晶体结构式中,A为马德隆常数,对氯化钠晶体A=1.75。=-A2-99离子间电子云排斥能随距离增加迅速减小,故只需计及最近的6个正离子与被考察负离子间的排斥能,即:根据式(2-99)和(2-100),准弹性联系系数推导与一维相似。其结果为:将氯化钠晶体马德隆常数A值代入式(2-102),有:这一结果与(2-9
本文标题:恒定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