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悠远的云南民族文化我的家乡就是美丽的七彩云南,云南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云南,雪域高原与热带雨林共存,高山深谷,集结了全国二分之一以上的动植物种类,见证了26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分属于古代羌族系、百越族系、百族系和苗瑶族系后裔的25个少数民族与地处西南边陲的汉族人民世代交好,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使得这片红土地上骄傲持久地绽放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之花,而云南所特有的15个民族更为这里“民族文化王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不容置疑的基础。云南的居民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独特的地貌与气候,在孕育了如诗如幻的“香格里拉”圣境、神秘莫测的怒江峡谷、雷霆万钧的虎跳峡、林深树密的野象谷……的同时,也为云南打造出了“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天然花园”、“物种基因库”等眩目的桂冠。地处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交汇点的云南,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终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大小汉字书法法度作了大胆突破,拾级而上的层层哈尼梯田更是将水田稻作移植到山坡的伟大创举;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哪怕是民族传统的服饰、歌舞、建筑等等,也都各具特色、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一笔亮彩。这样的山川地貌,这样的人文特质,注定了这片历经千年沧桑的土地总会以她卓然特出的自然环境、浓郁神秘的民俗风情而散发出弥久愈盛的诱人气息……独特的地貌与气候,在孕育了如诗如幻的“香格里拉”圣境、神秘莫测的怒江峡谷、雷霆万钧的虎跳峡、林深树密的野象谷……的同时,也为云南打造出了“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天然花园”、“物种基因库”等眩目的桂冠。更重要的是,世世代代在河谷耕耘、在山坡开田、在原野放牧、在丛林狩猎,在辛勤的劳作中书写民族的光荣,在与自然环境的不断交流对话中生息繁衍、创制文化。2地处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交汇点的云南,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终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哪怕是民族传统的服饰、歌舞、建筑等等,也都各具特色、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一笔亮彩。这样的山川地貌,这样的人文特质,注定了这片历经千年沧桑的土地总会以她卓然特出的自然环境、浓郁神秘的民俗风情而散发出弥久愈盛的诱人气息…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云南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须,人类饮食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不断创造的结果;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气力夺目的瑰宝,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民族调查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民族饮食文化的生动资料。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3餐饮器具,二是民族器具;形主要指餐饮菜肴形状与用料;艺及民族烹调技术,包括烤、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发展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对策:第一,挖掘、整理、创新、宣传云南民族餐饮文化是发展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出发点;第二,品牌经营——名店经营——产业经营是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点;第三,实现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是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侧重点;第四,建立生态餐饮文化企业和培育民族生态餐饮文化龙头企业是民族饮食文化产业形成的突破点。云南的建筑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云南的节庆文化云族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3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了每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浅地探讨。其主要特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的人文特征、混融的多样特征、鲜活的生活特征、独特的个性特征、多元融合性特征和复杂变异性特征等七个。其主要外部主因有:特殊的地理、生活环境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形成的自然条件;云南少数民族的变迁史是形成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的历史原因。内部主因有:人性的特质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得以形成的直接推动力。云南各民族妇女不仅是纺纱织布的能工巧匠,也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美化自身开始,在最能表现装饰艺术的帽子、衣领、袖口、胸兜、围腰、鞋及挎包等绣上美丽的图案,赋予美好的含义。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专题馆,这一类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欣赏价值与美感的民间艺术品,就会扑面而来。被称为民族服饰艺术“门面”的绣片,可分为单纯使用的绣件,如手帕、方巾、等,和服饰上的配饰绣片如袖口、衣领、胸兜、等等。不同民族的绣片,又各具特色。壮族背心绣片。既有绣鸟、蝴蝶、花卉,以白布贴绣出花卉图案,将丝绣的花鸟图案分隔开来,构图对称,极为精致;也有贴花锁绣背心。锁绣工艺是云南壮、彝、白等族绣花的一种技艺,剪出要绣的图案,再用不同色彩的丝线“锁”出图案边缘,立体感极强。路南彝族挑花大方巾。以对角线为中心,用黑线绣出五具图案区,每个图案区上下左右对称。最边区绣有人物、狗;第二区有蝴蝶或蜜蜂;第三区为树木图案;第四区为蝴蝶图案;第五区为中心图案,以黑线绣成一朵大的花卉造型,内分别绣有二至四区的代表图案和民居。每层图案都由不同的色线绣成,整体构图紧凑、严密,繁而不乱。帽饰、帽子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特点的帽子,其中尤以童帽最为精彩。童帽不但种类繁多,造型栩栩如生,而且装饰技艺多样,饰纹精美,寓意深远。红河彝族牌坊帽。这是彝族常见童帽,帽沿以铜或铝制成佛像装饰,形同牌坊,有祈福避邪之意,4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昆明汉族虎头帽。上绣有“王”字,并有牌坊型莲蓬,风格上与彝族的极为相似。傣族童帽。用盘绣、镂空拼绣等技法,以五色丝线绣制而成,风格上显得华贵富丽。鞋饰。白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普米族和傣族等都有穿绣花鞋的习惯。过去年轻姑娘结婚出嫁时,必须身着新娘装足穿绣花鞋,婚后一年内重大节日及拜认亲戚等场合也需穿绣花鞋。在大理白族民间,至今许多老年妇女仍喜欢穿自己缝绣的绣花鞋,鞋上多绣有“寿”字或吉祥图案,她们认为穿这样的绣花鞋能长寿健康。童鞋多以动物为造型,与儿童天真可爱、喜欢小动物的童趣融为一体,煞是逗人喜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生肖鞋”,把中国特有的属相运用到童鞋上来,更具民间情趣。香包。也有称荷包的,是云南民间的传统刺绣工艺品,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信物和装饰品。在云南民间习俗里,端午节戴香包,可以避邪。香包的种类很多,有动物造型的猴子串香包、彩马香包,有蝴蝶香包、绣球、八卦香包等等。香包小巧玲珑、绣工精细,便于携带,如今已成为重要的纪念品。不论是精美的绣片、形制多样的绣花鞋,还是可爱的童帽童鞋,小巧玲珑的香包等,都集挑、扎、绣、贴、缝、扣、锁、染等多种传统技法于一体,题材与构图丰富多彩,质地多种多样,做工考究,是民族服饰艺术宝库中的画龙点睛之作。彝族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白族,主要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5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傣族,现约有14.21万人,是古代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贝叶经,堪称民族的百科全书;而泼水节、孔雀舞、竹楼、统裙,则向世人张扬着这个民族浪漫的情调……月光下的凤尾竹——从“串姑娘”到“拴线礼”傣族青年的恋爱自由,可以通过串姑娘为自己找到意中人。傣族青年相爱、定情以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一般不会反对。傣族的婚礼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即把新郎新娘的两颗心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拴线”仪式一般在女方家的竹楼举行。苗族,在云南约有104.35万人。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除了酷爱音乐外,苗族还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女子爱戴银饰,银项圈、银手镯和银发夹……琳琅满目。因为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芦笙——苗族的“铜管乐”苗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他们酷爱跳芦笙舞。芦笙一般用6根长短不一的芦竹插于木制的斗中而成。几乎每个寨子都有苗族管弦乐队,还有专供跳舞和吹奏的场所。每逢节日或婚丧大事,都要吹奏芦笙。在苗族的农闲季节或田间劳作的时间,你都可以听到那优美的芦笙调。入夜,小伙子们还为自己所爱的人吹奏小夜曲。这些都是云南的民族风情让人们有不一样的感受!云南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具有当地民族特色,使人赏心悦目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意境,给人以另一种美的享受。参考文献: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民族文化探索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风物志
本文标题:悠远的云南民族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