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生殖。2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3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4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5骨骼肌的生理特性:骨骼肌的兴奋性、骨骼肌的收缩性。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一向心收缩(等张收缩或等动收缩)、二等长收缩、三离心收缩、四超等长收缩6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慢肌纤维7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而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8训练使肌纤维选择性肥大。9血液是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态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血细胞为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男子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10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运输、三调节、四防御和保护。11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度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为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12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13简答血液维持酸碱平衡一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pH值变化范围为6.9~7.8二血浆中主要缓冲对有:碳酸氢钠/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三当碱性食物(主要来自食物)进入血浆后与弱酸发生作用,形成弱酸盐,降低碱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形成弱酸。经过这两方面的调节,血液的酸碱度就能维持相对恒定。碱贮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碳酸能解离出的二氧化碳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约为50%~70%。14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15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平均为500万个,女子420万个。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红细胞携带O2和CO2这一机能是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为运动白细胞增多症。16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下来的小块胞质。正常人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10万~30万个,平均寿命为7~14天。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主要表现有黏着、聚集、释放、收缩和吸附。17心肌的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二传导性、三兴奋性、四收缩性(1自动节律性收缩2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依赖性3全或无同步收缩4不发生强直收缩18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这一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即一分钟的心动周期数。19心脏泵血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约60~80毫升。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0%20心输出量(论述)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又称为每分输出量,通常以左心室每分射血量来表示。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约为3~6L/min。心指数:心输出量除以身体体表面积后得到的数值作为心输出量的相对值。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直接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每搏输出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或收缩末期容积减少都会引起每搏量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如由立位改为卧位,运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见,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收缩力直接影响到每搏输出量,从而间接影响到心输出量。心率一般人心率通常在120~130次/分每搏量达到最大。21心力贮备:在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并不是最大,但能够在需要时成倍增加,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贮备,或称为心力贮备,可以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心输出量之差来表示。(名词解释)22动脉血压(论述)1定义: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正常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动脉血压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平均动脉压接近100mmHg.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变现在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幅度低于收缩压升高幅度,故脉压增大。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23运动对心脏的影响一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心脏发生明显的增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表现在心腔的扩大和心肌肥厚两方面。运动性心腔扩大主要由于经常性的长时间耐力运动刺激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逐渐引起心肌纤维肌小节数量和长度增加,导致心腔由功能性扩大转化为器质性扩大。运动性心肌肥厚主要是机体在克服高阻力负荷时,肌肉收缩紧张性高,运动性憋气等因素使心脏收缩时的后负荷增加,引起搏出量减少,机体只能通过加强心肌的收缩力来保证心脏的供血,心脏代谢水平的增高使消耗增多,运动后合成代谢特别是心肌收缩蛋白的合成亦更加旺盛。运动性心肌肥厚与病理性心脏肥大的不同:前者心肌收缩功能增强,泵血效率显著提高,每搏量增大,且终止运动后一段时间,肥大心脏可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后者心肌收缩功能减弱,每搏量减少,心余血量增加,肥大一经出现将不可逆转。二运动性心动徐缓:具备运动心脏者普遍出现安静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三心脏泵血功能改善;运动心脏与普通心脏相比,在安静状态下,两类心脏的供血量并无显著区别,但普通心脏以较高的心率和较小的每搏量来保证机体供血,而运动心脏则以较低的心率及较大的每搏量保证供血,以较小的能量消耗保证了同样的供血量。在以规定的强度和时间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心脏较普通心脏泵血功能变化幅度小,主要是因为运动员运动能力强,在完成最大运动负荷时,运动员为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其代谢水平高,心泵功能将表现出更高水平。24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25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肌分主要吸气肌、辅助吸气肌和呼气肌,主要吸气肌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组成,辅助呼气肌由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背阔肌等组成,呼气肌由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组成。26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的潮气量约为400~600毫升。27平静吸气之后再做最大吸气时,增补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正常成人约为1500~2000毫升。28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再做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约为900~1200毫升。29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升。尽最大力呼气之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余气量。男1500毫升、女1000毫升。30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呼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3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呼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32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称时间肺活量。33氧离曲线(定义、特征、影响因素)氧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血红蛋白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S氧离曲线的上段,对人体的肺换气有利。氧离曲线的下端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血液中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会使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33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氧脉搏在心率为130~140次/分时,最高值为11~17毫升。34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35人体各种能源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36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C条件下的状态。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37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食物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38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所消耗的O2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39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代谢当量。40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2精神活动、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4环境温度4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简答、问答、论述)P177以自己的专项为例,论述该专项能量代谢特征?1我的专项2三大能源系统的特征ATPCP三供能的速度三方面不同运动项目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能量供应具有各自的特征,但任何项目运动中不存在绝对的某一个单一系统的供能,而是需要三个能源系统按照不同比例配布协同供能。42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闲式运动技能和开式运动技能运动技能三个过程: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时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益准确)、巩固与自动化阶段。43氧亏: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能够摄取的氧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氧量时,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的耗氧水平高于运动前(或安静状态)耗氧水平的现象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44最大摄氧量(定义、正常值、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也称最大耗氧量。我国正常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约为3.0~3.5L/min,相对值为50~55ml/(kg.min);女子绝对值为2.0~2.5L/min,相对值为40~45ml/(kg.min).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1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2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3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4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遗传、年龄性别、运动训练。45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2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3最大摄氧量是选材的生理指标4最大摄氧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46乳酸阀: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会急剧增加,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阀”,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乳酸阀强度。它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47乳酸阀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阀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反映心肺功能,乳酸阀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
本文标题: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