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贺攀科联系电话13633782417邮箱hepankexp@126.com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申请时间2014年12月31日结题时间2015年12月18日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本课题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的一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新的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本课题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的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整个项目的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搜集课题信息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研究计划,在《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及电镜观察》《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及电镜观察》两门课程中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修正课堂教学方案;第三阶段:2015年12月,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统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形成初步的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为了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其中,贺攀科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标准的编写、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建立、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李晓英同志和景国岐同志负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工作;苏玮同志负责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成果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任务和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较广泛、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国务院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大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要有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发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手段,建立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一)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关系广东商学院的张荣国教授认为,素质是构成知识的基础,是形成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体现了素质的要求,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显形式,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人的素质要提高,最重要的两点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能力中最基本的是学习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迅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而素质的提高是缓慢、潜移默化和相对稳定的。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概括起来就是:掌握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操作,以及电子显微镜材料样品和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能够进行电子显微镜的操作、样品观察以材料样品、生物样品的制备;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等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实际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能力与素质渗透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已。如一个课程的某一个实践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对仪器设备知识认识的提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加强,也是沟通能力、领悟能力、协作能力和专业方面素质的提高过程。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就要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稳步提高。(二)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电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与电子显微镜相关的教学都是在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下进行的。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和教学偏重于各个学科理论知识,及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在职业教育体系下则更多强调的是技能实践和职业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对技能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把电子显微镜这一高端设备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课题组从本专业开设以来,就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借此打造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电子显微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水平。经过课题组的反复讨论和修改,我们以电子显微镜职业技能为核心,把整个电子显微镜相关技能划分为了电镜样品制备、电镜结构认知及基本操作、电镜样品观察和样品拍摄、电镜及电镜室附属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四个技能模块,各技能模块之间呈递进式关系,且每一个技能模块都由若干个相平行的教学课题来支持。各模块之间、块内各课题之间,在内容安排上把原来自成体系的理论教学内容分解到模块和课题中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能力两层皮的情况,突出了理论知识对技能操作的指导作用,如附1《生物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常规制备》课程标准。模块之间和模块内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操作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同时把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比如职业道德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协调沟通等素质渗透到各个教学模块之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协调。(三)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阵地,目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我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怕学厌学的情况比较多。要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就必须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入手。课题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谓教学做一体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教学组织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需要学生完成的课题任务,并将涉及的理论知识由教师组织传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为核心,开展学习与训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的课堂,使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为例。课题组根据《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课程标准》,把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操作划分成一个个的任务模块。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出各个任务模块的学习任务书,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首先完成学习任务书中的资料查阅、收集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结构的学习和课内汇报ppt的制作。课堂主要进行学习任务中相关内容的汇报、讨论和答疑。整个的教学过程,从课下资料的查阅收集到课内的汇报、讨论和答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除了要根据学习任务书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外,在课堂汇报中还要能够发现其他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知识和错误的地方,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并进行全面讨论。教学伊时,学生还是不能够全面放开,不敢提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也不敢进行讨论,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因此,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课堂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知识处理和应用”的载体;教师从“单一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引导”;而学生则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变成了“手脑并用、主动解决问题的实践型”。不仅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另外也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使知识、能力与个人素质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一方面加强校内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情景与毕业后的工作情景紧密对接,真正实现“学做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全班集中、小组工作、单独工作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由5~6人组变为2~3人组,变大组为小组,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详细的工作任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组部分学生浮于表面,学习工作不积极,照抄照搬其他同学的情况。课堂汇报时,改变原来由小组内部指定人汇报的办法,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工作学习时的情况,随机指定小组内的同学进行现场汇报,答疑,充分督促监督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之中。3.充分利用学生手机、网络,手机的使用变堵为疏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新宠,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对手机十分牵挂与着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也采取了很多办法,甚至上课期间强制将学生的手机统一管理。课题组经过讨论后认为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与其强制禁止,不如采取疏导的办法。根据电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对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的情况,一体化授课教师利用免费WiFi软件通过个人笔记本电脑为学生开通免费WiFi,供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所用,同时由于电镜室没有足够的电脑供使用,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如现场制作PPT汇报等。教师可以通过WiFi软件监控所有登录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其实手机本身没有错,它只是一种工具,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实质不是手机的原因。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手机使用的不良后果,让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助手和有力工具。(四)构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考核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考核的内容、方法、手段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式。我院
本文标题: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