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南京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创作说明
《南京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创作说明微课作品名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板块构造学说》第二课时微课作品介绍本微课视频可用于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中第二块知识“板块构造学说”的讲解。本课主要是介绍板块构造学说中的三大基础观点及其验证。本微视频利用学生实验来提出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并转化成假设,从而用动画、地图等说明和验证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从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结果。本微课视频制作总体而言简单明了,思路清晰,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因为初次接触微课,所以难免会有些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建议。教学需求分析适用对象分析本微课是《板块构造学说》一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沧海桑田”和“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知识,已经初步认识到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并且由六大板块构成,学生也已经具备了观察地图的能力。学习内容分析1.利用地图说明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以及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并在地图上指出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本2.通过分析示意图,推断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3.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4.本节知识点在初中地理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科学史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理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教1.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学目标分析2.激发学生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趣,主动观察“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教学过程】1.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初步认知“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地壳由六大板块组成。2.设问:“板块构造学说还有哪些观点?”视频展示“我爱做实验研究小组”的实验:板块的运动,用学生亲自实验的视频证明板块构造学说中板块“内部稳定,外部活跃”的观点即“内稳边活”。3.过渡:视频中最后留下问题:“板块会不断地发生碰撞、张裂,这些运动会给地壳带来什么影响和后果呢?”,引出下一知识点的内容。4.在提出假设前,再次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注意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的板块边界处有“←→”或者“→←”的标志,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猜一猜。5.讲解:图中“←→”代表反方向的力,板块会发生张裂运动;“→←”代表相向的力,板块会发生碰撞运动,这样两种板块运动形式会导致哪些后果?6.根据实验小组的视频和以上分析,将实验中的学生观点转变为三大假设,假设一:板块的碰撞会形成山脉;假设二:板块的张裂会造成裂谷或海洋;假设三:回忆六大板块实验小组展示实验学生提出观点与问题转化成三大假设验证三大假设课后思考题板块内部稳定,边界活跃。并自然过渡到如何验证这三个假设。7.验证假设一:板块的碰撞会形成山脉。用书本受挤压变形来模拟板块碰撞,用PPT出示动画,演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过程,根据以上演示讲解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寻找验证假设一的证据。讲解完后,再出示“世界主要山系分布图”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请学生自己对比,思考:“世界两大山系的分布与板块有何关系吗?”进一步验证假设一。8.过渡:返回验证三大假设的PPT页,在第一个假设后打上“√”。9.验证假设二:板块的张裂会造成裂谷或海洋。用PPT出示动画,演示板块张裂过程,并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东非大裂谷以及红海,来验证假设二。10.过渡:返回验证三大假设的PPT页,在第二个假设后打上“√”。11.验证假设三:板块内部稳定,边界活跃。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请学生自己对比,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样的关系?”,将两幅图中的板块交界处和火山地震带叠加,得出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从而验证假设三。12.请学生当预言家:“下图中1、2、3处未来分别会如何发展?”,作为课后问题思考。学习指导请在学习完《板块构造学说》第一课时,即“沧海桑田”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的内容后学习本微课。配套学习资料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制作技术介绍PPT、CamtasiaStudio、QQ影音、手机;手机录制学生的实验视频,用QQ影音转码,对照PPT进行讲解并用CamtasiaStudio录制视频,最后将转码厚的学生实验视频插入微课视频中。
本文标题:南京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创作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2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