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1分)1.通过实验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如水时:(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将增大.故答案为:(1)小于;(2)增大.【点评】此题注意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常见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考点】21:物质的基本属性.【分析】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而且外部条件改变时,有时还会发生状态的变化.【解答】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为:液态;气态.【点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三态的变化,这是两个概念.3.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一个人的质量大约为50kg,30粒大米的质量约为1g.【考点】23:质量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一个人的质量接近此数值,在50kg左右;一粒米的质量很小,30粒米的质量约1g.故答案为:kg;g.【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4.小琳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琳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若要在图乙中看到更大的字应将放大镜靠近(填“远离”或“靠近”)书上的字.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投影仪.【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解答】解:由图知,甲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若要在图乙中看到更大的字,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将放大镜靠近书上的字.此原理应用于投影仪.故答案为:虚;靠近;投影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善于总结规律.5.如图所示,是人眼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使被观察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正立”或“倒立”)缩小实像,若视力下降,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配戴凹(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考点】B9:眼睛及其视物原理;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眼睛和照相机类似,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解:(1)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若视力下降,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即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理解以及矫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正确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6.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8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一半氧气,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4kg/m3.【考点】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2A:密度的计算.【分析】①首先根据题意明确最后剩余氧气的质量;②由于是气体,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③根据公式:ρ=即可求出瓶内剩余的氧气的密度【解答】解:①设氧气瓶中的氧气质量原来为m,氧气瓶的容积为V.则原来氧气的密度ρ==8kg/m3.②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质量减少,还剩m,由于是气体,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V不变.③根据公式:ρ===×8kg/m3=4kg/m3.故答案为:变小;4.【点评】①此题利用了整体代换的方法,首先利用氧气瓶中原来的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瓶的容积表示出氧气原来的密度;明确氧气的体积始终不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②然后根据利用现在的氧气质量和容积即可求出现在的氧气密度.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此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前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故答案为:液化;凝华;熔化;吸收.【点评】本题是一道应用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8.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故答案为:凸;会聚;20.【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三种成像特点和应用,属基础题.二、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9分)9.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南昌市冬季最冷的气温【考点】13: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D、江西南昌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体温、气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10.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C错误.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可知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1.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点评】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2.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1)教练看到水下小强,光线是由小强发出的,故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射向空气,故AC错误;(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光线的传播方向.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f可能是()A.8.42cmB.11.52cmC.17.86cmD.30.41c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8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2f>18cm>f,解得:9cm<f<16c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3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