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严歌苓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作者简介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严歌苓身兼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其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泰,荷,西等多国文字。被称为“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严歌苓,小说以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语言,高度精密、不乏诙谐幽默的风格为内在依托,与其犀利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成为文学评论家及学者的研究课题,在多个国家已开展严歌苓文学研讨会。其创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鹤”等主人物开创了中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代表作品《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等。其中,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如:2009年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2009年电视剧《小姨多鹤》1997年电影《天浴》,2011年电影《金陵十三钗》等等;所编的剧本有《梅兰芳》、《危险关系》、《铁梨花》等。严歌苓作品的价值从少女小渔到妓女玉墨再到小姨多鹤。严歌苓的每个人物都能拨动人们心底深处最隐秘的琴弦。也许因为她旅美的经历,她所站的角度总是比别人更高一点,更客观一点,没有民族偏见,没有既定成见,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写弱势群体在困难生活下闪动的美好人性。人性的升华—《金陵十三钗》小说以女学生书娟的视角来写。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的炮火在南京肆意轰炸,百姓抱头逃窜,诺大一个南京城,却无一藏身之所。只有一座美国人建的洋教堂在连天炮火中安然无恙。一群秦淮河妓女为了逃命来到这里。经过一番拉拉扯扯软磨硬泡,庄严肃穆的英格曼神父收留了她们。被父母寄养在教堂里做女学生的书娟却从这群卖笑女中认出了当年与其父有染的玉墨。书娟将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玉墨身上。蔑视她,鄙夷她,仇恨她,而玉墨也暗暗与之较劲。不止她一人,三十多个唱诗班的女学生都象看待垃圾臭虫传染病那样看待这些娼妓。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全面沦陷,国军缴械投降。夜半时分,埋尸人将几名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侥幸伤兵送到教堂门口。没收了他们的武器后,仁慈的神父又一次收留了中国的难民。秦淮娼妓遇到了大兵,像天旱遇甘霖,春又回大地,跳热舞、弹琵琶、打麻将、喝烧酒。伤兵和窑姐倚倚搂搂,哼哼唧唧,秦淮河的香艳被搬到了这里。安全区徒有其名,日本兵三天两头到那里搜索花姑娘和中国军人。日本兵又一次大力敲打天主教堂的大门,用刺刀划破了神父助理阿多的脸,强行闯入教堂,五个中国军人都被刺刀挑成了筛子眼,身首异处。金陵十三钗故事情节圣诞夜,日本兵又一次登门造访。表面上的文质彬彬,掩盖不了暴虐变态的禽兽本性。他们发出“请柬”要这些女孩子去唱诗.。电话线被掐断,不会有任何人前来救援。金陵十三钗故事情节看着女孩们魂飞魄散的脸,神父在这个时刻也开始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否则怎么会如此无能。秦淮河的妓女们梳起两根辫子,白衣黑裙,洗尽铅华,毅然扮成女学生的样子。临走之时,书娟看见玉墨侧过脸,对着大佐娇羞一笑,可她知道玉墨衣服里藏着一把剪刀……金陵十三钗电影张艺谋改编小说拍成的电影版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南京英雄”,在他眼里,这十三个妓女是拯救女学生,甚至是捍卫民族精神的英雄。作者以一种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但任何一种可能都是残酷而无法避免的……人之间本来就不应该有身份、地位的歧视,严歌苓抓住这一矛盾的特点,深刻描绘出特殊女性的妖娆、嫉妒、洒脱、勇敢。什么才是真正的高尚,人在灾难面前是应该退缩还是抗争,小说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金陵十三钗故事萌芽小说之所以叫《金陵十三钗》,是因为“十三”是个不祥的数字,预示着主人公、南京城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我对南京大屠杀始终很关注,在海外每年都有纪念大屠杀的活动,我经常去参加。每次参加,我都有一种冲动,就是特别想写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但是真写大屠杀我可能也写不了,我必须创作一个凄美的故事,一方面是残酷,一方面是美丽。后来,我查到金陵女子大学教务长魏特琳日记的一段记录,南京陷落的时候,所有女人在金陵大学避难,日本人要求他们必须交出100个女人,否则就要在学校中驻军,当时就有20多个妓女站出来了,使女学生们没有遭到厄运,这就是故事的萌芽。--------语出小说作者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故事萌芽我父亲的姨夫就是当年负责南京几大医院撤退的军官。他让绝大部分的伤兵撤退以后,自己却没办法撤退,化装成了一个老百姓,最后留在了南京。这期间发生了什么,都被他写进了日记里。我有幸得到了这本日记——《陷京三月记》。-------语出小说作者严歌苓约翰·米勒(英格曼神父)的原型——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西科尔小镇。1921年她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州大学,同时决定到中国。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919年明妮应聘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筹建新校园,并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发扬光大了金女大校训———厚生精神。明妮还利用休假到欧、美进修学习,把丹麦、荷兰的成人教育推广到中国,对中国女子教育功不可没。约翰·米勒的原型——明妮·魏特琳1937年11月11日夜,上海完全沦陷,日军分三路扑向南京。在所经之处奸淫、虏掠、烧杀无恶不作。12月5日,日军未经激烈战斗,就进驻南京各要镇。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安全计,明令:“接近战区各大学另筹开学办法。”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地处南京市中心,吴贻芳校长和她的同事们经过商议决定:在校教职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西迁办学,一部分留校本部保护校产,救济难民。约翰·米勒的原型——明妮·魏特琳留校教职工组成驻校维持委员会,推美籍教授华群(魏特琳的中文名字)女士为主任。其时,在南京的外籍人士绝大多数已逃离,留下的一二十位外国人挺身而出,组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划出以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为中心至鼓楼、新街口约4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为管理和照护安全区军民的需要,后又请求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承认,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华群为该会的会员,金女院被国际委员会指派为安全区里专门收容妇孺的避难所,华群女士担起了阻止日军强暴中国妇女的艰巨任务。华女士临危受命,不敢贻误。魏特琳自己说,她的日记是“抽空写的———有些是在空袭的间隙写的;有些是经过一天漫长而繁忙的工作后于夜晚写的”(1937年9月26日),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重要价值,反而让后人钦佩她人格的魅力。约翰·米勒的原型——明妮·魏特琳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逼与包抄。12月1日,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召集所有尚滞留南京的为数不多的美国公民,警告他们:“再不撤离,以后我们将无法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魏特琳再次坚定地表示:“我觉得我能够担负起一些责任,这也是我的使命,就像危险中的男人们不应弃船而去,女人也不应丢弃她们的孩子一样!”然后,她在大使馆出示的“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证书上签上自己的姓名———这已经是她第四次郑重拒绝了美国大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请求。明妮·魏特琳日记1937年12月15日,星期三。除了中午吃饭,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6点,我一直站在校门口,看着难民源源不断涌入学校。许多妇女在痛哭,昨夜是恐怖之夜,许多年轻妇女被日本兵抓走……许多人恳求只要在草坪上有个坐的地方就行了。1937年12月17日,星期五。又有很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小姑娘,到60岁的老妪,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开,每个有良知的日本人知道这些事实就好了。明妮·魏特琳日记1937年12月19日,星期天。今天又有大批惊恐的妇女和年轻人涌入校园,许多人跪下请求让她们进来,我们让她们进来了。但不知今夜她们将在何处睡觉,我从校园的这边跑到另一边,把一批批的日本人赶走,我被急叫到教工楼,在楼上538房间里,我看到一个家伙站在门口,另一个正在强奸一名姑娘。1937年12月22日,星期三。我突然感到没有力气,这几天的紧张与悲伤使我精力耗尽。明妮·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的日子中,魏特琳是南京妇女眼中的守护神,是难民们赖以生活的精神支柱。随着妇女和儿童源源不断地涌入,校园里的难民一再暴涨,1938年年初,金陵女大难民所中难民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人。1938年2月,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迫解散。1938年5月21日,南京安全区正式关闭。明妮·魏特琳长期的劳累、繁重的校务,以及战争给魏特琳精神上带来的长期刺激,使得魏特琳总处在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中。1940年春天,魏特琳得了精神忧郁症,病情日益严重,那年5月14日,病重的魏特琳离开了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中国。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5岁。临终前仍然说:“我有两个生命,仍愿为华人服务。”“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小说人物分析小说的主角是女人,而且是两群截然不同的女人:唱诗班的女孩与妓女。在传统的观念里,一方是干净的天使,一方是肮脏的魔鬼;一方高贵,一方下贱;一方象征着圣洁与尊严,一方代表着风尘与肉体。“当这样两股截然对峙的人群被并置于战争的罅隙当中,让其共同面对墙外的血雨腥风与墙内的风雨飘摇,严歌苓以其惯有的敏感不动声色地逼视着人性的绝境演绎,挖掘着人性中不为人知的丰富内涵。”小说人物分析——赵玉墨赵玉墨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娼妓领袖”。她是一个败落的大户人家的女儿,被卖到青楼妓馆,她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不甘心,心心念着重做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为此她苦练技艺,并学会魅惑各种各样的男人。玉墨与书娟父亲的恋情是她作为一个青春即将不再的名妓的背水一战,是她对未来的铺路石,她为此机关算尽却最终化为泡影。南京沦陷后,玉墨与姐妹们逃难至教堂,为竭力彰显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不是一个可以任人轻贱的卖笑女子,刻意与她们处处拉开距离,甚至不失“微微矫情”。小说人物分析——赵玉墨赵玉墨的妓女身份和要强性格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玉墨跳“狐步舞”时的心理是这一人物内心矛盾的集中爆发。“这时玉墨跳得出神入化,其实是在受失败的折磨。她垂着的双眼一抬,目光立刻给对方的眼睛顶了回来——书娟的一脸黑暗,眼睛简直在剥她的皮。玉墨一下子停住了,刹那间她那么心虚,那么理亏,这个女孩只消看看她,就让她知道书香门第是冒充不了的,淑女是扮不出来的,贵贱是不可混淆的”。小说人物分析——赵玉墨玉墨一直试图与书娟修好,希望得到书娟的宽恕和尊重,却无时无刻不感到来自对方的敌视和轻蔑。书娟在道德和心理上的俯视感让她懊恼、沮丧,在书娟淡淡的蔑视和怜悯面前,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我们活着,反正就是给人祸害,也祸害别人。”其深入骨髓的自轻自贱自渎的悲凉不能不让人们幡然醒悟,痛惜千百年来女性共同的宿命。但这并不影响她担负起圣洁的责任。在灾难来临时,她以自己无条件的承担和英勇的牺牲精神,救助了一群纯美的少女,也救赎了自己的灵魂。小说人物分析——书娟书娟出身书香门第,是个传统的大家闺秀。由于父亲的感情出轨,赵玉墨的介入,使得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从此纷纷扰扰。聪明的母亲及时带走了父亲,去了美国,留下女儿在国内读书、躲避战乱。书娟的遭遇使她比别的女学生更有理由敌视、蔑视妓女。小说人物分析——书娟出于良好的教养,书娟一直在报复与否之间挣扎,她对赵玉墨的怨恨一触即发。她是那么想报复这个破坏自己生活的女人,可是自己的性格与从小接受的教育又不允许自己这么做。最后,书娟还是决定烫伤玉墨、毁掉她的美丽,却由于迟疑没有成功。作者在此写出了书娟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真实的矛盾心理。此外,在玉墨面前,书娟良好的出身和教养使她看起来清纯、高贵而冷漠,这与玉墨的老
本文标题:严歌苓讲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3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