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一、可喜现象:相当部分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精心备课,倾心教学,耐心辅导●基本功良好:语言清晰流畅,教态自然亲切,板书严整合理,课件精美完备●践行新课程理念(六个“注重”)(1)注重教学目标的展示(2)注重知识的合理呈现(3)注重知识的宏观建构(4)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5)注重问题教学的探索(6)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二、存在问题和教学建议(一)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忽视知识的宏观建构知识的宏观建构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1)横向:中外同时代、同性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A、同时代、不同性质: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清朝的君主专制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B、同性质、不同时代: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纵向:按历史发展的时序脉络排列2、忽视历史概念的讲解,或讲解方法不当(1)忽视历史专有名词概念的讲解【例1】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内涵: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目的:孔子维护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墨子反对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政治倾向:孔子代表士的上层,倾向于贵族;墨子代表士的下层,倾向于平民。【例2】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民本: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基本思想:重民、贵民、安民▲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具体体现:思想上表现为《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治上表现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作用: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民主: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基本思想: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具体体现:思想上表现为自由、平等理念和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说;政治上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基本形式。▲历史作用:抑制专制;保障经济发展;激发人的创造力。概念教学要举出典型生动的实例,切忌由概念到概念,如孔子的仁爱思想。(2)忽视时空概念的讲解A、关于历史时间概念: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将时序思维能力作为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要求。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过去性。只有用时间才能丈量出历史的过去性,也只有时间才能凸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因此对历史事件时间的关注是培养学生历史感的重要途径。美国历史思维能力标准标准1时序思维能力A、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B、明确某一历史叙述或历史故事的时间结构;C、学生在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时,设定时间顺序;D、测量和计算日历时间;E、解释时间表呈现的内容;F、创制时间表;G、解释历史的嬗变与延续。——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史学中有关时间的概念就有公元纪年、国号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让学生有所了解并学会换算。【例1】公元纪年:1949年,2012年国号纪年:民国三十八年年号纪年:康熙二十六年干支纪年:甲午年、辛亥年【例2】某人公元前36年出生,公元50年去世,请问他活了多少岁?近几年来苏州中考非常注重历史事件时间的考查。【例1】(2010年苏州中考第5题)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孙中山》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例2】(2010年苏州中考第8题)“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例3】(2011年苏州中考第4题)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例4】(2011年苏州中考第10题)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例5】(2011年苏州中考第12题)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图片反映的外交活动中,哪一项不是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例6】(2011年苏州中考第17题)右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这一结果的事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美苏争霸【例7】(2011年苏州中考第18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的一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选择题中的时间概念题:2010年苏州中考2题2011年苏州中考5题B、关于历史空间概念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郑樵《通志》这句话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教科书中有人物肖像、地图、漫画等多种图画类型,都可用来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其中,利用地图培养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尤其重要。一幅地图,往往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强直观印象。也可以利用历史地图整合并复习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综合能力)《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格局的变化:各国征战频繁,诸侯国数目减少,战国七雄形成,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2)经济的发展:▲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冶铁业中心,如宛、邯郸▲商业发展,一些封建城市兴起(3)民族关系方面:▲春秋时期的白狄、赤狄、北戎等少数民族到战国时期已被融合▲北方的匈奴族兴起,威胁中原政权,各国纷纷修长城加以抵御结论:(1)政治上:统一趋势正在增强(2)经济上:经济正在迅速发展(3)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多民族国家正在形成3、对学生错别字的纠正不够重视,或纠正方法不当4、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立意,忽视能力立意,对课标和学测上的能级要求落实不到位。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中心。近几年苏州中考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四大类:(1)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运用(2)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3)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理解、运用(4)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例】“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习能力自测”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层次。●过程与方法1、课件教学绝对化课件教学的优势:(1)图色组合,渲染气氛(2)层次分明,提纲挈领(3)直观演示,突破难点(4)图示小结,聚合思维(5)思考讨论,发散训练绝对化的表现:(1)无学案、板书配合,学生主体性被边缘化(2)呈现内容缺乏选择性,造成信息污染2、学生手中的学材不足,缺乏课堂学习和复习的抓手倡导学案教学(1)学案的特点:▲展示精要的教学目标▲呈现宏观的知识架构▲进行微观的概念分析▲开展随点的能力训练▲实施及时的学法指导(2)学案的优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集中学生注意力,优化师生活动结合度▲固化教师思维成果,形成学生学习抓手▲加快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3)学案使用的原则:▲校本性▲时代性▲兼容性▲完整性▲指导性3、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不足(1)缺乏对学生错误的整理(2)缺乏对学生错因的挖掘(3)缺乏针对错误的补偿性教学(4)缺乏针对错误的学法指导(5)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和警策4、提问技巧缺乏(1)学生思考空间不足(2)提问顺序有误(3)评价不到位(4)忽视生成因素(5)缺乏对关键生的关注(6)问题难度和梯度不合理5、对历史细节的关注不够,或缺乏关注技巧(1)习惯于宏大叙事,讲授空洞乏味(2)对历史细节缺乏选择和剪裁,游离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3)选取的历史细节缺乏典型性和目的性,对教学反而起到干扰作用。6、迷信默写,停留于低层次教学循环(1)默写的知识点过于琐碎,缺乏宏观的框架结构的默写。(2)放大默写功能,忽视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思维的价值导向——“四大主义”(1)爱国主义:培养炽热的民族情感(2)民主主义: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3)科学主义:培养求真的务实精神(4)国际主义:培养开放的世界胸怀(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课和评课●发展性阅读●教科研成长●观课和评课1、当前评课现状▲轻评▲虚评▲庸评▲单评▲恶评2、确立全面的评课内容▲评教学理念▲评教材处理▲评教学方法▲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实效●发展性阅读克服阅读的功利性凸显阅读的发展性●教科研成长课堂立足,科研腾飞教而不研则怠,研而不教则空肯定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2012年1月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