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对话、合作的课程文化。为保证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家长参与课程,给予课程合作与支持,成为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应有的涵义。家校合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长参与和支持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影响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课程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这些论述,更进一步证明了构建整合的“合作性的”家校教育关系极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陶行之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正日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所谓的教育社会化即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全人生,进行终身教育,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所谓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将担负起教育的责任。这种发展趋势促使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相融合。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我们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发挥教育体系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即是说,有机整合家校教育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意义深远。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涉及学校教育方方面面,也涉及学校德育工作以外的许多相关因素。目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尚未有现成的、系统的成果。国内现在正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仍没有形成研究体系和操作性强、推广性大的工作机制。可以说,此课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1、研究的背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青少年思想工作的新情况,国家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确立了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指明了以育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获得家长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同时,家庭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法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构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选题意义、研究价值(1)、对当前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改变德育成效不高的局面。(2)、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改进和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3)、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体目标是: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德育得到加强,取得富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改进和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抓住学生的思想脉络,有针对性开展德育工作。学校的常规教育与管理再上新台阶。2、研究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成因及其家庭教育状况。(2)留守学生教育策略;(3)学校、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4)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融合德育内容的研究;(6)新课程背景下,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思考;(7)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3、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1)德育工作不能泛泛而谈,应该与新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德育工作内容,并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将德育工作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德育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进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教育学中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家庭作为学校德育的特殊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往往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学指出: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3)家长是教育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参与。家长和教师在比较亲切的气氛中交流。自愿参与者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在校生的家长,也包括与学校没有家庭联系的人。家长的这种角色,既关注孩子的教育,又重视学校的事务。相比较而言,这种角色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都较高,它要求家长要有较高文化素质,教师也要有较强的组织和合作的才能。它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家长参与家访、帮助家庭制作教具等。家长的角色比支持者进了一步。(4)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这种角色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决策,决策的执行和决策监督。家长的这种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家长的参与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家长角色也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持者转向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这种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是家长参与教育决策的基础。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选题富有现实性、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题研究中,必须以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践;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活动、交流的教育平台,强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性。四、研究方法与原则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市家庭教育的现状,收集家长对新课程教育的建议,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对加强家校合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本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宜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兴趣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在新课改开展的基础上,进行调查、总结和深入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两个层面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基本模型、实验思路和具体计划。2、实验阶段(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根据实验思路选择各个层面的实验班级、实验家庭认真实施实验计划,并根据实验的情况,及时反思和评价,并作必要的调整,充分开发新课程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衔接和整合的教育效果。3、总结阶段(2009年元月——2009年10月)总结成果,升华理论,进行检验、评价。完善和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衔接和整合的教育体系。并启动下一轮实验和成果推广。六、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梁松林负责课题计划制定、组织和实施胡根杰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实施胡朝和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实施包为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实施程新柳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课题实施金小祥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实施郑国梁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实施课题组成员序号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1.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成因及其家庭教育状况。程新柳孙平安张国建刘金海叶西朝丁光东孙文博刘秀琴2留守学生教育策略;郑国梁魏学胜汪秀峰李友生朱和顺3学校、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胡朝和胡成来江启明罗生华章贵平许兴友张爱武吴梅高张全中吴长生严丽蓉高文方长友叶刘根4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胡根杰陈晓柏程华东汪晨杨飞汪东印开远泰叶凤利5新课标下的学科教学融合德育内容的研究;包为刘胜茂倪韩英王微吴东朱长根徐文胜毛豪斌赵素萍6新课程背景下,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思考;金小祥徐五元吴问伦方立军胡平刘军7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梁松林胡朝和郑国梁陈晓柏梅忠明陈长文何启国叶曙光汪建生张效武刘斌七、研究的成果形式1.论文2.研究报告3.汇报展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也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农民当老板,进城出国已不再是新鲜事,这些变化给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了解,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结构不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2、家庭教育不当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3、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迫在眉睫。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家庭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产生着久远的影响。本课题以家校联系为主,让孩子健康成长。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家庭环境给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针对目前普遍家长对家教意识淡薄,学校应依托家长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普及现代化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明确提出现代化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家长要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要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实行家庭民主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要以人为本,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四、课题研究内容的范围本课题研究的是家庭环境给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索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及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途径,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在家庭教育模式及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上,我们认为要大力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没有家长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环境给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五、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研究的重点: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科学化,家庭管理规范化,家庭教育保障制度化,有组织、有目的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用最少的教育投入,破解我们育人上的难题。2、研究的难点:(1)家长观念淡薄,家庭环境不容乐观。(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3)当前,家庭环境对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