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方案解读为什么要评价?检查情况找出差距促进发展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促进学习评价的知识基础•评价的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对学习的关注:想学、会学、学好•评价与学习的关系:学习----评价----再学习,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评价的行为分为:知道学生的学习----通过观测获得评价信息----向学生解释观测结果并提供促进学习的建议。三者的关系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知道学习观测学习解释学习一、评价的基本理念课程评价在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1.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由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互评、自评的作用4.关注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5.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7.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学生评价(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体现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既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智力发展,又要看非智力因素。(3)合作性原则: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学校、家庭、社会评价相结果。(二)几省学生评价方案简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等四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评价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基本素质评价以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用写实性的文字描述)《宁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包含《学生学业情况记录》与《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含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研究与探究能力、身体心理素质、个性特长)两大部分以及《高中阶段综合素质发展状况》(《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状况评价》、《高中阶段知识结构状况》、《参加全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反映学生高中三年的全面发展状况。《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方案》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前两项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后四项分四等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三)操作建议:(1)全员参与、分工落实:以宁夏为例:学习能力(责任主体:各学科教师)、道德素养(班主任、政治教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师)、运动与健康(体育)、完美与表现(音、美教师)(2)一入校学生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3)管理电子化(四)对我省学分认定办法的解读: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用学分对学生进行管理,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学生选课情况,是为实现学生自主选修课程服务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综合表现。关于学分管理学分制是反应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目前暂采用学年学分制。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要求。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毕业学分最低要求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116学分,占总学分的61.4%选修I学分共55学分,占总学分的29.1%选修II学分共18学分,占总学分的9.5%语言与文学语文10每个科目都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提高的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6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学分数(144)116226百分比80.5%15.3%4.2%课程功能确保所有高中学生所达到的共同要求。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发展的差异性。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人生活的差异性,同时满足学校发展的差异性。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学科类课程(模块)学分认定1、修习课时记录。2、修习过程反映。3、课程(模块)考试成绩。综合实践活动领域A.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海南省的认定办法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时,要根据课题大小和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要学习时间来确定学分。学生在三年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以2—5个为宜。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主要依据5个方面材料:(1)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每学分不少于18学时,浙江为12学时):(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5)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研究性学习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一般控制在5—15人之间。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的建议:有三种配置方案:方案一:一个学期一个课题,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方案二:一年一个课题,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方案三:一年级一个课题,二、三年级一个课题,第一个课题5个学分,第二个课题10个学分。从组织形式上,通行办法是一个教师指导2至3个小组,每组由6至10名学生组成。B.社区服务:3年内不少于10个工作日。证明材料:(报务对象及联系方式、服务时间、服务项目、认定签名、服务体会等)C.社会实践:海南把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内容,记2学分(不少于一周)根据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的论述,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社团、俱乐部活动;外出参观、考察、访问或生存锻炼等、社区民俗活动;公益活动;宣传教育(配合社区制作黑板报、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等方式)、帮贫助困。(校内活动不超过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程序•学校必须按规定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基本程序–学生上报相关材料给班主任或导师–班主任或导师核实并签名–以班为单位送教学处或专门小组审核并对合格者予以学分认定–把学分登记在学生学习报告单中(社区服务的学分必须在登记之前以班为单位公示,如有异议,则重新核实,如证实是弄虚作假者,则不给学分,并予以批评。)选修Ⅱ课程学分认定学校应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选修创造条件,并在修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选修Ⅱ学分从修学习过程记录、修习过程反映和课程考核结果三方面来认定。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学生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普通高中学生的毕业条件:1、学生具有就读学校的普通高中的学籍;2、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3、三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选修Ⅰ不低于22个学分,选修II不低于6个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44个;4、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合格;5、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