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内容总结
《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内容总结一、名词解释、填空题(说明: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绪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主要观点、缺陷)(P6页)(1)定义:教材没有提供,可自己上网查询了解(2)前提: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3)主要观点: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4)缺陷:①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②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③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④未能解决报刊混乱的基本问题:支配着报刊的,不是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2.社会责任理论(P8—P10页)(1)定义:教材没有提供,可自己上网查询了解;(2)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3)五项要求;第一项要求的三项内容;理论核心;详见课本;3.发展新闻学(P10页)(1)三功能: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详见课本;第二章: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1)该观点认为:人类为了及时获取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有效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总之,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实践。(2)新闻的起源和本质(补充笔记)新闻的起源观主要有三种:1)本能说;2)意志观;3)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唯物主义新闻起源观认为,新闻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第三章:5.狭义的信息(P44页)定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6.宣传(P49、P50页)(1)含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2)新闻与宣传的异同点(P50页)新闻≠宣传:(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1)宣传者(who)(2)被宣传者(whom)(3)宣传内容(what)(4)宣传场合(where)(5)宣传时机(when)(6)宣传动机(why)(7)宣传方法(how)8.舆论(P55页)(1)舆论的定义:书本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PPT定义: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态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和有关事态的进行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2)舆论的特点:1)公开性;2)公共性;3)急迫性;4)广泛性;5)评价性;第四章:9.新闻事业(P64页)书本定义: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PPT定义: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它是由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期刊、新闻电影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六章:10.新闻体制(P116页)定义: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11.新闻媒介所有制(P116页)(1)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2)公营媒介: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社会媒介。(3)国营媒介: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第七章:12.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P146页)(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第八章:13.议程设置理论(P167页)(1)含义: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2)主要观点:a.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b.大众传媒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c.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来一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14.沉默的螺旋(P167页)该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的一个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阐述舆论形成的过程。在一个公共的、公开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前,总要先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当他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感受到的多数人的意见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大胆地大声地发表;而发现自己的意见只处于劣势一方或以多数意见对立,他往往会选择沉默或干脆转向。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发对意见销声匿迹。在这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什么样意见获得多数人认可,什么样意见受到反驳、诘难,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第十章:15.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手段(P212页)(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3)资本控制,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4)媒介的自律。16.隐私权(详见P215页)第十一章:17.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P217页)(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运作体制(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第十二章:18.4P理论(详见P235页)原则:(1)产品(2)价格(3)渠道(4)促销19.4C理论(详见P235页)原则:(1)需求(2)成本(3)方便(4)沟通第十三章:20.知情权(P265页)含义: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现代新闻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第十五章:21.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新闻的价值)(P340-346页)(1)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注: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补充: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包括意外、偶然、异常),便越有新闻价值;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人们恐惧的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无法知晓的事实;3)事实的发生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便越具有新闻价值。特别是直接发生在身边的与利益相关的事实;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7)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就越具有新闻价值;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同质异构的动物活动,在被赋予人的情感理解后,同样具有新闻价值;9)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第十六章:22.新闻专业理念(P354页)(1)定义: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二、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说明:但有可能用到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的知识点,记得理论联系实际)第二章:1.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P35—37页)(1)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2)新闻来源:①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②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有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交代新闻来源。(3)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①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②揭示提供或散布新闻的意图。(4)新闻来源的三条途径:①记者采访他人;②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③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第三章:2.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P60—63页)(可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新闻媒体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不时接入媒介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第四章:3.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大四补充笔记)(1)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3)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4)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5)实现了传播方式有“点到点”到“点到面”的转变。第七章:4.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是什么,二重性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大四补充笔记)是什么:(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启示:(1)相关性:媒介产品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两类消费者的需要,就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2)有偿性:媒介的内容产品和广告产品是有偿的服务。第八章:5.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P156页)(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第九章:6.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对媒介提出怎样的新要求(P177-181页)(1)全球化时代;(2)高风险时代;(3)多元社会。7.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反作用有哪些?(P184-187页)(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2)参与政治决策;(3)塑造政治文化;(4)进行舆论监督。8.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P195-196页)(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都是大众;(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9.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不良影响有什么?(P195-199页)(1)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2)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3)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4)文化帝国主义现
本文标题: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内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