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闻理论教案第四章1
1第四章教案2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第一节符号及其结构与功能一、符号的定义符号的概念在不同领域不有同的含义。例如在数学中,我们一般把“1,2,3,4”等称为数字,把“a,b,c,d,”等称为字母,把“+,-.*,/”等称为运算符号,即表示运算关系和运算规则符号。在这里,符号的意义是十要狭窄的。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从这个定义而言,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觉到的声音、动作、形状、颜色、气味甚至物体,只要它们能够携带信息或表述特定的意义,都属于符号的范畴。因此,符号的定义: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的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有了语言,人类的信息交流才彻底摆脱了动物传播状态而进入一个自由的境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有了文字,人类的信息活动实现了体外化记录、保存和传播。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它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但并不是唯一的体系。动作、表情、体态、音声、图形、图片、影像等等,同样是信息的重要载体,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符号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符号作为一种观念中的东西,它的存在不受事物的存在左右,因为它只是代表被表示物(被表示对象),而不是代替被表示物。符号的存在也改变不了事物的性质和形貌,而只能通过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实质加以反映。人类运用符号传播信息是无剌激性和非即物性的,即语言表达无需由直接情形引起。我们不必看到老虎时才说“老虎”,也不必只谈论现时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人可以通过符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但是,让符号只代表或表示某种东西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符号当作事物,或顶礼膜拜,或焚烧撕碎;一些人相信符号能产生魔力,于是有了符号崇拜和符号迷信的现象。同样,这些也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二、符号的分类重点掌握第三种分类形式: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符号的基本结构1、符号的结构:能指和所指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这叫做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也叫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为“能指”和“所指”。2、能指与所指的关系(1)任意性2符号具和符号义或者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它们的联系与结合并非存在着什么必然的关系,而完全是出于符号创造者的主观规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约定。因此,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具来表达,而同样的符号具又可以表达不同的符号义,例如同义词和多义词就是如此。(2)约定性虽然符号具与符号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但是符号一旦创造完成,具、义的联系一经社会成员认同、约定,那么就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具有某种不变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改变。符号作为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示意义的标记,一经置于社会领域,不仅个人无权改变它,就是社会大众或政治集团也不能改变现存的符号。要变,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的渐变和量变。、四、符号的意义与功能1、意义意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为了避免繁琐,我们在这里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对意义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意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这是一个极为广义的概念,在这里,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大到历史事件、自然现象、科学理论、文化产品,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无不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意义的社会。意义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范畴,但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例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在生活中不但认训了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自然规律,而且将这规律的认识应用到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于是便有了“朝阳一般的年轻人”的比喻,也有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意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和载体和表现形式。2、符号的功能符号的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说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所谓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作出反应——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符号的第二项基本功能是传达功能。这就是说,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但如果滑《论语》这部记录他的言行的文字著作,我们可能无从接触到他的精神和平的表示方式3世界。符号的第三项基本功能是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旬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因此,思考本身也就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例如,我们就现代交通工具——飞机进行思考之际,脑子里必然会有飞机的形象以及有关飞机的功能的用途的各种概念,没有这种形象和概念,我们就不能就飞机进行思考。概念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和外延的思维形式,它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符号与语言相共存。思维离不开语言,也就离不开符号。第二节新闻传播模式一、什么是传播模式传播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传播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们最早研究传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传播过程的研究,并且设法找到一个简明、易懂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传播的过程,模式便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概念:对某一事物或实体进行和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为清楚地说明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通过模式了解实体的结构和过程,了解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简化的形式再现传播现象,进而探讨传播效果、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传播模式成了我们正确认识传播现象的一把金钥匙。概念P95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图像模式为常用。二、几种主要的新闻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A意义(1)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2)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五个部分P33B缺陷(1)将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并且呈直线形态的过程,忽略了反馈机制的存在,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2)丝毫没有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3)效果时有时无有人批评这个模式太过简单和武断,认定必产生效果(4)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化,没有表达出来(5)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首先标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划清界限。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传受双方在编者按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4信息时,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强调在信源与目的地(传者与受者)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播,因为只有这范围内的信号才能为传受两者所共享。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引伸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单位”的思想P36-37A优点(1)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2)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B缺陷(1)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看来是如此),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2)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第三节新闻传播及其标准一、新闻选择的必要性1、新闻选择的必要性我们在前面学过新闻的定义,这个定义把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重复出现的事实(人们所熟知的、司空见惯的)以及虚假的“事实”排除出新闻之外。对大众传播工具来说,光有新闻定义不定期不能解决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P99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三个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新闻选择的标准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1、新闻定义我们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为此要淘汰以下事实:虚假的、陈旧的、人们司空见惯的、空话连篇的。2、新闻价值一个事实是不是新闻事实、是不是好新闻、值不值得报道的问题。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媒介不能在每篇稿子都写好以后,先征求受众的意见再传播,为此,必须事先要研究出一套标准,凡符合这些标准的,就会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3、宣传价值新闻价值考虑的是受众的兴趣,但媒介传播新闻不仅要考虑满足受众的需要,还要关注社会效果。就是事实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4、新闻法规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去毒”,即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准公开传播。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正地传播,这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订,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举例:每天发生的事不能都报道,必须加以选择同阶级性不矛盾5二、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论的提出美国便士报运动(1933年)以后,由于便士报完全自负盈亏,以社会大众作为对象,为了扩大发行,就必须考虑报纸的内容能否引起众多人的兴趣。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标准。例如,美国《太阳报》的创办人戴伊认为,在世界上发生的事件中,只有新奇的、不寻常的、灾难性的、骇人听闻的事才可以上报,才会引起公众兴趣,从而使报业兴旺。被称为“报界怪杰”的普利策在主持《世界报》(1883-1911)期间,对新闻的共同兴趣提得更具体。他反复手下记者,去采集“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适于成为谈助而又不致破坏高雅的审美观或降低格调的,尤其不能损害人们对报纸的信任的事实。”什么是新闻价值?价值一般指事物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素质说与标准说(二)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重要性重要性是指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较大而又为许多人所关切的事件的性质。一个事实所具有的重要性,同它发生作用的范围是
本文标题:新闻理论教案第四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