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硬新闻与软新闻的界定及其依据硬新闻和软新闻是西方新闻界新闻业务中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英、美及澳大利亚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教材中,硬、软新闻的分类之所以成为喋喋不休的话题,是因为对这两种新闻形式的科学区分直接涉及对新闻报道类别和写作方法的确认。对此问题的宏观把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分国内新闻写作的研究者虽然早已注意到硬、软新闻的区分,但深入探讨该问题的篇章却是凤毛麟角。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的20余本新闻写作的著作,提到这两个概念的只有汤世英等的《新闻通讯写作》、康文久主编的、周立方的《新闻写作研究》《实用新闻写作学》;,且都是一带而过。1997年出版的杭州大学是研究消息写作的专著,对硬新闻的沈爱国的《消息写作学》概念只字未提。也许可以这样说,硬、软新闻的分类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闻导语和新闻主干的关系长期以来含糊不清。国内新闻专著往往笼统地使用“新闻导语”这个概念。比如许多教科书上说新闻导语(或导语)要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但这种导语和那些非开门见山非简洁明快的导语是什么关系呢?所有的新闻文体都有导语,但对导语的要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有的学者从写作特点人手,将新闻分为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公报式消息和谈话记,或将导语分为概述式、设问式、评论式、见闻式、对比式、引用式。这些复杂纷繁的分法固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却无力廓清一些基本困惑:为什么有的新闻体裁用倒金字塔结构?为什么有的新闻体裁用倒金字塔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按以上的分法,动态消息和人物消息或特写可以使用同一类导语吗?在新闻的分类方面,国外一直乐此不疲。英、美和澳大利亚大学出版的新闻写作教材都花了相当篇幅来讨论。它们的主要分法是:将硬新闻和软新闻一分为二,在这两个巨大的框架之下对新闻文体进行分类,然后再研究导语和主干的关系。这种两分法似乎可以这样概括:两分法中的硬新闻只有一类,即动态消息。对它的新闻文体要求基本上是倒金字塔结构(例外的情况见下文)。软新闻分两大类:简明软消息和特写。对其文体要求是自由式,或曰非倒金字塔结构,没有限制。这样分法的结果不仅使新闻文体分辨得清楚明晰,导语和文体之间的关系也容易确认。本章试图对西方新闻学新闻文体的两分法加以诠释,探讨硬新闻和软新闻的界定和依据、硬新闻的变体(硬软新闻的交叉问题)以及这两种新闻文体导语和主干之间的关系。本章的主要英语参考资料均为90年代流行的西方新闻二、理论误区硬新闻和软新闻之所以在国内受到漠视是由于存在某些理论误区。由此导致人们看不清区分二者的价值。当我们比照国内和西方新闻界对上述概念的诠释时,这个误区就可以看得比较真切。先看国内流传较广的3种说法:1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页。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第11页。2西方新闻界对新闻还有这样一些分类法:分作硬新闻(意即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软新闻(意即重要性不足,趣味性浓厚的报道),纯新闻(意即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汤世英等《新闻通讯写作》,第4页。3如同新闻有硬软之分,导语也可分为硬软两大类。硬导语适用于动态新闻,它一般概括介绍稿件最为重要的事实。硬导语必须精练,因为松散臃肿的导语难以吸引读者。软导语用于特写类稿件,它通常使用别出心裁的描写、趣味隽永的小故事或者巧妙借用的成语之类引起注意。硬导语一般只含一句话,而软导语则可长达四五段,在最后一段才点破同全篇的关系。周立方《新闻写作研究》,第99页。以上说法对软、硬新闻把握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都没有试图对硬、软新闻作出系统的解释。其共同特点是强调新闻的重要性在分野中的作用。同时,它们都没有提到硬软新闻分野的另一个关键时间性。毫无疑问,重要性在硬、软新闻分野中具有关键作用。在这一点上,国内和西方观点比较一致。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重要性因时间问题而退居第二,因此,一条重大题材的硬新闻就会采用软新闻的手法来处理。比如拉宾遇刺的消息一家日报就可能这样开头:拉宾昨晚遇刺。但一家晚报再这样开头就不会吸引读者,因为同样的事实已经被日报报过了,出现以下的导语是可能的:“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一位街头妇女说。今天,全城市民处于一片悲痛之中,以悼念昨晚被刺的拉宾。第一例是典型的硬新闻,事件重大,时间紧迫,重在将拉宾被刺的事实尽早报道出去。第二例至少可以看作是经过软处理的硬新闻。由于是晚报发稿,时间和重要性都下降了一个档次,这一切都是时间造成的。可见,决定新闻的硬与软,时间的因素往往比重大性更具有决定意义。但时间在硬、软新闻分类中的决定因素被大多数国内学者忽略了。康文久主编的《实用新闻写作学》是少数例外之一,硬新闻的时间性在这里得到了肯定: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诸如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外事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等等。这类事件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由于突变,变化过程短促,有很强的时间性……①有疑问的是,康文久在对软新闻的概括时提到“软新闻属于非事件消息,主要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等等”。这个论断似乎有些局限性和不严密。首先,旧的事物和旧人物同样可以出现在软新闻中。此外,将软新闻放在动态消息里,缩小了软新闻的概括范围(康在前面指出“动态消息,按照题材的性质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因为软新闻不但包括软消息,它还包括特写(见下节)。然而,无论如何,康文久对硬、软新闻进行概括的尝试是值得注意的。现在我们来看西方新闻学对软、硬新闻的概括。先看1993年美国版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中的描述新闻有两种形式: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通常指那些严肃的,事件性的,有时间性的题材重大的新闻故事。这些新闻故事可能报道重大犯罪,火灾,意外事故,演讲,劳工纠纷或政治战役。硬新闻也称现场新闻或称直接新闻。同样,由于它报道即时发生的事件,它也被称为“易碎新闻”。这里强调了硬新闻的易碎性,意即时间性。下面是该书对软新闻的概括:软新闻通常指特写或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软新闻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这些新闻故事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这些故事用更多姿多彩的风格写就,更多地使用奇闻逸事、引语和描写。另一部美国的新闻教科书中这样写道:硬新闻的概念适用于那些事件性新闻,比如市政厅会议、飞机失事以及调查性新闻故事的纵深报道。那些强调娱乐甚于通报新闻的故事被称为软新闻。有时也用“特写”和“人类兴趣”这样的称谓来指“软新闻”。以下的概括出自澳大利亚的一本有影响的新闻教材:硬新闻是重大新闻,软新闻是不平常的、奇特的、娱乐的新闻。在结构上这两种新闻区别是硬新闻使用倒金字塔结构或螺丝钉结构,软新闻则不拘一格。在软新闻里,新闻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不必出现在导语中。然后,接下来,软新闻结构不使用倒金字塔或螺丝钉形式。它们几乎总是以间接或延缓的导语开头,以这种方式,读者的注意力被一种即将出现的许诺抓住,而不是由于一种重大性……与重要性相较,软新闻更倾向于不寻常和娱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将导语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直接性导语和延缓式导语。前者是直接叙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展变化的事件,大多数动态消息都使用这种导语;后者对时间要素有所回避,也不强调正在发生或发展变化中的事件,而将重点放在对新闻的解释、阐述和背景介绍上,通常以描写新闻现场的某种情景或创造某种气氛,常为软新闻和特写所采用。三、误区探源如前所述,笼统地讲“新闻导语”的要求,是一个危险的误区比如一部新闻写作专著在论述“新闻导语的作用”时援引了两个例子。例是为说明导语要引人入胜:例1:一个老爷爷抱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甜甜地拍了一张照。这是祖孙俩吗?不,小女孩是普通的农村娃娃。她外婆的独生女,招了女婿,妈妈又是独生女,也招女婿;如今,她刚出世不久,父母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又是个独生女。一些人替这家可惜,说:“三代无子,再生一个吧!”市委副书记陈沂听罢却跷起拇指,说:“生一个好,爷爷抱你!”例2是想说明导语要定弦定调例2:长江今年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已过汉。百里长堤巍然屹立,武汉三镇安然无恙。显然,以上两条新闻导语的风格截然不同。第一个是软新闻第二个是硬新闻,二者导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将它们混同起来谈只能徒增混乱。遗憾的是,在中国,笼统地讲“新闻导语”的新闻写作著作不在少数,是个集体现象。比如《解放军报》为导语曾下过一个定义:“导语是置于新闻前边的第一个小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的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一篇新闻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这个导语的要求对软新闻就不适用。因为软新闻不一定非要在开篇首句“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一篇新闻的主题思想”。如果标明这是硬新闻的导语定义,就可以理解,可惜作者没有这样做。一部在2001年出版的新闻学理论著作仍然笼统地谈导语写作,它说:一般来说,导语中一定要体现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内容,不管写什么新闻,都要努力地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放在导语之中,则是写作的一个要领。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求一开头便把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提取和揭示出来,一下子摆在读者面前。美国威尔逊大学一位新闻学教授认为导语是揭示摘要,是整个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的摘要,是用一句简明的话回答读者渴求知识的要求。实际上,以上讲的全是硬新闻导语写作的特点,完全不能概括软新闻的导语。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也许是英文“News”带来的困惑。英文中的“News”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泛指“新闻”的普遍概念,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指“消息”(常常要靠语境分析)。“Thefeatureofnews”(新闻的特征),其中的“News”只能译成“新闻”而不能译成“消息”。事实上,英语中表示新闻的概念往往精确而精致。“News”与“新闻”和“消息”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给国内新闻界带来了麻烦。许多学者在探讨新闻写作中笼统使用了“新闻导语”这一概念,从而使问题变得混乱。有些学者虽然标明他们所说的“新闻”指的是“消息”,但由于在讨论中交叉使用这两个概念和举例不当,仍然不能廓清新闻体裁的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一部新闻教科书在开篇时声明:“我们这里所说的新闻是就狭义来说的,便是通常所说的消息,又称电讯。但在正文中,作者交叉使用“新闻”和“消息”,极易产生歧义,如下面一段:消息通常是由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所组成。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开端部分,是新闻结构上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层次,在新闻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从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消息如何展开叙述。实际上,段落中所有使用“新闻”的地方都可以用“消息”代替。这样会更精确而消除歧义。作者在讲到消息的特征时说:“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和西方硬新闻的定义致)但所举的例子却不能与之完全符合。我们来看以下4个例子:1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②2您想观赏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吗?您想领略在北戴河畅游嬉水的乐趣吗?您想得到在承德避暑山庄消夏纳凉的快意吗?密云县开发旅游的目标就是: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在本县得到以上种种享受。3几年前还是水草不长,螺蚌不生,水鸟不停,鱼虾绝迹的鸭儿湖,现在又复活了!记者亲眼看到经过治理的湖面碧波粼粼,渔舟点点,成群的野鸭在湖里嬉戏。4“世界驰名的文化古
本文标题:新闻文化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