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学俊概述(1)由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腹泻。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概述(2)WHO分类急性腹泻:急性起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持续时间2个月以上,甚至迁延数月或数年。广义的腹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细菌:最早被确诊的病原体,最为常见病毒:近年来才被发现寄生虫:主要是原虫主要病原体种类主要腹泻病原体特征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埃希菌弯曲菌轮状病毒霍乱(cholera)1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2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3临床上主要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汤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和尿闭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病原学霍乱弧菌长1-3μm,宽0.3~0.6μm,如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无荚膜,菌体末端有一根鞭毛,为菌体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培养需氧,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表层大量繁殖并形成菌膜。01群霍乱弧菌含有共同的特异性抗原A和不同的特异性抗原B和C,据此将其分为三型,即小川型(A、B);稻叶型(A、C);彦岛型(A、B、C)。0139群霍乱弧菌短小弯曲,革兰染色阴性,镜下活菌可见穿梭样运动,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在碱性胨水中迅速生长。霍乱弧菌的生存能力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蔬菜、水果上存活1周左右。对热、干燥、直射日光、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加热55℃10分钟可杀死,煮沸后立即被杀死,但对低温和碱耐受力强。0139群霍乱弧菌在水中的生存能力比埃尔托生物型强。霍乱毒素Ⅰ型毒素:为内毒素,耐热,系脂多糖。Ⅱ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不耐热(56℃,30分钟可灭活)及酸。霍乱肠毒素是使机体水和电解质从肠腺大量分泌,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重要物质。Ⅲ型毒素:耐热,可从菌细胞扩散出来,容易透析,在发病作用上的意义不大。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所起的作用更大传播途径: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水型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发病机制霍乱弧菌经口进入胃后,可被胃酸杀死。如因胃酸缺乏或大量进食、饮水,使胃酸稀释而酸度降低或入侵弧菌数量很多时,未被杀死的弧菌即进入小肠。在穿过小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之后,弧菌即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并在此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肠毒素借助其结合亚单位(B亚单位)结合于上皮细胞膜受体GM1神经节苷脂,使具有毒素活性的亚单位(A亚单位)进入细胞膜,从而激活细胞膜中的腺苷酸环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变成环磷酸腺苷(cAMP)。由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高,从而促进细胞内一系列酶反应,结果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大为增强。肠液分泌大量增加以至超过了肠道正常吸收功能,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弧菌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以及弧菌产生的酶(如神经氨酸酶)、其他毒素(如溶血素)和代谢产物等在本病的发病中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霍乱患者粪便为等渗性。肠液丧失的持续时间常可数小时至7~8天,大量腹泻的持续时间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致病机理霍乱所有临床表现与生化异常均由等渗液体丢失造成。大量液体丢失是重型霍乱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直接原因。丢失液体中主要成分为水和小分子物质,蛋白含量低,因此血液浓缩,血浆蛋白浓度升高。霍乱病例水样便中钾和碳酸氢盐含量较高,常导致严重的全身低钾和代谢性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循环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霍乱患者的液体丧失发生于整个小肠,按单位长度丧失液体量估计,以十二指肠最多,回肠最少。没有胃液过度分泌的证据。病理表现霍乱病程中形成的病理改变常甚轻微,仅表现为杯状细胞中黏液的明显减少、肠腺和微绒毛轻度扩张以及黏膜固有层轻度水肿。患者死后病理解剖所见,主要为严重脱水现象,尸体迅速僵硬,皮肤发绀,手指皱缩,皮下组织及肌肉极度干瘪。胃肠道的浆膜层干燥,色深红,肠内充满米泔水样液体,偶见血水样物,肠黏膜发炎松弛,但无溃疡形成,偶有出血。病理表现淋巴滤泡显著肿大胆囊内充满黏稠胆汁。心、肝、脾等脏器多见缩小。肾脏无炎性变化,肾小球及间质的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上皮有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其他内脏及组织亦可有出血及变性等变化。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多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天。多数为隐性感染,轻型占有相当数量。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病前1~2日有疲乏、头昏、腹胀等前驱症状。临床经过可分三期: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腹泻为无痛性(O139除外)。每日大便自数次至数十次或更多,开始时为黄色稀便,尚有粪质,后迅速成为米泔水样。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几天内逐渐恢复正常。临床分型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可有阵发性绞痛。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中毒型病例:为一较罕见类型(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轻型中型重型便次与性状10次以下有粪质10~20次无粪质20次以上米泔样意识正常淡漠烦躁皮肤正常或弹性略低干燥,缺乏弹性无弹性眼窝/指纹稍陷/不皱下陷/皱瘪深陷/干瘪肌痉挛无有严重痉挛脉搏正常细速微弱而速收缩期血压正常11.97~9.319.31以下24小时尿量略少500ml200ml或无尿脱水程度(相当体重)成人2~3%成人4~8%成人8%以上儿童5%以下儿童5~10%儿童10%以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出现浓缩表现。白细胞增高达15×109/L~40×109/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亦可增高;红细胞可增多达6×1012/L。尿常规:可有尿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粪便常规:大便稀水样,无脓血,可见少许红细胞或白细胞。细菌学检查1.粪便涂片染色:霍乱弧菌可呈革兰阴性且呈鱼网状排列;2.粪便悬滴动力、制动试验;3.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4.细菌培养: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5.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是指(1)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史。(2)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诊断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疑似病例:(1)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并出现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者。(2)具备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3)具备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阳性(4)具备中毒型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5)具备中毒型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阳性(6)具备中、重型病例临床表现者诊断临床诊断病例(1)具备各型霍乱临床表现之一,并且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2)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出现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者。确诊病例(1)具备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2)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治疗一般治疗:按甲类传染病隔离。症状消失后,隔日行便培养,连续两次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按照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饮食或禁食。补液: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输液的总量应包括纠正脱水量和维持量。抗菌药物:减少腹泻,缩短吐泻期及排菌期。疗程为3天。多西环素:100mgBid;或,左氧氟沙星0.5g,Qd。霍乱弧菌药敏研究表明,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近100%,对儿童、老人及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试用三代头孢菌素。静脉补液种类:541液: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140ml。2:1液:生理盐水360ml,5%碳酸氢钠50ml,10%葡萄糖130ml补液量及速度: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呕吐不止,24h静脉补液3000~4000ml,速度:3~5ml/分(小儿100ml/kg/日)中度脱水:24h输液量为4000~8000ml,速度最初20~30ml/分,BP正常后速度减慢至5~10ml/分,争取3~6h内纠正脱水,然后再以3~5ml/分滴入。(小儿200ml/kg/日)。重度脱水:立即静推1000~1500ml(50~100ml/分),多条静脉同时输液,然后20~30ml/分速度补液,直至休克纠正为止。24h补液总量为8000~12000ml,如经补液血压仍不回升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e.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仅用于中毒性休克患者,或重型患者经输液疗法,估计液体已补足,但血压仍低或测不出者。可以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加入输液瓶内滴入,并在另一输液瓶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或多巴胺20mg,或阿拉明20mg加入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滴注,密切观察,随时调速。如液量不足,可重复如上配制,直至使血压维持在休克水平以上。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时应注意,如心率在130次/min以上或心率紊乱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时停用。出院标准患者入院后,大便细菌培养每日1次,停用抗菌药物后连续2次阴性时(如无粪便,可肛拭子采便)可以出院。患者症状消失,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已逾7天,可以出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本病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病。【病原学】目前本菌可分为4群即: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至7日)。(一)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10次,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可转变为粘液脓血便,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转为慢性。●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3-7日而痊愈,亦可转为慢性。●中毒型儿童多见
本文标题:感染性腹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7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