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
1.休息与活动急性加重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晚期病人常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共同参与呼吸;稳定期可适当活动,帮助病人制订活动计划,活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病情及饮食习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必需营养物质,预防营养不良及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对高碳酸血症者,应适当控制糖类的摄人量,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宜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和易于产气的食物,以免腹部饱胀,使膈肌上抬而影响呼吸。便秘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鼓励多饮水,每天保证饮水量在1500ml以上。3.心理护理病人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虑,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经常巡视,允许病人提问和表达恐惧心理,让病人说出或写出引起焦虑的因素,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等缓解焦虑的办法,稳定期应鼓励病人生活自理及进行社交活动,以增强病人自信心。4.用药护理按医嘱正确、及时给药,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支气管解痉气雾剂。长期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导致二重感染,如肠道菌群失调、呼吸道真菌感染等,应注意观察。5.病情观察监测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观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密切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等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尤其是张力性气胸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排气减压等抢救。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防止和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前提。护理措施包括胸部物理治疗、湿化和雾化、机械吸痰及必要时协助医生建立人工呼吸道。(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咳嗽的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于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地呼气;再深吸气后屏气3~5秒,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或病人取俯卧屈膝位,可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经常变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咳出。对胸痛的病人,为避免因咳嗽而加重疼痛可指导病人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的两侧,起固定或扶持作用,咳嗽时从两侧按压伤口,以抵制咳嗽所致的伤口局部牵拉。护士应定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2)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病人。操作步骤如下:①操作前准备:让病人了解操作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和肺部听诊,明确病变部位,宜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避免过厚覆盖物降低叩击时的震荡效果。②叩击时避***、心脏和骨突部位,避开拉链、纽扣等硬物。③操作手法:胸部叩击时,病人侧卧位,叩击者右手的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震动呼吸道,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120~180次/分,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胸壁震荡法时,操作者双手掌重叠,并将手掌置于欲引流的胸廓部位,吸气时手掌随胸廓扩张慢慢抬起,不施加任何压力,从吸气最高点开始,在整个呼气期手掌紧贴胸壁,施加一定压力并做轻柔的上下抖动,即快速收缩和松弛手臂和肩膀,以震荡病人胸壁约5~7次,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震荡法只在呼气期进行,且紧跟叩击后进行。④操作力度、时间和病情观察: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和(或)震荡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⑤操作后护理:在病人休息时,协助病人排痰;作好口腔护理,祛除痰液气味;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复查生命体征、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3)湿化和雾化疗法:其目的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常用湿化剂有蒸馏水、生理盐水、低渗盐水(0.45%较常用)。临**常在湿化剂中加入药物(如痰溶解剂、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等)以雾化的方式吸入,以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应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时排痰,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②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有利于细菌生长,加重呼吸道感染,尚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狭窄、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导致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荷,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湿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l0~20分钟为宜。③控制湿化温度:温度过高引起呼吸道烧伤,温度过低可致呼吸道痉挛、寒战反应,一般应控制湿化温度在35~37℃。④防止感染:定期进行装置、病房环境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⑤观察各种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激素类药物吸入后应指导病人漱口,避免真菌性口腔炎发生。(4)机械吸痰:适用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并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7.氧疗护理低氧血症者按医嘱实施合理氧疗,可鼻导管持续(或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低流量吸氧,或文丘里面罩吸氧,一般吸氧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为25%~29%,以提高氧分压,并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COPD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已不敏感,主要通过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可削弱缺氧的刺激,使通气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停止。在氧疗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如吸氧后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氧疗有效;如果意识障碍加深,可能为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浓度,达到既保持氧疗效果,又可防止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的目的。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呼吸道黏液栓形成。输送氧气的导管、面罩、气管导管等应妥善固定,使病人舒适;保持其清洁与通畅,所有吸氧装置均应定期消毒,专人使用,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向病人家属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要擅自停止吸氧或变动氧流量。特别是睡眠时氧疗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血症。8.呼吸功能锻炼适合稳定期病人,其目的是改变浅而快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等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耐力。具体方法如下:(1)腹式呼吸训练: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慢呼深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呼吸7~8次,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不自觉的呼吸习惯。(2)缩唇呼气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由病人自行选择调整,以距口唇15~20cm处同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要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应卧床休息。稳定期病人应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护肺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可进行散步、有效的呼吸运动、打太极拳等。在病人能力范围内,鼓励病人生活自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呼吸肌力量及机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对肺功能差、严重低氧血症者;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坚持长期家庭氧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导正确氧疗。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2L/分,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①安全用氧;②吸氧导管每天更换,以防堵塞;③夜间睡眠时氧疗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血症;④监测氧流量,不可随意调高氧流量,有条件者最好购买制氧机;⑤氧疗装置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指导病人及家属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勿滥用药物,帮助病人了解每一种药物的药名、用法、剂量、疗效、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避免不良反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畏寒、发热、咳嗽加重,应警惕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就诊。
本文标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7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