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梨园乐甘洒热血写春秋壮志凌云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报花名谁说女子不如男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其唱腔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主要依据而产生的。剧中人物主要由“生、旦、净、丑等不同变化的角色行当充当。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艺术,表演艺术富于舞蹈性,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的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个。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50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京剧起源于徽剧和汉调,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声腔有“西皮”和“二黄”等。西皮的曲调比较明朗流畅、刚劲有力、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形式多样,带有欢快兴奋的特点,常用来表现喜悦、激动、刚强、高昂等情绪,具有北方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二黄的曲调比较平稳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点,常用来表现回忆、沉思、怀念、感叹和怨愤等情绪。京剧板式唱:指唱功,是一部戏成功的关键。念:则是白话,对话,也是考验演员表演技能的主要方面。做:做就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一般舞蹈化形体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毯子功”两大类。京剧中的唱、念、做、打京剧欣赏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类板眼形式:一板眼(相当于2/4拍),三板眼(相当于4/4拍),无板眼(相当于1/4、1/8拍),散板(既无板也无眼)。京剧伴奏乐器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武场”和“文场”。“武场”为打击乐部分,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文场”为管弦乐部分,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板单皮鼓锣铙钹月琴京二胡京胡三弦京剧脸谱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直隶河间府窦三町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故又叫窦二墩。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彭公案》中的豪侠。京剧《盗御马》、国剧《连环套》中,讲的即是黄天霸乔妆镖客出口外,假意拜山,计诱窦尔敦自认盗御马的故事。出身于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为师,得其真传,成为绿林高手。其为人忠厚,性格直爽,讲究义气,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脸谱中最“正”的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忠义、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红脸•关羽(162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圣帝君,圣帝祖,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民间尊称为关圣帝君、关圣帝、关帝君、关帝、帝君等而流传至今。黄脸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残暴、凶诈、枭勇的角色。如:典伟。•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黑脸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性格卤莽的正派角色或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张飞。•包拯(公元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中国北宋官员,字希仁,,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龙图阁学士,人称包龙图;又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卒谥孝肃,赠吏部尚书。而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大皇帝》中人物,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没人敢逼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白脸脸谱中含贬义,代表凶诈如:曹操•曹操(155-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金脸银脸代表神妖如:牛魔王、白骨精•京剧脸谱•《说唱脸谱》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的行当在初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小擂台四大行当四大行当四大行当四大行当请你快速说出下面的图片是京剧的什么行当?小擂台生旦老旦老生净净丑县官廉颇钟馗诸葛亮李母白素贞梁山伯从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梅兰芳《白蛇传》扮相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一生与梅兰芳唱“对台戏”。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程砚秋《梅妃》扮相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尚小云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荀慧生《铁弓缘》扮相京剧的服装京剧界把服装叫行头,是各种角色穿戴的服饰总称。它包括: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靴鞋类,以及附属于服装范畴的辅助性、服饰性的东西。比如戏衣的名目就很多,重要的有蟒袍、官衣、靠、箭衣、披、褶子等二十多种。戏衣的色彩分上五色、下五色。质量上主要采用缎、绸、布等。戏衣的纹饰有龙、凤、鸟、兽、鱼、虫、花卉、云、水等。由于色彩、纹样和质量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整个戏衣显得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鞋靴类京剧的服饰一开始都是为扮演某一个角色而设计的。因为好而流传下来,服饰多了,逐渐形成了程式。如穿黄蟒的是皇帝;穿红、紫色蟒的是大臣;穿官衣的是小于大臣的地方官;穿衣裙的是小姐;穿坎肩和裙子的是丫环。武生穿的褶子多绣飞禽;小生穿的褶子多绣花卉;贫困书生的褶子上补着不规则的杂色绸子,叫富贵衣;头上缠着带子,身上系着裙子表示这个人有病等等。所以京剧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对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等有个简单的概念。《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的革命现代京剧。•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为落实毛主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指示,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当追剿队得到情报整装待发时,被我方逮捕的土匪栾平在被押送途中逃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栾平的弱点主动进攻,最后亲手处死栾平。借为座山雕祝寿之机,杨子荣将全部匪徒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之一,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山陕梆子”传入河北之后经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演员演唱河北梆子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获得新生,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河北梆子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剧目500多个,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代表剧目有《宝莲灯》、《杜十娘》、《龙江颂》。河北梆子《宝莲灯》选段《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为:圣母与刘彦昌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二郎神竟盗走宝莲灯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明。黄梅戏黄梅戏的唱腔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用安庆地区的语音演唱,亲切易懂。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天仙配,是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在槐树下遇到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最后结为伉俪。没想到,玉帝却降旨,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七仙女写下血书,并告诉董永:“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评剧评剧,是流传
本文标题:戏曲大观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8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