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不是最弱小的临泽小学秦晋霞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并主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形成健康的心理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懂得去保护弱小者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第14课。(齐读课题)2、首先让我们做一个读题目的游戏。出示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用课题来回答的。三个问题的答案一样,但问题不一样,该怎样来读呢?自己先试试。(1)谁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样的人?生练读后,用课题回答。3、从刚才的题目来看,为了回答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句话,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要强调的重音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4、“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萨沙)那在萨沙的眼里,还有谁比她更弱小呢?(板书:蔷薇花)二、对比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一)雨前蔷薇花1、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打开书,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2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把它划下来吧。2、指名读,出示: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3、你喜爱这朵蔷薇花吗?为什么?(花美、香)从哪些词看出来?(“粉红粉红”颜色美,连用两个“粉红”读起来有什么感受?体会蔷薇花的可爱,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语速慢一些。)“芳香扑鼻”是一种怎样的香气?体会香气之浓郁。请读出浓浓的香气,特别注意“扑鼻”朗读速度要较快,以表示香气一下子钻进了鼻子里。4、闭眼想象花色之美、花香之浓。5、睁开眼,老师已经把它带到大家眼前了,你们想的是这样的吗?可惜的是闻不到花香。(出示图片)面对着它,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朵蔷薇花呢?(美丽动人、淡雅迷人、娇嫩可爱……)6、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娇艳芬芳的蔷薇花的身旁呢?(二)雨后的蔷薇花1、接下来老师又看到这样描写蔷薇花的句子。2、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正当他们一家聊天、看书的时候,下了一阵“滂沱大雨”,怎样的雨就是“滂沱大雨”(雨点大、雨势猛)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冲掉)读出雨势凶猛、雨点力量大。3、我们来看一下图片,这小节中还有哪个词与它意思相近?(大雨如注)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吗?指名说一说。4、在大雨的袭击下,你感觉这些蔷薇花怎么样?(可怜、无助)请你读出来。多么需要帮助的花啊!齐读。(无可奈何、毫无力气,失去了往日的风采)5、我不禁又想起了大雨前林中旷地上那一丛丛蔷薇花,读书要联系前面,想想后面,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出示两句话)师引读:“多么美丽动人的野蔷薇啊!……”(女生读)“多么娇弱无助的野蔷薇啊!……”(男生读)6、蔷薇是那么令人怜爱,看着它在雨中受到摧残,如果你在它的身边,你会怎么做?(生说)评价:真有爱心的孩子!花儿一定会感激你的!7、看看萨沙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请注意这几个动词“朝、走、掀、盖”,从这几个动作中,可以看出萨沙对待蔷薇花是怎样的?评价:萨沙是多么关心蔷薇花啊,谁来读。蔷薇花是那么柔弱,一定要小心哦,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轻轻爱护它。(齐读)8、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会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呢?评价: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要知道感谢,这是一朵懂得感恩的花!你说出了花儿的心声!三、萨沙一家的行为1、萨沙为什么这样做?是她一开始就想到的吗?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语句: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这个感人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他们怎么让的?根据回答板书: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2、指导朗读。(“赶忙、接过、却”重读,体会让雨衣速度快)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雨衣在传递过程中跳过了一个人,谁?(托利亚)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妈妈为什么没有将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传给了萨沙?)托利亚生气了吗?你从哪儿发现的?(书中的插图,托利亚微笑。)她的微笑说明了什么?(她也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需要保护,在潜移默化中她学会了“关爱”)(插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课文以外的信息,所以读书不能忽视插图。)4、萨沙除了从父母传递雨衣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之外,他还从哪儿受到启发教育?从两人的对话中(出示妈妈与萨沙的对话),特别是妈妈的话。(1)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1遍,课文中你能找到这句话吗?请你用双横线画下来,然后读一读。(板书这句话)联系前文说说萨沙的父母是怎样做的?有没有做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导朗读,重读“每个人”,肯定的语气。在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弱小的人”?(年龄小、力气小、身体弱)那么在这段话中,妈妈是怎样解释“弱小”的呢?(2)出示:“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的话什么意思,能改成没有问号的句子吗?指导朗读:从“笑着”一词能读出妈妈对萨沙的什么感情?(喜爱、关爱、疼爱萨沙)训练朗读。对于父母的传让雨衣,和妈妈的认识,萨沙知道吗?让我们看看萨沙是怎么问的?(3)出示: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从什么词可以看出萨沙的确不知道、不明白(干吗)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疑惑、天真、可爱当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时,萨沙高兴吗?承认吗?(4)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指导朗读:不甘示弱、好强、不服气她不光从语言上不承认自己弱小,而且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她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板书:→)于是,她自豪地说道:(5)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练习朗读:自豪、自强、自信让我们一起自豪、自信地读一读。(再出示句子)5、学生分角色读.现在谁愿意来扮演萨沙和她的妈妈,分角色读一读她们的对话呢?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直接读语言。四、拓展延伸同学们,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弱小者呢?五、点题升华当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害怕和退缩,我会坚强地说——当别人善意地想帮助我,而我可以自行解决时,我会自豪地告诉他——当不幸降临时,我还会主动关爱和帮助其他的人和物,因为——板书设计:14、我不是最弱小的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临泽小学秦晋霞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次交流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四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对话,把握不同的语气,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老师表扬。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创设情境法、以读促讲法、启发引导法、图文结合法。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乐于思考。五、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质疑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在设计中,首先出示课题,玩读课题的游戏,“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有的突出“最”……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其次,再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生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课堂导入简明扼要,迅速切入主题,而板书“萨沙”和“蔷薇花”为开展下面的教学作了巧妙的铺垫。)(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对比着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三)“链接”生活,升华情感。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这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学习课文有什么感想,并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让学生幼小心灵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的感想进一步升华。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四)点题升华当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害怕和退缩,我会坚强地说——当别人善意地想帮助我,而我可以自行解决时,我会自豪地告诉他——当不幸降临时,我还会主动关爱和帮助其他的人和物,因为——(通过三次课题引读,让学生全面而透彻地理解文章主题,更将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堂课完满收尾。)(五)说板书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让人一目了然。我不是最弱小的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临泽小学秦晋霞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
本文标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0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