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
我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uuy828@163.com13974998251近些年,新农村建设与调控模式等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总体来看,“现象—问题—对策”式的应用研究依然占主要部分,而“趋势—机制—调控”式的探索型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农村聚居未来发展趋势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融合借鉴已有的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观点,基于农村聚居演变的基础因子、新型因子、突变因子分析,从动态演变的视角理解农村聚居,从聚落体系、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功能、聚居文化、聚居环境等角度探讨农村聚居演变的总体趋势及特征,为农村聚居模式的优化与调控提供依据。农村聚居是农村居民与周围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过程,是人类聚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仍有7.13亿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4%)以及上百万个村落与集镇,农村聚居依然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汇报内容☆农村聚居演变的影响因素☆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农村聚居演变的路径☆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农村聚居演变的阶段划分☆结论与讨论一、农村聚居演变的影响因素农村聚居演变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约束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变革与创新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地域文化传承与融合InfluencingFactors农户行为模式转化宏观政策环境及其他二、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三轮驱动【三轮驱动】“Three-Wheel”Driving农村聚居演变受基础因子、新型因子、突变因子的共同驱动,这里称之为“三轮”驱动。农村聚居演变的“三轮”驱动“Three-Wheel”DrivingMechanismofRuralSettlementsEvolution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三轮驱动【基础因子】自然地理条件、农田水利设施与农村道路、血缘与地缘关系、传统农作模式、传统文化习俗、传统生活习惯等是在乡村文明发展过程中长期延续积累下来的对农村聚居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相对稳定作用的因子地形地貌耕作方式传统文化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三轮驱动【新型因子】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行政村区划调整等一系列新型人地关系因素将对农村聚居的发展演变产生作用。农村聚居演变的新型因子及其响应农户经营行为以及聚居规模与功能组织的改变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转型信息化农户交往模式以及聚居空间结构变化村庄的迁并与整合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行政区划调整聚落体系网络重构城镇化空心村、农民工、两栖人口生产、生活模式、价值观念转变城乡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的整合与对接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三轮驱动益阳市南县南红村土地整理项目益阳市大通湖区王家坝村土地流转集中建房乡村旅游发展对光明村农村聚居的影响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三轮驱动【突变因子】对农村聚居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具有不可预见性的事件或现象,比如国、省、市重大项目的建设,区域重要资源开发与保护计划的实施,生态环境的重大污染事件,自然灾害的发生等。湖北省、河南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需对中线库区农村聚居实施的生态移民。江苏省某村遭严重工业污染将整体搬迁三、农村聚居演变的路径【多样化演变路径】基于各类驱动因子的作用差异,假设仅某单类驱动因子作用的状态下,分析基础因子、新型因子与突变因子对农村聚居演变驱动的典型路径。单类因子作用下的农村聚居演变路径示意图DiagramaboutRuralSettlementsEvolutionPathundertheSingerFactor新型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B突变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C基础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A时间时间时间演变状态演变状态演变状态多样化的演变路径基础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A时间演变状态纯基础因子作用下的农村聚居演变路径是一条低速平稳的传统路径(路径A),农村聚居特征在延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程度是比较小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纯基础因子作用下的路径也有可能是一条逐步衰退乃至消亡的路径。纯新型因子作用下的农村聚居演变路径则是快速发展路径(路径B),农村聚居特征在转型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程度是比较明显的,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由于新型因子本身以及作用过程的不稳定性、复杂性与交叉性,农村聚居的演变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波动性。新型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B时间演变状态纯突变因子影响下的农村聚居演变是一种突变性的偶然路径(路径C),农村聚居特征在因子出现的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包括聚落的消失与迁移。突变因子驱动下的演变路径C时间演变状态与基础因子相比,新型因子是当前影响农村聚居的关键性驱动力,对未来农村聚居发展演变趋势的驱动作用将更为明显。当然,尽管随着新型环境的变化,基础因子在农村聚居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将被弱化,但“路径依赖”是必然存在的。必须强调的是,“三轮”驱动力并存于农村聚居演变过程之中,其作用大小、方向也因时因地而异,因此农村聚居演变的路径具有多样性。多样化的演变路径路径依赖与“三轮驱动”并存性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一般态势】基于基础因子驱动下的“延续”以及新型因子驱动下的“转型”,从聚居体系、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功能、聚居文化、聚居环境等角度探讨我国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伴随着人口的村际流动、资源的互补需求、技术与文化的相互交流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农户互动范围与互动内容越来越广泛,农村聚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村聚居体系将逐步向网络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与城乡要素的相互流通进一步推进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之间的多元双向作用关系的建立。农村聚落内部也同样经历了相对分散独立到单向集聚再到双向互动的演变过程,并随着城乡关系网络的逐步建立,农村聚落对城市聚落的影响也逐步形成,城乡聚居体系的一体化趋势将日趋明显。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态势一:农村聚居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与城乡聚居体系的一体化农村聚居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与城乡聚居体系的一体化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城乡聚居双层体系演变示意图Fig.6EvalutionDiagramaboutUrbanandRuralSettlementDoubleSystem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双向互动单向辐射为主箭头方向反映城乡聚落相互作用主导方向、粗细反映紧密程度△t△t△t△t乡村聚落体系相对于城市聚落体系的滞后发展时间态势二:农村聚居区位选择由资源依附型向设施依附型转化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长期以来,地形条件相对平坦、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地较为肥沃的地区往往是农村聚落的主要选择地,不论是聚落宏观区位选择还是住宅微观区位选择,均反映出了农村聚居区位选择的资源依附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户择业的多样性,农民建房选址的目的由最初的生存与安全逐步转向便捷、经济与舒适,因此交通干道沿线、公共服务中心等成为首选,聚落扩张与转移的方向也逐步受到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牵引,农村聚居区位选择将逐步由资源依附型向设施依附型转化。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农村居民点区位的交通指向性态势三:农村聚居规模——理性化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实际需求规模=T(X)期待占有规模=Q(X)可能供给规模=K(X)实际聚居规模=G(T,K,Y)时间(x)T(X)K(X)Q(X)G(T,K,Y)农村聚居规模演变分析图AnalysisDiagramonRuralSettlementScaleEvolution规模农村聚居规模大小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规模(T(X))、可能供给规模(K(X))以及期待占有规模(Q(X))密切相关【实际需求规模T(X)】取决于农村人口的数量,随着农村人口数量“上升—相对平稳—下降—相对平稳”的趋势变化,农村聚居实际空间需求同步发生变化【可能供给规模K(X)】与资源承载能力以及人类的改造、创造能力相关,人类开发利用与干扰强度的增加使得农村可能供给规模逐步下降.【期待占有规模Q(X)】取决于农户的行为心理变化,随着农户空间占有欲望由弱到强再到理性的变化过程,期待占有规模呈现出“上升—相对平稳—下降—相对平稳”的态势,并将逐步接近实际需求规模,同时低于可能供给规模农村实际聚居规模的变化总体上将呈现先增后降并趋于理性的态势态势四:聚居形态——“分散化均衡-非均衡-集约化均衡”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均衡分散化的“小聚居”生长型聚落空间区位选择与竞争衰落型聚落稳定型聚落非均衡形态均衡形态空间资源有限性意识增强集聚效应发挥紧凑型聚居单元构成均衡聚居体系集约化均衡态势五:农村聚居功能由均质同构走向异质多样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纯为生存而忙碌的传统农村生活模式,逐步转向了工作、交往、休闲、娱乐、旅游相结合的多样化生活模式。除农业生产功能外,工业生产、商业贸易与休闲娱乐功能成为农村聚居经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居住功能外,游憩功能、交往功能也成为农村聚居生活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承担城市“后花园”作用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也越来越突显。农村聚居功能由简单的居住—耕作组合,形成了居住—农业—旅游、居住—农业—工业、居住—农业—商业、居住-农业-工业-商业、居住-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多种组合方式,由均质同构走向了异质多样。农村聚居功能组合演变趋势居住-农业-旅游居住耕作居住-农业-工业居住-农业-商业居住-农业-工业-商业居住-农业-工业-商业-旅游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农村聚居功能组合演变趋势态势六:聚居地域特色由逐步弱化转入被动强化再到理性保护五、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传统农村聚居空间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聚居空间的向心性与等级性,还是聚居建筑的材质构造与功能形象,都是聚居文化的直接体现,而各地文化差异的存在,也是聚居地域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更多的传统村落及元素保护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的复古风潮。聚居文化的差异性在经历了逐渐弱化的过程后,转入了被动的强化阶段,而地域传承与区域融合并行的理性保护模式的探寻是未来的方向。态势七:农村聚居环境由自然生态化走向综合生态化四、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态势聚居系统受人类干扰少改造自然需求与能力增加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对自然中的不适宜因素的改造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自然生态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步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趋弱人类活动干扰过大并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农村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态农业、生态村、生态社区的建设与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意识的强化自然-人工复合生态化五、农村聚居演变的阶段划分综合考虑农村聚居演变过程,设施环境、产业经济、地域文化、农户行为等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特征以及农村聚居演变的总体态势,将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五、农村聚居演变的阶段划分五、农村聚居演变的阶段划分从我国各地农村发展现状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聚居演变已基本进入发展阶段,并有部分农村聚居演变已步入成熟阶段;中部地区除部分经济发达区或城郊区农村聚居演变已进入发展阶段外,大部分农村聚居演变依然处于过渡阶段,只有少数的农村聚居演变已步入成熟阶段;西部地区除少数经济发达区或城郊区农村聚居演变已进入发展阶段外,主要处于过渡阶段,个别落后村落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六、结论与讨论(1)自然环境约束、基础设施建设、地域文化传承与融合、农村产业经济转型、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农户行为模式转化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等是影响农村聚居演变的重要因素。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聚居体系、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功能、聚居环境的变化。六、结论与讨论(2)基于各影响因素对农村聚居演变作用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基础因子、新型因子与突变因子3类。各类因子对农村聚居的作用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因子的驱动作用主要集中在传统农村聚居特征的延续,新型因子的驱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村聚居模式的转型,而突变因子的驱动作用则可能带来农村聚居环境的突变,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聚居演变的“三轮”驱动
本文标题:我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0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