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求解
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求解时间:2009-2-1111:00:49阅读次数:144●河南大学李麒中国社会科学院高文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制造业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优化劳动者结构,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2007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要达到ll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观点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哪般首先,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又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制造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培育和依靠技术型人才队伍,推动技术、方法和工艺的革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运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因此,只有切实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产品研制、设备调试等方面的中坚作用,才能使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更快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中,整体上仍处于利润水平的低位区间,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标准和质量不高,赢利空间小,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技能型人才,难以承接工艺技术要求高的国际订单。要加快实现由国际加工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基地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产品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彻底摆脱处于价值链末端的窘境。再次,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劳动者数量供大于求、高技能岗位求大于供并存的矛盾局面。这说明,我国的劳动者素质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新兴的、知识型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与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人才主体,是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必然影响到其他类人才作用的发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能解决经济发展之需,也有利于我国深化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口数量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供求状况总体上供不应求世界银行采用的国民财富测量方法表明,人力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和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国,但却称不上是世界上第一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资源贫乏,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2006年、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9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的统计显示,总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均小于1,呈过剩状态;但所有具有职业职称的技工,求人倍率均大于1,呈短缺状态。现阶段,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7000万人,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280多万人,仅占4%左右。按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高级技师的比例应达到15%,缺口高达700多万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20%一40%的标准计算,则高级技师的缺口将达到1100万~2500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我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在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状况更加严重。据报道,近两年来,北京地区高级技工或技师的供需比大约为1:7.3,广东省的这一比例为l:9,而在老工业基地辽宁,钳工与车工等普通技工的供需比例竟然也分别达到1:7和1: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89个城市劳动市场供求情况的跟踪调查近两年也显示,虽然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依然是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但是对于大多数技术工种来说,却是劳动需求大于供给。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7年的数据显示,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4.9%,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6.4%。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49.3%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资格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3.9%。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结构基本一致。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均处于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状况,求人倍率相对较高的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和技师(职业资格二级),分别为2.36、2.36、2.15。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非常明显。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的数据,技术等级或职称越高的劳动力,其求人倍率总体上也越高。这表明,市场对高技术等级或职称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更为旺盛。而且,自2002年第1季度以来,各等级职业资格或职称劳动力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都在持续提高,等级越高其求人倍率提高的幅度也越大。这反映出市场对各技术等级或职称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都在持续增加,而且对高技术等级或职称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得更为迅速。2006年第1季度以来,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劳动力,其求人倍率都已经明显超过1。这意味着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不仅出现了明显短缺,而且短缺的格局在不断加剧(见图l)。高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城镇企业现有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50%。而在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的比例又极低,只占约3.5%,中级、初级技工比例分别为36.5%和60%。与此相对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已接近蓝领员工总数的100%,其中高级、中级技工的比例则分别高达35%和50%以上。现阶段我国的技工队伍状况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这种状况势必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重型化战略的实施,影响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影响制造业的竟争力。老化趋势明显据共青团中央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全国8000万青年职工中,高级以上技能等级的比例极低,中级工仅占10%,其余近90%的为初级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的占40%以上,青年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技能型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技能型人才后继乏人,有的已出现“断层”。在上海、武汉、太原、沈阳、重庆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断层”现象。在产业和企业之间分布不均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256.8万人,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全部专业技术人才的2.39%;第二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24.74%;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72.87%。这种人才的行业分布结构比起改革开放前专业技术人才过分集中于第二产业的结构要有所优化。但是也表明,农业现代化的人才缺口日益明显,同时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人才占有过多,不利于新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抽样调查显示、技能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交通运输、仓储、电力、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的技能型人才仍然仍然偏少,技能型人才分布不均。技师和高级技师等技能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技能型人才寥寥无几区域分布失衡东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较中西部地区多,合计总量达到1472.8万人。而中部和西部则分别有993.4万人和623.3万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7.45%和42.32%。再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占比例约为50%,并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这一比例在中西部地区则达到了2/3,说明人才流动在东部地区较易实现,人才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中西部地区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还有待加强,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积极引导这部分的存量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将是今后中西部地区发挥好人才战略优势的重要举措。紧缺成因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状况的形成和加剧,是供求双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需求方面看,一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开发,造成对技能型人才数量需求的急剧扩大;二是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造成了传统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极度萎缩。从供给方面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性较强,培养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供给。需求的快速扩张而供给的相对滞后,成为引发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现实需求强劲首先,农业产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我国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比从前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德国3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中有70%的人受过农业职业教育。另据统计,我国全国平均每466公顷耕地才有l名科技人员,每一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农科大学生1.2人,每一万名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张,农业生产中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根本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懂农业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新型工业化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就必须克服人力资本约束和技术约束,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推进,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门调研和分析预测,我国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数控技能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第三,服务现代化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必将发生质的改变,第一产业的比重日益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并成为主体。我国现阶段的第三产业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高,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要求。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60%一80%,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39.35%。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现阶段,要特别发展包括通信、运输、教育、金融、保险、旅游、物流、连锁经营、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健康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上述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观念新、素质高的高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社会氛围不当。一是片面的人才观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形成。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一直是人们追求学习和选择职业的标准。现代社会,这一观念并没有淡化,只是有所变形,表现为“重学历、轻技能”,把学历和职称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如广州市天河区教育部门在对1200名职中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调查时发现,仅有14%的学生首选职业为技术工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现今
本文标题: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求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