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专业农学学号W860913220003姓名叶国英成绩初审意见初审老师签名:评审意见评审老师签名:备注-1-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叶国英指导教师:鲁黎明摘要: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饲料业、工业、农业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占据的重要地位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玉米在工业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和阐述了目前在玉米的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玉米产业;种植面积;黄金产业前言研究的目的:从研究玉米的生产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对策。研究的意义: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现状有诸多不足,研究有利于我国玉米发展策略能更好的解决现实生产的存在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进程作贡献。-2-1玉米在我国的需求情况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1]。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玉米的用途不同,玉米在我国的消费可以分为饲料、实用、工业、种用及其他消费。其中玉米在饲料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我国玉米需求总量的70%左右。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白美清称,2005年度我国饲料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亿吨大关,达到1.03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至2007年,虽然国内动物疫情严峻,但饲料生产依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统计,2007年全年饲料总产量将达1.075亿吨,同比增长5%。随着国内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玉米的用量也呈稳步增长的态势。据了解,在我国玉米消费结构中,玉米饲料消费自1980年开始占据绝对份额,且其所占比例至2000年达到峰值,为76.51%。随后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饲料消费占比开始逐步回落,至2006年预计占总消费的73%,但饲料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在缓慢增长,2000年消费量为8500万吨,2006年消费将达到9100万吨,增长7.06%[2]。在饲料消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国内玉米工业消费呈迅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正在由以淀粉、酒精、饲料为主的初加工向以赖氨酸、变性淀粉、化工醇为主要产品的深加工和生化加工转变,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汽车、纺织、电子等多个领域[3]。其中尤以燃料乙醇工业发展迅速,对玉米的需求呈显着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玉米产区深加工企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北粮南调”格局也开始发生改变。随着玉米需求量的提高,昔日农民卖粮难开始转变为玉米企业买粮难。不久的以后,北方的当地玉米将仅能够满足本地区的消费需求,粮食无需外运,有望形成“南粮北调”。1.1种子选育,玉米丰收的基石只有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才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近几年来,我国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快科研育种步伐,在优质玉米种子选育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选育好种子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部分地区实行“科研成果+示范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创造了连续几年的高产记-3-录。另外品种的选择还应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切实抓好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使玉米制种尽快已成为我国农业方面的一大主导产业。目前较多的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均在玉米种子的选育工作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重视品种资源的手机、整理、鉴定与研究工作,为玉米的育种和改良新品种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保证了生产中应用高产多抗的优良杂交种[4]。我国的玉米遗传育种基础研究薄弱,杂交种遗传基础狭窄,各育种单位低水平重复,很少有突破新品种。为了更好的进行玉米优良品种的选育,必须将增加玉米育种科研团队实力的进程提高,同时培养专业人才,进行专项突破研究,才能够在玉米生产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1.2种子推广,农民增收的保障有了好的品种,还要抓好良种推广,才能把品种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我国把培育壮大种子经营主体作为种子推广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有能力扶持谁。把提高检测手段和加强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用种安全,常抓不懈。各级检测检验部门严格检验程序,实行普检与抽检、自检与复检、室内检验与田间检验相结合,建立了质量保证卡、跟踪卡、反馈卡等一系列质量保证制度。种子质量的提高为玉米的增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只有让玉米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良好的推广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玉米的高产。在不同地区进行推广,对农民种植提供技术支持,防止因虫害、气候、地域土壤等外界因素对实现玉米的高产产生影响。1.3玉米加工,农民增收的希望丰富的玉米资源,也促进了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立足玉米资源优势,把发展玉米加工业作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食品加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依靠科技进步[5],加快对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玉米综合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促进了玉米加工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初步形成了玉米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玉米资源的加工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晋产业。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加工为食品,同时将其废弃物进行一定的工业加工,可成为饲料,不仅节约资源还具有更高的-4-生态环境意义。对玉米进行的工业加工,减少了其他燃料的使用,成为重要的新型环保能源之一。2玉米生产发展现状2.1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玉米是主要粮食品种中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目前,粮食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发展高产作物玉米,而玉米增产的贡献主要依靠面积的增加。2004—2009年,玉米面积和产量连续6年增加,2009年面积达到4.68亿亩,比2003年增加1.1亿亩,增长30.4%;产量达到了1666.35亿千克,比2003年增508亿千克,增43.9%。玉米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目前玉米已取代水稻,成为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中面积最大的作物,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6]。玉米增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达到49.4%。其中,玉米面积增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69.4%,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4.3%。因单产提高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30.6%,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5.1%(与水稻单产提高的贡献率相当)。从单产对比看,近6年,玉米平均亩产比粮食平均单产高35千克左右,按玉米面积增加1.1亿亩计算,仅此一项就增产38.5亿千克。由此可见,6年来高产作物玉米面积的扩大对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了主导作用。除此之外,玉米品种质量的提高同样也是玉米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1世纪以来,在品种的选育方面从稀植大穗型转向耐密型。通过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广泛种植发现,熟期适中、耐密高产的优良玉米品种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大幅度提升。这些品种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定、适合机械化收割,在玉米的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2.2生产布局日趋集中通过实施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促进玉米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东北、黄淮海两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产量占全国的73%。同时,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在畜牧业的拉动下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玉米的又一个重要产区。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旅游、农产品出口业的发展,鲜食玉米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实现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快速推进,成为鲜食甜糯玉米主要产区。2009年,全国玉米面积为46774万亩,产量为1639.75亿千克。其中,东北四-5-省区玉米面积为17074万亩,占全国的36.5%;产量为603.45亿千克,占全国的36.8%。华北地区玉米面积为15321.7万亩,占全国的32.8%;产量为567.5亿千克,占全国的34.6%。西北地区玉米面积为3960.8万亩,占全国的8.5%;产量为140.3亿千克,占全国的8.6%。西南地区玉米面积5848.8万亩,占全国的12.5%;产量为183.55亿千克,占全国的11.2%。以上四个地区玉米面积占全国的90.2%,产量占91.2%。2004年至2009年,东北四省区玉米面积增加5464万亩,增长47.3%,占全国玉米增量的49.7%,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达到37.9%。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玉米面积增加3042万亩,增长24.7%,占全国玉米增量的27.7%,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达到37.9%。西北地区玉米面积增加1150万亩,增长36.8%,占全国增量的10.5%;西南地区玉米面积增加802万亩,增长15.9%,占全国增量的7.3%。西北和西南地区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仅为8.4%和8.3%。由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玉米面积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玉米面积增速虽然小于东北地区,但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最大。2.3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特别是农大108、郑单958、浚单20等一大批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应用,使生产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商品化杂交种比例达到95%以上,优质品种比重由2003年的28%提高到2009年的61%。玉米面积增加5464万亩,增长47.3%,占全国玉米增量的49.7%,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达到37.9%。年全国玉米订单生产面积有较大增长。我国以玉米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一大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玉米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开始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发展。3玉米生产发展潜力及优势区域布局国内外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国内玉米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预测,随着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口粮消费将呈减少趋势,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工业用量需求趋于平稳。到2010年饲料用粮需求总量达到1870亿千克,占粮食消费需-6-求总量的36%;到2020年将达到2355千克,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1%。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饲料消费占玉米消费约60%,需求量必将随之增加。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国内玉米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国内玉米有效自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近几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粮政策和合理粮价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玉米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增加了国内玉米的供应。但从长远来看,还是供应趋紧的局面。品种结构矛盾开始显现。我国玉米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但高质量、高效益及高附加值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用优质品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工业加工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得青饲、青贮专用玉米需求量开始增长;同时,高淀粉玉米等加工工业玉米消费量呈增加趋势。此外,近年来,鲜食玉米消费已成新时尚,发展鲜食玉米已成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青贮、高淀粉、鲜食玉米生产,满足对玉米的多样化需求。为满足我国对玉米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自然资源禀赋、玉米生产条件及规模和市场需求,以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为优势区域,并根据玉米生产规模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等指标,在三大优势区域内确定575个县(市、区、农场)作为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4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国内玉米消费能力不足,且国际竞争力偏低,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玉米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保护和稳定我国玉米产业,国家和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玉米主产区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南进北出等。在
本文标题: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