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省份平均百秆活虫数头数比常年增减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黑龙江122.814.3-15.6吉林72.518.50.3辽宁65.6-22.8-17.8内蒙古40.911.748.2河北21.5-17.917.5北京7.8-46.920.0天津14.6-25.5-5.2山西22.16.823.5山东28.613.0-18.8河南31.76.70.6江苏30.611.764.5安徽30.0-18.0-57.9湖北16.1-36.839.6湖南17.0-18.7-29.2陕西9.4-45.030.6新疆47.9-2.85.0重庆8.516.4-19.8四川10.6-29.3-27.9贵州17.2--二、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目前,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的春玉米多处于苗期,华北和西北地区为苗期至心叶期,黄淮和江淮地区为心叶至拔节期,西南地区多为拔节期;大部分主产区春玉米长势较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三、东北南部天气条件对一代玉米螟发生有利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全国大部玉米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江淮南部和西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天气条件对以上地区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有利。全国玉米种植区情况北方春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吴景锋)。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3)春小麦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4.生产条件分析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策略。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2)增加投入。该地区1996年平均每亩施用化肥仅14公斤,而黑龙江省为8.4公斤,比西藏还少,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施肥量最少,每亩只有7公斤。该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使农业系统丧失可持续性。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要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扩大出口能力。还要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多条途径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生产。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33万公顷(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FONT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本区玉米施肥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钾肥更少,应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纯氮12千克以上和适量的磷钾肥。(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十分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6?/FONT7厘米),盖严和镇压,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须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FONT260天,年平均温度14?/FONT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纯种称为种质,用它来培育杂交品种),根据生态区划选用单交、双交、三交和群改种,使杂交优良品种面积扩大到80%以上。(2)在高寒丘陵地区推广玉米覆膜,争农时、夺积温,单产可增加30%一50%。(3)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玉米规格种植。(4)在云、桂南部地区扩大一部分冬种玉米。(5)本区多数山区丘陵土壤瘠薄,阴雨天气多,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四.南方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五.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六.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2.7%,总产量占全国35.5%(吴景锋,)。单位面积产量5.3吨/公顷。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本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对生产不利。2.种植制度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夏播早熟玉米全生育期80-100天,所需有效积
本文标题: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