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昆山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第1页共7页昆山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岭外代答》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huan喂养)牛豕。”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这些干栏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朔到A.河姆渡人B.半坡人C.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拿一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因为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宋朝交通发展C.造纸术的重大改进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4.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②统一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③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5.在谈到1821—1850年在位的某位皇帝,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皇帝和“土地”分别是指A.嘉庆;澳门B.道光;香港岛C.同治;台湾岛D.光绪;辽东半岛6.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哪一企业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C.建立近代海军D.创办新式学校7.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8.曾在全国热映的电影《南京!南京!》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大屠杀的真实场面,摄制组在拍摄前搜集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是①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②记录日军屠杀罪行的老照片③目击大屠杀的外国友人写的回忆录④日本右翼分子编篡的历史教科书⑤中外史学者的有关专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9.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八年级的一位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页共7页10.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C.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D.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12.下图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13.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他的叙述中,你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欧洲资本家疯狂追逐商业利润B.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C.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经济利益的驱动D.当地的经济要比当时的欧洲发达14.1837年,英国工人汤姆所在的“伦敦工人协会”拟定了一份“人民宪章请愿书”,此后他们为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斗争了十多年。这份请愿书最核心的内容是A.获得普选权B.建立公社C.提高工资待遇D.建立自己的军队15.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文献,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第3页共7页A.分别是英、美、法三国的历史文献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C.都是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法律文件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16.下面是1850年左右俄国与英国经济比较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十分必要]B.俄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才开始D.英国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废除了君主专制1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这些措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三位世界伟人A.有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经济的指令性干预的指导思想B.都是国家的缔造者,他们功不可没C.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大意识形态达成一致看法D.具有“实事求是”的世界性的人类智慧18.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战双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德奥意三国协约和英法俄三国同盟两大集团B.1914年德国制造萨拉热窝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苏军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D.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2011年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B.中国经济发展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C.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利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生产力发展20.下表是一份世界历史名人简历。请根据所给的信息,选出适合题意的漫画,粘贴在简历左侧的照片处第4页共7页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明代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4.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应该是走向社会主义。25.拿破仑说:“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说明拿破仑时期的对外战争是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完全是正义的。26.1922年苏联成立;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为后来航海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为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8.1862年林肯颁布《》,成为美国能够维护统一的重要文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成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农村逐步实行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四、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思想篇】(1)请依次说出上面两图对应的中外历史重大事件。(2分)【政治篇】第5页共7页(2)根据图三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图四,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改革篇】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志》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3)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两大改革在当时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2分)31.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材料二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材料三中国经济特区之地理位置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如下示意图:材料四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此外它们非常远离中国的主要人口中心,而国家的经济政治权力基础也许已经被看作是能够抑制在经济特区贯彻市场导向的政策所带来的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破坏第6页共7页性影响的积极因素。——柯林·麦克拉斯著《1978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指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在经济、思想上的表现各一例。(2分)(2)据材料二指出1953~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地理分布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2分)32.长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很大,研究美国对外战略尤其是二战以来对外战略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建立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1971年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心。——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理查德·尼克松材料四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二战后美国为对付“新的极权主义”而形成的政策的开始标志是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改变与中国的关系的原因有哪些?(2分)(3)材料四中“一些美国人”的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2分)第7页共7页昆山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CDCB6—10BBADD11—15CDCAD16—20ADDA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26ABBABA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
本文标题:昆山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