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春地区战场环境分析报告一、总体分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长春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面积较大,台地略有起伏,地势平坦,便利交通。长春地区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达的自然区位,对长春的交通十分有利。二、要素分析长春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降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长春城区地貌共分7个小区。中部平坦分水高地区。位于长春城区西南部,地处宽平大桥、沿北东方向伸延。最高点在宽平大桥和西朝阳桥一带,海拔240米至250米。分水高地顶面,地势平坦,高地两侧分别向西北、东南方向缓缓倾斜。西南部起伏台地区。位于分水高地两则,包括西新沟和孟家南沟两个部分。西新沟在分水高地西侧,由一系列宽浅的沟组成;孟家南沟在分水高地东侧,由两条浅谷组成。这里地势起伏明显,坡度1°至2°,复杂程度7级至8级,不宜建筑。。长春市气候宜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季风显著,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三、对作战行动影响分析机动:在长春这种典型的北方平原的地貌上,部队便于机动,更能发挥机械化部队机动作战的优势,只是江河对部队机动有较大的障碍作用。同时在居民地,建筑物的障碍性,使地面机动受到极大限制。坦克和战斗车辆只能沿街道和建筑物间的空地机动,狭窄和弯曲的街道会影响坦克炮塔旋转和重型装备通过,两侧建筑物倒塌会形成街障。通道上的桥梁,立交桥和隧道,战时将成为通阻的关节点,若无迂回路线,可能造成堵塞。步兵为减少伤亡通常不能沿街道运动,但可在街区建筑物内打通墙壁形成隐蔽的运动路线。火力:在平原地区远程精确打击更为容易和方便,同时也没有其他不良条件影响射击精度,对打击效果影响不大。同时在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和各种复杂恶劣的电磁环境影响,对远程精确打击的影响比较大,从目标探测到射中目标都需要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的支援和保障,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视野,所以居民地对火力的影响比较大。侦察:在平原地区部队便于观察、射击、指挥。通视展望条件良好,视界、射界宽广,能较好地发挥各种火器效能,指挥协同方便,但难以找到足以瞰制战场的制高点,不易选择观察所,直射火器不便超越射击。同时在居民地,密集的建筑物使观察、射击条件受限,直视和直射距离通常只有几百米,观察所只能看清邻近地域,且目标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城市居民地战斗主要是近距离激战。并在地面、建筑物上层和屋顶、地下通道三个高度上进行。隐蔽:在平原地区部队兵力兵器隐蔽伪装困难。炮兵不易选择良好的隐蔽阵地。当地表植物稀少时,军队开进、集结和机动容易暴露企图;当地标植物繁茂时,便于隐蔽伪装,但观察、射击又受限制。平原地区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为军队宿营、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对核、化武器的防护作用差,杀伤面积大,但若能巧妙利用土堆、小丘、沟渠和洼地,可起到一定的防护操作用。同时在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具有良好的隐蔽条件。步兵在任何建筑物内均可得到隐蔽和掩蔽;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可隐蔽在建筑物之后,还可利用地下车场、楼洞、车间厂房进行掩蔽。居民地建筑对常规武器杀伤有较好的防护,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人防工程对核袭击有较好的防护能力。
本文标题:战场环境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3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