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晋中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辖一区、一市、九县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2749个行政村。市城区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近39万,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川占总面积的15.6%,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五个县,西部以平川为主,包括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四个县。晋中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和太原市中间,是l997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厚重的文化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平遥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为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乔家、渠家、王家、曹家4个晋商大院,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山西第一大剧种—晋剧,起源于晋中,也称中路梆子。左权小花戏和祁太秧歌,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被认定起源于晋中和顺一带,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介休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清明文化之乡。晋中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种类繁多,保存完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晋中民俗文化,秉承北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商贸、饮食、节庆、婚假等方面独树一帜,晋中面食久负盛名,影响广泛,素有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之说。名人志士众多。春秋时期,“割骨奉君、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唐代名相温彦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近代书法家赵铁山,晋商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民国时“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孔祥熙;当代著名农业模范陈永贵,资深农业专家杜润生,著名版画家力群,著名画家李琦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等,都是晋中的杰出代表。独特的区位优势晋中市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交通区位优势独特,是山西连接华北、西北、中原诸省的重要通道,史有“晋疆锁钥、南北通衢”之称。市城区距太原市区25公里,距太原机场15公里,2002年开通城际公交,车程半个小时。石太、南同蒲、太焦三大干线铁路交汇中心城区,太旧、大运、太长三条高速公路交叉过境,11个县(区、市)全部通铁路,9个县(区、市)通高速公路,市内高等级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一,与京、津、冀、豫、蒙、陕国道主干线及环渤海经济带连成一片,是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2007年邢汾高速晋中段开工建设,龙城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太原到北京高速铁路建成后,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2010年,太中银铁路通车后,将成为国内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东中西连接线。随着太原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晋中将与省城太原逐步实现同城化发展,成为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资源矿产资源众多。全市现有发现的矿产资源66种,探明储量17种,其中优势矿种为煤、铁、铝、石膏等,特别是煤炭资源种类齐全,煤质优良,易于开采,预测储量1082.12亿吨,查明储量180亿吨,占全省总量的8%,是“十一五”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牧资源独特。晋中作为山西传统的农牧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农林牧资源,境内山地、丘陵、平川兼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耕地面积546万亩,林地面积380.5万亩,林木覆盖率27.9%,具有发展农林牧各业的良好条件:::晋中简介:::2003年12月29日18:02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1°25'-114°05',北纬36°40'-38°06'。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地区搭界;东北与阳泉相连,西北距省会太原25公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临汾市接壤。市界总长度809.2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65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8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500米之间;全市河流以八赋岭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晋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405-573mm,无霜期平均为150天。晋中市是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管辖一区一市九县(榆次区、介休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18个乡镇、2722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万亩,总人口30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28万人。晋中,矿藏丰富,物华天宝。现已正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煤炭、铝矾土、铁矿石、耐火粘土,石膏、硅石矿等13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1/4,其中,尤以煤炭分布广、品种全、储量大。全市含煤总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含煤总面积的1/5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预测储量为1082.2亿吨,探明储量187.1亿吨。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同时,晋中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最大的玛钢、纺机、液压件生产基地;建材、碳素、化工、医药、食品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金融、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晋中,旅游资源独特,文物古迹众多。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龙头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独一无二,已跻身为山西省的三大旅游品牌;以蜚声中外的大寨为重点的一批太行风光旅游区更具特色,也已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胜地。同时,以榆次城隍庙、太谷无边寺,平遥镇国寺、双林寺,灵石资寿寺,介休抱腹寺等32处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考古工作者。晋中,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石太、南同蒲、太焦、阳涉四条铁路交织于全市;108、207、208、307国道纵贯境内;太旧、大运高速与东山、平川相连;省、市、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太原航空港与晋中市政府所在地仅距15公里,不足10分钟车程。全市实现通讯联网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从而大大拉近了与国外内交往联系的时空距离。晋中所处的山西陆台中部,自古生代以来成生为总体向西倾伏的大型单斜相对稳定的地块的一部分,其低一级的构造成分由太行陆梁中段、汾河——滹沱陆槽中段(晋中槽地)所组成。山西中部陆台上的新华夏系、祁吕贺兰山字型东翼、山西经向构造体系、山西多字型构造体系及其它构造体系成分广泛发育并彼此复合,为一个尚未判明其构造体系归属的大型地块的一部分。榆次北部、寿阳中北部的古生代地层被阳曲——盂县东西向褶短带卷入,形成了一系列走向近东西的开阔平缓背斜、向斜和冲断层。昔阳、和顺东部位于太行山南北向褶断带中段,主要构造形迹是东冶头冲断裂带、刀把口逆断层、松树岩冲断层等型断裂构造,走向均为正南北向。断面倾角均为60度以上,向西倾斜,大部分断裂是西盘向东逆冲,显示了东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平遥和灵石东南部位于太岳山南北向褶断带北段,构造形迹大致分为石膏山断裂带和麓台山褶皱带两个集中发育带。其中,石膏山断裂有4条较大的平行排列的冲断层;麓台山褶皱带褶皱两翼岩层倾角较缓,为开阔平缓的褶曲。晋中的西部大体位于晋中槽地内,槽地的位置和地貌形态与晋中盆地相一致。槽地内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松散沉积物,西北侧西谷、城子一带基岩埋深达2500米,向东南部基岩埋深呈阶梯状变浅。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等县东部和榆社县西北部呈现一条北东东向断裂带,长85公里,宽15公里~25公里,带内压扭性断层密集排列,相邻断裂间呈小型地垒、地堑、阶梯状岩块构造。昔阳县老庙山一带有莲花状构造,由17个开阔、平缓的弧型背向斜分布于3个集中区,每个褶皱集中区呈帚状构造,并呈顺时针方向收敛和逆时针方向撒开。环状构造中心部位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地形隆起,呈现莲花状构造的砥柱。地形地貌2007-05-0910:38:58华夏经纬网晋中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地、丘陵、平川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3.9%、20.5%和15.6%。因地质变化,境内总体表现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西南部山地和西部汾河谷地四个地貌单元。东部山地(包括昔阳、左权、和顺、榆社、寿阳大部、太谷东部)处于太行山脉中段,属典型岩溶化的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主要山峰有左权县的北天池(海拔2097米)、和顺县的阳曲山(海拔2059米)。中部盆地(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大部)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新裂陷带,北高南低,海拔在700米~900米间。西南部山地(包括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东部)为太岳山脉北端,有发育完好的倾斜单面山,东缓西陡,山势险峻,属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灵石县的牛角鞍(2567米)、石膏山(2533米)和介休市的绵山(2120米)、天峻山(2009米)。西部汾河平川(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西部)沿汾河呈带状分布,海拔多在800米以下。汾河出境处一段,因韩侯岭隆起自然形成峡谷,地表为黄土残垣、丘陵及侵蚀中山地貌。境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高差近2000米。极高点和最低处均在灵石县境内,极高点为灵石县东部的太岳山脉最高峰牛角鞍,海拔2567米;最低处为灵石县西南部石桥村附近的汾河出境处,海拔仅574米。地层晋中市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下第三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按地层层序,由老至新,出露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古生界至中生界的岩性组合、古地理沉积环境、古生物群等特征与整个华北地区同时代的地层特征基本相同,但较为特殊的是,在榆社县南部于新生代上新世至下更新世沉积并保存了一套独特的富含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河湖相地层(榆社群)。太古界主要由中下太古界太岳山群和上太古界赞皇群组成,分布于霍山大断裂的东侧和左权县粟城乡至桐峪镇一带,为本市最古老的岩层。上太古界赞皇群下部夹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沿走向分布稳定,局部形成小型铁矿床(低品位铁矿)。元古界为分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上元古界长城系两类。其中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主要出露在昔阳县东部以及和顺县东部。上元古界长城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昔阳县王寨、东冶头,和顺县松烟,左权县桐峪、麻田镇一带。@pages@古生界分为下古生界与上古生界。其中下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的昔阳后口庄、东冶头,和顺县小东坪,左权县前龙、羊角等地。太岳山区的介休市龙凤、灵石县马和一带也有小面积出露。奥陶系广泛出露分布在昔阳、和顺、左权县一线以东和介休、灵石县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出露分布于昔阳、和顺、左权境内平(定)黎(城)公路西侧和平遥、介休、灵石县及榆次北山的边山和丘陵地区。二叠系出露分布于昔阳、和顺、左权境内平黎公路以西和平遥、介休;灵石县东南及榆次北山的边山地区。中生界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其中三叠系广泛分布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县东南部和榆社县境内。榆次北山也有零星出露。侏罗系在祁县来远东北及峪口——五云山一带的山顶上零星残存,以里峰附近最为发育。新生界分为上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上第三系零星出露于榆次、太谷县、祁县、介休的山前丘陵及其它山间盆地的黄土沟谷中,榆社山间盆地内也很发育。第四系形成较为完整,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更新统4种。其中下更新统主要分布在晋中盆地内,榆次区、太谷及榆社地区均有出露。中更新统分布在晋中盆地内及其边缘低山丘陵地带。上更新统广泛分布在全区丘陵及山区,披盖于基岩和新生界堆积之上,构成黄土塬的表层。以黄色亚砂土为主,常呈黄土柱及喀斯特微地貌。全新统分布于现代较大河流的1级阶地河漫滩及河床之内,主要为细砂、卵石、粘土、亚砂土及淤泥等。岩浆岩晋中境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见有零星展布的超基性岩、中细粒黑云花岗岩、辉绿岩及玄武岩。超基性岩体分布于左权县粟城—桐峪一带,岩体一般呈透镜状、似椭圆状,主要岩石为斜辉橄榄岩
本文标题:晋中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3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