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手弧焊接工艺。凡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对焊接注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要求施焊,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对焊接未注明要求的一律执行本守则的规定。2、焊接设备及材料2.1交流弧焊机:BX1-315-1、BX1-3152.2焊把线、焊钳、面罩2.3焊条:E4303(J422)A102(E308-16)2.4钢丝刷、手锤、扁铲2.5焊条烘箱(必要时)2.6工装的准备(必要时)需用焊接工装时,应按工艺文件要求使用指定的工装,并检查其是否符合加工需要,合格工装方可使用。3、焊接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手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等)→检验3.1作业准备3.1.1熟悉技术文件,明确图纸及工艺文件要求,必要时由技术人员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3.1.2根据工件特点、焊缝位置、接头类型、厚度选择好合适的焊接规范,见表1。序号焊缝空间位置焊件厚度mm焊条直径mm焊接电流A备注1平焊缝1.2~1.52.550~7022.560~802.5~33.290~1204~53.2110~1406~83.2130~1702立焊缝1.2~1.52.545~55由下向上焊接方式参数22.555~652.5~33.280~1104~53.290~1206~83.2100~1303横对接焊缝1.2~1.52.545~6522.550~702.5~33.280~1104~53.2100~1306~83.2120~1604塞焊缝1.2~1.52.560~8022.570~901.2~1.52.560~8022.570~902.5~33.2100~130表13.1.3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焊机接地是否良好,准备好焊接用具。3.1.4焊接前应按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先将所需零部件准备好,并检查是否是上工序检验合格件,合格件方可使用。3.1.5焊前须知3.1.5.1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03(J422)碳钢结构焊条;焊接奥氏体型不锈钢或奥氏体型不锈钢与Q235钢焊接时宜选用A102(E308-16)不锈钢焊条。3.1.5.2引弧时应在专用的引弧板或工件上,不要在焊接平台上或工件非焊接部位引弧。3.1.5.3E4303、A102属于酸性焊条,若无特殊要求或焊条未受潮时,可以不经烘干直接使用,否则应在使用前经150~200C烘干1~2小时。酸性焊条对油污、锈等不敏感,一般情况可以直接焊接,但若有严重的油污、锈等应仔细清理后实施焊接。3.2工件的组装:将各零部件依次点固,同时测量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保证焊件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确认无误后进行定位焊(定位焊:在焊装时,为了固定焊接结构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常用短焊缝来固定,这种短焊缝通称为定位焊,又称点固焊)。注意:定位焊焊缝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其尺寸可参考表2。定位焊起头与收尾处宜圆滑,不宜过陡,焊接电流应比正常焊接时高10%左右。焊缝交叉处不宜进行定位焊,应离开交叉处进行。密封性焊缝处的定位焊应认真焊接,严禁出现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定位焊固定后检查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符合要求的再正式焊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采取措施进行校正,否则不允许继续操作。焊件厚度mm焊缝长度mm≤45~104~810~15表23.2.1平焊3.2.1.1根据焊件厚度、接头类型、焊缝位置、焊条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并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3.2.1.2焊前检查:焊前检查组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3.2.1.3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必要时)3.2.1.4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引弧后电弧不能立即稳定下来,应该在引弧后稍将电弧拉长,对焊缝端头进行适当预热,并且多次往复运条,达到熔深和所需要宽度后再调到合适的弧长进行正常焊接。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附近设引弧板,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3.2.1.5运条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沿焊条中心线不断地向熔池送进焊条,以稳定弧长。焊条沿焊接方向均匀移动,如果需要,可使焊条垂直于焊接方向作某种形式的横向摆动,以获得所需的焊缝宽度。3.2.1.6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3.2.1.7焊接电弧长度: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为宜。3.2.1.8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A、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5~80°。B、焊条与焊接件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3.2.1.9收弧及操作要点:焊接材料较厚时采用划圈收尾法,当焊条移至焊缝终点时作圆圈运动,直到填满弧坑再拉断电弧。材料较薄时采用反复断弧收尾法,当焊接进行到焊缝终点时,在弧坑处反复熄弧和引弧数次,直至弧坑填满。焊缝收尾操作用以防止弧坑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3.2.1.10清渣:焊后清除熔渣,自检。3.2.2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3.2.2.1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3.2.2.2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3.2.2.3收弧:当焊到末尾,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电弧稍向下吹,将弧坑填满后,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3.2.3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电弧长2~4mm;横焊时焊条角度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5°~90°。3.2.4冬季低温焊接:3.2.4.1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手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为防止焊接裂纹,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水或冰雪。3.2.4.2户外作业风力超过4级时,应采取挡风措施。3.2.4.3低温焊接不允许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3.3检验3.3.1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气孔、夹渣、弧坑、咬边等缺陷。3.3.2焊缝外观:具有均匀一致的花纹;焊缝长度、宽度一致,焊缝或焊点分布均匀、美观;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3.3.3各种门要求开启灵活,门的开启度不小于90度。3.3.4产品面板、铰链等外露部件的焊缝应光洁美观。3.3.5面板、侧板的平面度。每米内的平面度不超过2mm,且不允许有明显凸凹不平现象,偶然出现的锤痕不得超过0.5mm。4、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控制(供参考)4.1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4.1.1选择合理的装焊顺序,先总装后焊接。4.1.2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向和顺序。4.1.2.1对称焊接。在焊接顺序上尽量做到对称,最大限度地减小结构变形。4.1.2.2不对称焊缝先焊焊缝少的一侧,后焊焊缝多的一侧。使后焊的变形足以抵消前一侧的变形,以使总体变形减小。4.1.2.3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连续直通焊造成较大的变形,将连续直通焊改成分段焊,并适当改变焊接方向,例分段退焊法、跳焊法、分中对称焊法等。4.1.3反变形法。预先把焊件人为地制成一个变形,使这个变形与焊后发生的变形方向相反而数值相等,以防止产生残余变形。4.1.4刚性固定法。焊接时采用装焊夹具来加强结构的刚性,使焊件在焊接时不能移动,完全冷却后再放开,发生的变形小。4.2焊后残余变形的矫正方法。4.2.1机械矫正法。适用于低碳钢。对于薄板波浪变形的矫正,采用锤打焊缝区的延伸法。锤打时须垫上平锤,以免出现明显的锤痕。4.2.2火焰矫正法。以不均匀加热的方式引起结构变形来矫正原有的残余变形。例点状加热矫正、线状加热矫正、三角形加热矫正等。4.3控制残余应力的措施。4.3.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尽可能考虑焊缝能自由收缩。先焊收缩量最大的焊缝,焊接平面交叉焊缝时,先焊横向焊缝。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4.3.2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尽可能采用小直径焊条和较小的焊接电流,减小受热范围,从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4.3.3加热“减应区”法。“减应区”应是阻碍焊接区自由收缩的部位,加热了该部位,实质上使它能与焊接区近乎均匀的冷却和收缩,以减小内应力。4.3.4敲击法。焊缝区金属由于在冷却收缩时受阻会产生拉伸应力,在焊后冷却过程中,敲击焊缝金属,促使产生塑性变形,抵消焊缝的一部分收缩量,减小焊接残余应力。5、注意事项:5.1焊后发现有焊接质量缺陷时,必须重焊或在原焊缝上进行修补,修补时的电流应比同种焊接位置的电流稍大些,修补后的焊缝应与原焊缝平缓过渡,无形状突变现象。5.2焊接时注意焊缝长度、宽度一致,焊缝或焊点分布均匀、美观,尽量在隐蔽处施焊。5.3焊后不允许锤砸接头,不允许往刚焊完的焊缝上浇水冷却。
本文标题:手弧焊接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