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政府预算期末复习指导
政府预算安排说明1、如何理解政府预算的内涵?答: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分配过程;从程序上看,政府预算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从决策管理体制看,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2、政府预算有哪些基本特征?(1)公共性,即预算分配的内容要满足社会需要,预算的运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2)法律性,即政府预算的形式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构审查批准。(3)计划性,即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做出事先的设想和预计。(4)集中性,即预算资金作为集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其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和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5)综合性,即政府预算是各项政府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预算内容应包括政府的一切事务所形成的预算收支,全面体现政府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打算。2、如何理解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2)决定性原因: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需要(3)必备条件:财政分配的货币化意义:(1)实现了新兴资本势力代替封建没落势利的社会变革。(2)实现了政府财政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衔接。(3)确立了现代国家理财的法制管理模式。(4)确立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4、怎样认识政府预算的原则?见复印资料第一页第二大题的第三小题5、政府预算政策手段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年度平衡预算政策:指每一年的财政收支结果都应当是平衡的预算。功能财政预算政策是指应当以财政措施实施的后果,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为依据来安排政府的预算收支,是与年度平衡预算政策截然相反的政策。手段:税收、支出、公债。周期平衡预算政策是指在预算收支的对比关系上,应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财政年度或一个日历时期内保持平衡。充分就业预算政策就是要求按充分就业条件下估计的国民收入规模来安排预算收支,这样达到的预算平衡,就是所谓的充分就业预算平衡。综合性的预算政策,即兼具以上各种预算政策优点的综合性预算政策,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综合性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预算政策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追加追减变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预算政策手段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规模、收支差额和收支结构。6、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现行政府预算职责功能包括财政分配、宏观调控、监督控制。(1)政府预算的分配功能。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财政分配是指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集中必要的资金,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发挥作用机制:政府总预算直接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资源,国家通过税收、公债、上缴利润等分配工具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及个人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政府预算收入;然后,国家根据社会共同需要,将集中的预算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保证重点建设、行政、国防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要,为公共产品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2)政府预算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如果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功能服务,那么收支手段就又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平衡调整,实现起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社会分配。(3)预算的监督控制功能。通过预算收支指标及其完成情况,可以发硬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预算监督是预算对财政活动的规范和控制,是对预算履行其职责的状况及结果的检验,是预算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国进行的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预算制度性改革,其目标就是要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给公民进行监督提供有利支持。1、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有哪些?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是是与行政管理体制相一致的,即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我国目前设有五级政府,与之相适应,我国预算管理体系也包括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和镇预算,共五级预算。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所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一下为地方预算。2、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定义及特点;年度预算与中期预算、零基与基数的定义及特点;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的定义及特点;P111到P1153、怎样改革我国政府预算周期?p39;三点即可4、目前如何对政府收支进行划分的?(收支项目分类)(P56)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含义:所谓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资金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其核心是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内容:(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从纵向分,政府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所组成。政府预算的组成同国家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的划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则上凡是一级政权都应有一级独立的预算。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又可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总预算是各级政府独立的一级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汇编而成。部门预算是各级主管部门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基础上汇编的预算,各主管部门一般都管理着若干个二级和三级预算单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须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审查,由主管部门汇总后,编制本部门的单位预算,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单位预算是经批准的各级政府机关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预算年度内的收入与支出计划,它是政府预算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和处理国家财政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缴纳的基本依据。(二)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政府预算收支的划分,是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收支范围以及确定划分收支的方法等问题的总称。预算收支的划分,反映着各级预算活动范围和财力分配的大小,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分配关系的重要方面。1、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依据(1)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2)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3)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方法(1)统收统支。(2)收入分类分成。(3)总额分成。(4)定额上缴办法(5)分税制。2、分税制预算体制的定义。指在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以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预算分配关系的预算管理体制。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定义和形式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定义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或同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包括下拨和上缴)。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实质上是存在于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在分税制的框架下,由于政府之间既定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为平衡各级政府之间财政能力差异、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就必须实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制度,实际上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体现为各级政府间在财政资金再分配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财政分配关系。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从性质上来讲,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归结为无条件转移支付与有条件转移支付两类。(一)无条件转移支付无条件转移支付又称一般性补助,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拨款,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指定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资金。由于无条件转移支付不影响相对价格,也没有限定用途,所以,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无条件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纵向和横向的财政不平衡,即弥补地方的收支缺口,以保证每个地方政府都能提供基本水准的公共服务。一般来说,因为无条件转移支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地方政府对地方税的依赖,同时能够有效地促使公共部门和个人消费的增加;而且,经验表明,地方政府以拨款形式获得的收入要比地方自有收入带来更多的地方支出,这就是“粘蝇纸效应”。(二)有条件转移支付有条件转移支付又称专项补助,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制定拨款的用途,地方政府必须按指定用途使用这些资金。中央政府在向地方政府拨款时,常常要求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提供配套资金,有条件转移支付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适合于特定的支出目的,因此能够有效地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自主决策权。1、政府预算编制的依据。p105~1091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PS:简答题只需要答出标题就可以法律依据: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国家财政经济大方针制度依据:预算管理体制的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规划:有利于财政约束力、增强部门预算的可预见性、确保政府对从中的受托责任3确定年度限额预算中期预算规划为了未来各年度的预算限额,以年度预算限额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PS:限额分类有可能考多选题级次:总量限额,部门限额内容:支出限额,财政收入限额,预算盈余或赤字,政府债务限额形式:比例限额,平衡限额2、我国构建复式预算的模式是什么?P133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要求,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将逐步建立起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等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的复式预算体系。其中:公共预算: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税收收入,用于维持政府行政、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公益事业等政府职能实现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反映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的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是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国有资产经营性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筹集收入并用于特定对象人群的专款专用性质的预算。4、部门预算改革的定义、必要性、程序及原则。定义: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必要性(ppt四章54)1、实现预算管理的统一性。2、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性。3、统一预算编制标准。4、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程序(参考复印材料)及原则(P129)5、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定义及其管理方法。基本支出(P136,定额定员)、项目支出(P139,项目库)6、财政总预算收支的编制内容。各级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交由本级财政部门统一汇编后综合反映某一级政府收支计划的预算称为为总预算。按照行政级别可分为由财政部汇编的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编的本级地方总预算。中央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2、上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的支出;3、返还和补助地方的支出;4、地方上解收入。地方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1、当年预算收入和支出;2、上年度结余当年安排支出的部分;3、上级返还和补助收入;4、返还和补助下级的支出;5、上解上级的支出;6、下级上解的收入。全国总预算的编制:财政部将中央预算和各省级财政总预算进行审核和汇编后即形成全国总预算。并编制政府预算说明书,报国务院审核和全国人大审议。7、政府预算审查批准的内容和程序。预算编制程序简称为“二上二下”。一上上报预算建议数部门编报部门预算建议数,简称“一上”。编报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层层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编成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下达预算控制数财政部门下达本级部门预算控制数,简称“一下”。财政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平衡后,汇总成本级预算初步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二上部门上报预算各部门上报部门预算,简称“二上”。各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编制部门预算
本文标题:政府预算期末复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