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政治学原理概念及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政治学研究一、概念1、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的形成而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过程。2、政治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干学科,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问3、政治哲学——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研究价值问题和政治思想与哲学的发展和意义。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4、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的真相。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5、行为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家积极努力使政治科学化的产物,有实证主义和逻辑主义两种二、思考题1、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A、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B、研究政府C、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D、比较政府与政治E、国际关系F政治学研究方法2、先到政治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研究整个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对政治可以看成是该国社会环境与它的政治系统互动的关系。政治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政治生活是在一定换进内不停地要求和支持这些要求的力量,破事政治组织经由程序将要求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要求。3、结构与功能分析法的特征(1)政治系统都有着同样的政治结构,任何政治结构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2)政治结构是系统中相关角色之间的固定化关系形式(3)政治系统依靠各种政治结构履行各自政治功能来维系政治系统的生存(4)政治系统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对政治系统进行分析,采用输入与输出,有同样的政治结构,有特定的功能。4、政治学是不是科学?第二章现代国家一、概念1、权利——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2、政治权利——权利现象和权利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指政治权利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利和客体的制约能力3、权利的正当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合法性,就是政府实施同志在很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和符合道义的4、权威——正当的权利就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支持,是披着正当外衣的权力。5、国家——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二、思考题1、政治权利的特征支配性、扩张性、强制性、排他性、双重性2、韦伯权威类型理论及其启示传统型权威、克里斯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对于权威的正当性的分析,就是对权利志愿服从和支持的分析,将权威分为传统型权威、克里斯玛权威、法理型权威3、现代国家的要素一定的领土、一定的人口、有政府组织、拥有独立主权、有正式独立的国际地位、有民族主义共识4、当今民族国家主权面临的主要挑战A、经济全球化侵蚀了一部分民族国家经济主权B、政治主体和政治权威的多元化挑战民族国家的权利与权威C、全球问题挑战民族国家的主权D、普世价值标准的形成及国际硬化挑战了传统民族国家的独立性和最高权威E、民族主义自身诉求的挑战F、越来越多的食物需要让其他政治行为主体承担协调管理职责第三章现代政府一、概念1、政府——管理整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政府是代表国家制定集体决策并要求得到民众服从的政治组织。。2、人民主权——指国家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依据和前提3、责任政府——指政府的所作所为必须合理,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公众接受,政府应当回应社会和民众的正当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公共权力的形式必须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形式4、分权制衡——分权,指国家权力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一个部门或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占有支配性的优势。5、单一制与联邦制———单一制,指所有的政府权利都属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则根据情况需要和管理上的便利而划定行政区域。联邦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二、思考题1、试叙述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责任政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法治原则的要求:第一,所有的法律必须都是普遍的(法律是针对所有的公民,法律应该体现具有普遍性的规范)第二,所有的法律必须是公开的,即法律的制定和表述应该尽可能细致精确并公布于众,以便公民清楚地理解行动的界限。第三,不能制定追溯性立法第四,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五,法治要求司法独立,,法院必须是公正的,在争议双方之间必须保持中立。2、现代政府的类型A、民主政体(特征:竞争性的选举制度,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利部门之间职能分离,B、公民社会独立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C、威权政体(君主统治型、个人统治型、支配政党型、宗教控制型、军人政权)极权政体——把整个社会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是指对人的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政治统治。3、东亚权威政体的特征及其成因特征:(1)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双重性A传统因素B现代因素(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3)推行“经济发展第一主义”,实行专家治国(4)利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控制等柔性控制手段来强化统成因:一、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二、经济体系不同三、教育和收入的不同4、关于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若干思考1、制定了一些关于行政问责的条例、规定和办法。2、处理了一批违法失职的行政官员。3、强化了官员的责任意识4、行政问责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需要依法实施第四章现代政治思想一、概念1、政治思想————一套有逻辑的互相关联的政治意见,包括价值观念、理想的政治制度及行动规划等,(政治思想可以等同于中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2、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A、消极自由(古典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B、是“从事值得去做或享受值得享受的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力量或能力”二、思考题1、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1、个人主义4、理性2、自由原则5、宪政3、平等原则6、宽容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与集会结社自由,财产权利,以及由开明的舆论来控制政治机构2、谈谈对自由主义平等原则的理解与看法自由主义对平等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自由主义自始至终强调权利的平等,形式的平等;重视个人权利和资格,特别是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另一方面,许多自由主义者不接受实质平等的主张第一,自由主义的主流已经逐步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一定程度的社会正义是必要的。第二,社会平等的政策应该限制在最低限度。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素A、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的变化C、阶级斗争4、法西斯主义及其基本特征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相信民族国家至上的极右政治意识形态特征:A、鼓吹“一切为了国家”B、2、反自由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理性(反特征5、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政策主张A、提倡西方民主政策,并主张改革政治结构来增进政治民主B、推行有限度的国有化政策C、主张人民收入大体平等D、主张加强对人民的福利第七章政党一、概念1、政党——为赢得政治权利的人们组织而成的团体2、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群里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各政党之间以及各政党与整个政治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3、一党制——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手中或一党长期执政4、两党制————指在一个国家内只有两个政党有希望在总统或议会中取得胜利成为执政党,其他的政党没有成为执政党的希望。5、多党制————指多党轮流执政二、思考题1、政党有哪些功能培养和录用精英吸收党员,提名候选人及协助候选人在选举中竞选帮助利益整合帮助政治社会化沟通信息制定政策2、两党制和多党制各有哪些特征两党制:A、两党轮流执政B、两党相互竞争,彼此对立C、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多党制:A、一国之内存在三个以上的政党,并且联合执政B、政党联盟松散,多变C、由政党联盟组成的政府不稳定,警察经常出现政权更迭的情况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B、多党合作制是以服务于人民为宗旨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第八章代表与选举一、概念1、代表———作为一种政治原则,代表是个人或团体代理更大的群体或为之代言人的一种关系,代表与民主制度有密切联系2、选举———是一种具有公认规则的程序形式,人们据此而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选举代表人是有人民自己亲身行为,不经过他人的干涉。间接选举是指选举代表人这一行为,现有人民选取代表,然后再由代表选举代表4、单名选区制———一个选区内只有一位候选人能当选,只有在选区内后的排名第一的候选人才能全权代表这个选区。5、比例代表制———为保障少数党派的利益,为了弥补单名选区制的不足,根据各政党的得票比例获得代表名额二、思考题1、选举的功能核心功能:确立合法性,教育选民,影响政策传统观点:政治录用,代表,组建政府(A、提供经常有规律的办法产生人民的代表来治理国家B、选举赋予政府合法性C、选举可以实现人民政治社会化)2、代表理论的主要类型A、全权受托模式B、受命代表模式(被选出并根据明确指示或命令为他人行事者)C、摹本模式D、授权模式3、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内容A、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以县级单位为分界线)B、选举的普遍性与平等性(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功能公民)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人D、候选人由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4、杜瓦杰定律选举制度与政党数量有关,单名选区制容易产生两党制,比例代表制则倾向多党制。第十章大众传播与政治一、概念1、传媒政治————在政治生活中,为宣传政治主张,政治理论,政治思想,讲传播媒介运用到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形式。2、公众舆论————指相当多的人对公众有兴趣的问题所进行公开表示的不同意见包括的要素:A、相当多的人B、意见针对的是公众感兴趣的问题C公开表示二、思考1、大众传媒在政治中的作用A、提供政治信息B、表达政治意见C、提供榜样示范D、引导国民舆论2、大众传媒的特点A、政治的沟通形式不断多样化B、大众传媒成为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的不二选择C、大众传媒使得政治决策过程充满多种势力的博弈和竞争3、公众舆论形成的过程1、关注社会事务2、个体意见形成3、个体意见汇合4、意见领袖5、主流舆论形成第十二章宪法1、宪法——(西语)原意是组织与确立,近代意义的宪法,是作为国家的根本法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A英国学者戴雪在他的《英宪精义》中说:“宪法是规定政府组织,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各种权利与义务的根本规则与法律。”B《美国百科全书》: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许崇德: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2、成文宪法——文书宪法,试讲国家的根本事项用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书表现出来。不成文宪法——原意是没有记载的法律,专指习惯法3、刚性宪法——是指宪法的修改机关或修宪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4、钦定宪法——是以君主的名义或由君主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5、规范性宪法——是指国家宪法能够妥善地规范国家权力之运作,并且置此权力于宪法之下。宪法发挥其作为国家最高大法之约束力,是名符其实的国之根本法。名义性宪法——是指国家宪法因为社会与经济因素不能适应现实政治之需要,使得宪法成为名义上的宪法字义性宪法———是指宪法全然不能发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民作用,宪法完全缺乏规范力,变成“纸上宪
本文标题:政治学原理概念及思考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