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纲2
1一、填空题(6分)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5、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6、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7、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8、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9、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12、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13、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14、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15、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16、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17、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18、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19、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20、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的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1、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22、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O00多年。23、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24、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2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26、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27、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28、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29、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30、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3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32、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33、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3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3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36、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37、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38、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39、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40、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42、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43、政治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4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45、道德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46、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联邦制和单一制。47、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三种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一是未满18岁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二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三是丧失清醒意识无法行使该权利的人。48、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49、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50、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51、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52、从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5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5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55、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5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57、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5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5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6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61、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62、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63、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64、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65、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66、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67、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68、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69、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70、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71、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72、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73、1903年,列宁对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改造,创立了革命型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7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75、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76、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77、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78、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79、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80、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人们所设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良好社会。81、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8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8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84.政治领导人的合法性虽然对于他本人的政治领导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直接影响到政治秩序的合法性.85、政治正义观的主题是政治秩序的基本框架。8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87、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88、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89、治理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统治,也包括各种政治管理活动。90、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91、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92、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93、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94、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95、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权制96、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97、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98、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99、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100、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101、一般说来,通过声音、手势或姿势方法投票的都是公开投票。102、参加社团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主要是加入压力集团。103、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中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104、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105、选举制度作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在资产阶级政治实践中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授职制的结果。106、选区的划分一般与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关。107、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108、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109、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110、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111、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1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11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114、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11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116、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117、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118、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119、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120、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121、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122、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123、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124、保守主义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社会重大变迁。它极力抵制来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大压力,为深受重围的传统社会秩序辩护。125、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126、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127、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以服从和直接模仿为学习方式。128、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129、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
本文标题: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