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原理笔记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认识:深刻了解无知参与:积极关心冷漠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马基雅弗利《君主论》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⑷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威性价值分配的一种社会关系。伊斯顿:政治就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三、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变迁1、古希腊城郊政治:大众民主和精英政治⑴雅典.斯巴达---城邦:城市国家(city-state)⑵雅典城邦①民主制-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合一,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不通过任何中介。今天希腊的民主制是代议或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分离,实行代议制)②柏克: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团君主制:世袭制、终身制共和制:选举制、限任制③雅典城邦值得推崇的地方A、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忠贞和奉献,人与人间有一种亲密感、认同感。B、质朴而乐观的目标、平等观念,公共职位向所有的公民平等开放④雅典城邦的治国模式有何缺陷A、频繁的轮流坐庄、靠抽签的选举办法使得政府庞杂,这庞杂使其难以运作,效率低。B、其自由使得权威受到挑战→怀疑主义、诡辩论、自大狂(苏格拉底),破坏了自由、平等以及公民对城邦的热爱。C、社会基础是版面的,是成年男性的民主政治。D、智慧与才能的降低。⑶苏格拉底提出的精英治国:社会需要一定的秩序和权威。精英:具有崇高的德行,具有治国的才能和智慧,有正义感。⑷柏拉图提出以精英治国为中心的哲学王①知识-本体形上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②理念论:理念意义上最完美的东西。③理想国:一个目的在于追求道德至善的国家,在原则上和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子。理想国的思考方法:超越(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的国家理想)介入(依照理想介入、批判、改革现实)2、古罗马自然法传统:权利的普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⑴古罗马(帝国)大肆扩张,为进行异邦治理,增加法令技术上:分门别类→成文法、实在法价值上:正当依据→自然法⑵事实判断-是什么价值判断-应当怎样→自然法:合乎人性、人道的价值原则或正义理论-“人权”得以成立的依据。⑶①生存权:A、不得任意剥夺人的性命。B、不得任意把人置于毫无必要的危险境地。②公正权:每一个公民都应得到公正对待,无所歧视。③自由权:不受无理干涉。④普遍最低标准的人权。原则一:鉴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得到某种共同体认可的特定权利要求,无法用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在别的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认可。原则二:无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存在多少差异,一些起码的,即最低限度的权利要求,必须得到所有共同体的一致信护,设若某个共同体对它公开拒绝,则只能断定,该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存在缺陷。3、中世纪神学政治构架:道德监控和政教合一⑴禁欲→以权谋私→专制→强暴⑵法官、告发、侦讯、审问、刑罚、判决4、现代化背景下的西方政治思潮:权威的合理性和参与的扩大化。⑴15、16世纪,西方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原生的)标志:①商品经济的发现②城市的崛起-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③市民阶层的成长④世俗化潮流的盛行-市民德行⑤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政治条件:秩序-稳定而非动荡,统一而非分裂,自主而非依附。活力-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西方社会不是同时获得这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的获得即政治条件的形成,展现为一个历史过程。A、建立统一的秩序(初始政治条件)要借助民族力量、王权力量。马基雅弗利[意]《君主论》(专制主义)霍布斯[英]《利维坦》(社会契约论)契约签订要件:功利谋划(自利、互利)理性权衡(对付出和所得进行精细的盘算)立体平衡、自由合意、信守承诺政治契约人━━“引力”━━趋乐避苦━━━━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权力体系━━契约━━战争冲突━━资源稀缺B、活力:较高条件少――专制没有活力,因为它的保障来自于统治的个人品质和一时好恶,在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的要求下,开始出现一些民主的著作。洛克:《政府论》表达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基础,但延用了社会契约论的方法。西方自然法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正当就是合乎人性,合乎天理,这种原则就称为天赋权力,自然权力是生命权和自由权力的延伸。5、资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论证――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法国大革命是激进的革命,以激烈的方式与旧的专制彻底决裂。英国光荣革命是渐进的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存在虚位的国王。⑴浪漫的激进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罗伯斯庇尔①“乌托邦”情结,追求完美。②不妥协的叛逆姿态。③非理性的激性和狂热。具体的、实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目标。⑵激进主义提出的是“超验”目标,是尽善尽美,没有缺陷的乌托邦形式。①野蛮、率真、朴直、活性、自然,蛮族是“类”意义上的自然。儿童是个体意义上的自然,是最高境界,追求此境界。(自然把tear赋于人类,就在于人有恻隐之心),情感是品格构造上的自然,超越世界,再介入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对现实进行批判。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②财批富积累--假契约、伪契约③激进主义者对任何改良都不满足,其行为逻辑是“革命”的、暴力的,第三等级要暴动先从政治领域入手。卢梭在书中认为最好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公意-完美的道德化政治,分权制度行不通,它对于一个最完美的国家不重要。法国大革命:伟业与狂暴并存荷尔德林-常将国家变成把狱的,恰恰是试图把国家变成天堂的东西。⑶理性的自由主义(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①对人性的不信任――幽暗意识②对理想的不奢求――现实定位③对改良的不放弃――进步取向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用到有界限的时候才为止。”结论:不应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信仰而诉诸道德,而应基于对人性的悲观估计诉诸法律,个人、政治家、机构都应如此。激进主义的理想是追寻一个尽善尽美的天堂,理性主义同意天堂好得尽善尽美,但正因如此,才无法变成现实,要通过革命变成一场灾难,从现实出发,不求恶的连根拔除,但求恶的有效约束。最大的“恶”是专制统治者滥施暴政,最好在它处于萌芽就制优――分权制衡。现实有阴暗面,要改良,不要犯激进主义的弱点,一步登天,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社会进步只能零售,不能批发。”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背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建立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⒊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⒋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阶级发展是社会发展是核心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⒍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第二章政治生活系统一、政治生活的系统性系统不是部分的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1、整体性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相加2、有序性规划-协调3、自主性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整体特征,能够按照自身的机制进行内部调节。4、开放性系统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政治系统一方面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政治系统不是封闭的。二、政治系统的内环境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体系总是要追求特定的目标,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利益关系构成政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A团利益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质。B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全社会的分布不均匀。掌握-分享-施压,目的在于使自身利益得到更好的满足。文化:价值标准、奖惩机制、行为取向行为准则、规范、意义阐释、舆论监督政治社会化:主导价值、方法:感召-动之以情、说服-晓之以情、诱导-辅之以利、灌输-持之以恒3、人口因素与政治系统的互动人口影响政治的因素:数量(古代)、素质(现代)、构成(社会分层、民族)4、地理因素⑴生存空间(国土)大小决定的决定因素:先占、兼并、割让、添附成立国家国土的有无、大小(“领土广凋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⑵资源三、政治系统的外环境主权:一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涉及的问题:领土疆域(完整、不受侵犯),合法政府(自治,不受干涉)。四、政治系统的运行机制1、输入: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传导给政治体系,并对政治系统施以刺激或压力的种种事件或行为。要求:渠道是否畅通,反应是否灵敏。⑴要求-利益表达,集团、集体之间要进行利益整合,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⑵支持-认同、拥护(思想上的认同,行为上的拥护)。2、输出:政治系统通过自身的内部机制,对公众的利益要求作出权威性分配,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要求: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是否合理、公正,执行是否迅捷有效。3、反馈:政治系统回应输出结果的政策调节过程。(回输)第三章政治行为主体一、阶级1、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⑴导致社会控制机关的产生⑵造成国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二元分裂形式上:表明自己中立,代表全社会利益。实质上:对某一阶级或集团加以袒护。2、西方社会分层格局的演变⑴两极化:社会分层趋向于贫富两个极端(15、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产生原因:A、资本原始积累。B、市场竞争逻辑②对政治的要求:A、要有权威,维护秩序,以权威保障秩序。B、放任以保障活力。③影响:A、工人运动、企业家、政府B、经济危机A、工人要求: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更广泛的民主权利。企业家要求: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国家或政府对此自由竞争不加干预。政府: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保护资产阶级利益。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社会生产的无序性的矛盾。⑵多元化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有产者)开始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②无产者(无产阶级)也开始分化:蓝领与白领的分化③出现中产阶层3、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纵向逆差:人们希望同时享有两种时代的优点。横向错位: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发展不平衡。局部变态:如腐败、走私、贩毒。二、民族1、民族的起源和特征梁启超:“其始也同居一地,其始也一血统,同其肢体形状,同其语言,同其文字,同其
本文标题: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