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内容介绍广场的概念1广场的历史发展2广场的设计原则3广场的设计要点45案例分析1.1定义广场的广义形态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以内部的空间为特征的有限定的场地。这种场地,是有围合物、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场所或场地。第二类,是外部的空间为特征的无限定的场所、场地。这种场所、场地是有围合物而无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场所、场地。城市广场始自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意思为“集中”,最早只是作为市民户外交往和聚集的场所。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以硬质为主的户外空间,它一般由建筑物、街道、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1.2广场的分类使用功能尺度关系空间形态材料构成集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商业性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儿童游戏广场附属广场特大尺度广场小尺度广场开敞性广场封闭性广场硬质材料广场绿化材料广场水质材料广场二、广场的发展历史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古代广场近代广场现代广场.2.2中国广场设计历史古代广场近代广场现代广场国内外广场设计历史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1古代广场(1)古希腊广场古希腊广场早期周围的建筑是小的。在形式、尺度和细部构件上都是一致,所有建筑都围绕在中央广场周围。建筑物之间窄小的开口通至附近较小的空间,再经过小路面到城市的各个部分。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矮,所以建立一个舒适封闭的空间。古代希腊广场设计注重人体尺度,结合地形设置,表现为不规则形,建筑群排列无定制,广场的庙宇、雕像、喷泉或作坊因地制宜地、不规则布置于广场侧旁或其中。广场是群众集聚中心,有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和文娱交往社会功能。古希腊广场设计观念,基本是用建筑群组成封闭的空间,把各个分离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他们认识到,广场是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建筑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空间性质也是会改变。古希腊广场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古罗马广场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和希腊晚期相近,是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散布着庙宇、政府大厦、商场、作坊等,当时它们建造还比较零乱,没有统一的规划。古代罗马广场设计非常会利用尺度和比例关系,使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协调,较少考虑人的尺度,善于用规整的空间突出广场形象,具有严格的轴线关系。古罗马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开始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甚至举行角斗。广场都为长方形。古罗马广场,一般在周围建造了一圈两层的校廊,使广场的形式更加完整。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柱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古罗马图拉真广场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3)中世纪广场中世纪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高度,控制着城市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每个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形和小广场。广场是几个区的共同焦点。它就像整个城市的巨大的起居室。距广场不远处有一座显著的处于中心位置的大教堂。城市街道形式是循着地形最合理的形成,并在广场汇合。所有的街道很窄,经窄小的街道进入开阔的广场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广场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要素之一。城市的设计追求庄严宏伟的风格,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市中心和广场的建设中。修建许多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生活的新精神,表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广场。早期的广场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多在广场一侧,注重构图完整性,广泛运用透视原理和比例法则。如佛罗伦萨的西格偌利亚广场。这个广场在中世纪已有很多建设,在文艺复兴时期增添了若干建筑物和雕像,完成了广场与市中心的全貌。文艺复兴盛期与后期的广场比较严整,并采用柱廊形式,空间较开敞,雕像一般布置在广场中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5)古典主义时期广场17世纪后期,法国处于极盛期,称霸欧洲,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这时的古典主义在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它体现有秩序、有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同时,还在艺术作品中寻求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注重端庄典雅的纪念性构图,设计手法严谨。广场中多布置主体标志物。巴黎旺道姆广场巴黎协和广场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2近代广场近代欧洲广场设计,主要表现在英、法、俄等国家的旧城改建和美国等新建大城市广场之中。英国的旧城改建中,克里斯托弗提出了重建伦敦的规划,继续沿袭古典主义手法,把法国式园林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设计中。法国在拿破仑时期旧城改建,为了表彰拿破仑帝国的光荣和权威,在巴黎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和街道,彼此呼应,以控制巴黎地区城市景观。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俄国已成为欧洲强国。1812年战胜了拿破仑的侵略,凯旋的激情成了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1790年美国进行规划建设。从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周放射出许多放射状道路通往许多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公共建筑,并且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与方格形相协调的道路系统,形成许多美丽的街道景观。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3现代广场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二次大战以前,多采用平面型。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从平面型向空间型过渡的时期。70年代以后,大部分广场设计趋向于多功能、综合性和空间型,注重人的环境心理需求。空间型广场的发展是和进一步避免交通干扰的要求有关,它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又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获得丰富活泼的城市景观。空间型广场,可分为下沉式广场与上升式广场。下沉式广场一般作为商业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的前院。上升式广场一般架设于高台之上,广场下面为商场建筑等,也有将广场下面作为交通。美国洛克菲勒广场下沉式广场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2.2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1古代广场中国广场是随着城市产生而形成的。最初广场表现为原始的集市性广场和表演性剧场形态,后来这些集市广场和表演性剧场的交易和演出功能逐渐退化、变化,集市广场和表演剧场是各种集会性广场形成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广场表现是附属于建筑群内的庭院式广场。广场设计主要从属于不同的宫殿、坛庙、寺院和陵墓等建筑群的外部空间。所以,中国古代广场设计的大多数形态是附属性的。而且这些广场设计主要为贵族阶级服务,不是提供公众活动使用。广场布置反映以天子为中心、帝王一统天下的皇权专制意识。它反映了统治者对民众采用防卫思想而加以限制性的、封闭性的管理城市公共空间。这种封建专制制度使我国古代广场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使得中国古代广场形式基本是封闭的,很少有完全开敞的广场空间。2.2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2近代广场中国近代广场建筑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广场建筑形式和建造技术更多的表现为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混合体。这时期广场建筑设计主要表现有几类:(1)完全由西方设计师主持设计。(2)由曾经留洋的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其手法是以吸收西方式样为主。(3)是将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进行设计。(4)是强调中国特性的广场建筑。近代广场建筑主要类型是以配合市厅政、银行、商场前广场和交通广场为主。哈尔滨喇嘛台广场2.2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3现代广场中国现代广场建设开端是在1950年以后,1958年和1959年对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和扩建。中国现代广场发展主要有二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天安门广场改建和扩建。这个时期的广场一般都是以政治性集会广场为主。第二时期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大量修建各种类型的广场建筑,也是中国现代广场建筑建设最快、最多的时期。三、广场的设计原则原则3.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3.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3.5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3.6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3.2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3.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3.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分析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舒适的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现代广场规划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城市广场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要。3.1.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实现自我价值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3.1.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场所行为与距离行为与时间广场空间环境的创造就需要充分研究和把握人在广场中活动的行为心理,尽可能满足上述不同层次的心里需求。3.1.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场所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场所”,就是要强调人在其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场所具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力度,吸引和支持着人们的活动。从人的行为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一切行为都来自于行为主体---人的自身需要和内因的变化,所以,调动人的内驱力,强化场所效应在广场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市民在广场上的行为活动中,无论是自我独处的个人行为或公共交往的社会行为,都具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品格。当独处时,只有在社会安全与安定的条件下始能心安理得的各自存在,如失去场所的安全感和安定感,则无法潜心静处;反之,当处于公共活动时,也不忘带着自我防卫的心理,力求自我隐蔽,敞向开阔视野,方感心平气稳。这样一些行为心理对广场中的场所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3.1.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距离一方面,人际之间的交往,行为与距离有密切关系。在同层情况下,距离越近,关系就越亲密,耳闻目睹,感知清晰,超过百米之外,虽有图形但已不能发生任何交流作用。另一方面,人在广场上徒步行走时的耐疲劳程度和步行距离极限与环境的氛围、景物布置、当时心境等因素有关。在单调乏味的景物、恶劣的气候环境、烦躁的心态、急促的目标追寻等条件下,近者亦远;相反,若心情愉快,或与朋友边聊边行,又有良好的景色吸引和引人入胜的目标诱导,远者亦近。但一般而言,人们对广场的选择从心理上则趋从于就近、方便的原则。3.1.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时间在时间上,人对广场环境刺激的反应可以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瞬时效应。指在广场环境的刺激下,即时产生的反应。一切空间景物不分先后次序,同时映入眼帘,同时传递各种信息,同时刺激视觉主体,使人“一目了然”、“尽收眼底”,或者“心花怒放”,“眼花缭乱”—即心理学所说的情绪激活。第二种是历时效应,景物、环境的刺激是按一定的序列顺次展开,逐渐的将人带入一个个情景之中,慢慢体验,亦即通常称“步移景异“,人们对广场环境整体的理解和体验,是对个别空间、个别景物信息的叠加、整合的结果,表现为连续的过程。第三种是历史效应,城市广场环境的信息,是在历史的理解过程中不断生成和积淀的,形成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着的深层文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个作品都是对前一个作品的解释和再解释,当今对广场环境整体的理解和体验,包含了对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全面阐释和缅怀。3.1.2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分析个体活动成组活动群体活动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交往活动休息活动表演活动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亲密性交往3.2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1位于街道空间序列或城市轴线节点的广场2位于城市入口的广场3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45位于居住区内部的广场3.2.1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这种广场往往是城市环境中尺度较大、功能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能突出体现城市整体的风貌,具有全市的意义。通过在广场周围布置重要的建筑物,可以使其成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核心,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在此展开,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此发生,人们一旦置身于此,便立即感受到整个城市跳动的节奏,它如同一个心脏,既把每个重要的信息传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震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便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这类广场往往处于建筑密度大,容积
本文标题:广场规划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