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2006年《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修订说明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4.联系与系统5.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6.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7.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8.价值评价及其尺度9.价值选择及其实现10.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11.生产力的特性1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13.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14.文明和文明形态15.社会规律及其特点16.“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17.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18.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修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修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修订为“实践的本质”。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修订为:“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修订为:“一切从实际出发”。7.“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修订为“规律及其客观性”。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修订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修订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0.“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修订为:“认识的本质”。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订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12.“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修订为:“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3.“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修订为“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4.“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修订为:“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15.“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修订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修订为:社会的实践本质。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修订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18.“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修订为“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19.“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修订为:“意识形态的本质”。2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修订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修订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修订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修订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修订为:人的本质。25.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修订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12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56789101112131415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16二、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一)指导思想上1寻找命题信息,尤其是历年考试中新增考点是命题的重点。2社会热点问题,政治理论中的新突破点、新观点都是命题的重点。3依据。4性大题不会重复,但往年的客观试题复现率极高,所以历年真题对考生的复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567理回答问题。(二)命题形式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哲学复习中,不掌握知识点当然不行。哲学复习必须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去运用这些知识点,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法。哲学考试从知识型向综合型、从纯书本知识向当代知识转化,从知识点考查向知识点运用转化,向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哲学考试具有分析性、综合性、当代性,而且重要的是具有方法论意义。为此:1一的原理进行答题向运用多个原理,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其三是促使论述题与材料题两种题型相互融合的转变。21)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2)以观点设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加以评析;(3)依据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设题。3分析题,命题形式每年都在变,2006年有可能出现新的题型—例如诗歌等。三、200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建议圣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哲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我认为对于广大备战考研的莘莘学子来说,“考研就是生活,生活即是考研。”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成就未来,考研改变命运!谈考研,说考研,十余年考研辅导风雨路,酸辣苦甜,数万人的成功经验教训,归结起来就是要正心、得法、坚持。正心: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紧张复习。得法:就是学习要遵循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要循序渐进;具体概括起来就是要遵循“四位一体学习法”——逻辑知识点、要点重点、考核点、习题点四位为一体的方法。首先,逻辑知识点:就是要用逻辑线索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建立各个学科的逻辑网,以此逻辑理解记忆,这是考研的基础。其次,要点重点:就是要明确各个学科的要点、重点,往往这些也是考核的重点。再次,考核点:考试的关键,培训的要旨,在于告诉考生各个学科的考点。最后,习题点:以上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习题上,化解为解题的能力,因为考试面对的是习题。具体复习的对策就是:1考试大纲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要点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全部复习。2查要点的全部内容,纳入章、节、目的教材体系。3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采用系统逻辑的方法,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进行识记和熟记。4观点的区别;三是用自己简练的语言把哲学的精髓讲出来;四是正确观点在理论上、政治上、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5的重点,突出大题即分析型论述题或分析型材料题的重点。6成针。”考研最害怕的就是瞎折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道酬勤,只要正心、得法,每天坚持,终会修成正果。考研最根本的就是:面对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哲学的定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思想的发展哲学的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修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修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它的性质和对象。学习哲学同样如此。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哲学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当然,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除哲学外,世界观还有其他形式,如宗教世界观是以信仰为主,经验世界观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们是朴素的自发形态的世界观,都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的高度。2(1)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看法,把这一总看法用来分析问题,就转化为方法论。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承认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等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上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物辩证的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种统一始终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范畴都既是世界观,又起着方法论的作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把辩证法作为方法而否认它是世界观,或者把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而否认它是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学习哲学,是复习哲学这门课的基本方法。(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不能不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以及它们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形式。同时,自古以来,东方和西方有许多各不相同的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不同的哲学派别之间也有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客观物质世界,哪一个是第一性的、是本原,哪一个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二者能不能取得一致,或者简略地说,世界是不是能够被认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绝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认识的,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世界能够达到一致,这就是可知论的观点。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否认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这就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起来只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及其各种表现形态,一类是各种形式的精神现象。这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的思想和外部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外部物质世界决定人的思想意识,还是人的思想意识决定外部物质世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始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不能不回答、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哲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诸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问题,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等等。全部哲学问题,最后都可归结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一切哲学问题之中。再次,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的哲学学说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但是,它们都不能不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焦点。因此,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
本文标题: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