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文学科教案2007年5月25日初中二年级(3)班学校:试讲教师:杨婷婷单元名称: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故乡》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写作背景。2、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变化。2、把握“我”感情的变化。3、对比分析闰土命运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体验作品中“我”的情感经历。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教学时间:2007年5月24日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一提到故乡,我们的心中便会涌起许多温馨而美好的回忆:有童年的欢声笑语,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难忘的父老乡亲……是的,我们常怀恋故乡的昨日,但我们更应关注故乡的今日和未来。因为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人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故乡也在变,我们应以深情的目光关注故乡的变化。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曾以深沉的笔调表达对故乡的爱恋、忧伤和希望。《故乡》就是这样的一篇小说。它写出了作者在一个巨变、动荡的时代中对故乡的关注。小说中有父老乡亲的艰辛苦难,有作者无尽的孤独、悲哀和忧伤。二、检查生字、词鄙夷(biyi)嗤笑(chi)秕(bi)鹁鸪(bogu)伶仃(lingding)颧(quan)三、浏览全文,根据描写的人物确定本文的大致情节。思考:全文可分几部分。(学生讨论,回答)小结:第一部分(1—5)回故乡第二部分(6—77)在故乡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其他学生思考:(1)、开头第一段写了什么?小结:开头第一段写了“我”与故乡分别之久,写出了“我”回故乡的急切心情。(2)、渐近故乡时,“我”见到的故乡的景象如何?这时“我”的心情怎样?明确:景象是“萧索”心情是“悲凉”。2、在文章第二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词语,并在文章中作个批注,说一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勾画了一幅衰败的农村景象,初步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状况,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3、教师追问:为什么用“横着”?用了“荒村,为什么还要用“萧索”?明确:“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蔽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4、见到故乡冬景图后,“我”的感受怎样?用文中话回答。明确:“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5、教师追问:如何理解这两句话?明确:写出了现实与记忆中的故乡的反差之大,饱含着对故乡竟然如此的惊异之情。6、如何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明确:眼前的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了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7、第五段写了什么?小结: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四、分析第二部分: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并讨论:第二部分可以分几层,各层的层意是什么?教师抽查提问后评价:分四层: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层:(9—33)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第三层:(34—52)写出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的典型。第四层:(53—77)写“我”与闰土的相见。2、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明确:少年闰土月夜刺猹图3、教师追问:在这幅图中有哪些景物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小结:景物:天空、圆月、西瓜、沙地。色彩:深蓝、金黄、碧绿。作者用这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4、分析少年闰土(事、人)(让学生讨论,回答)(1).“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的肖像怎样?小结:“紫色”“圆”“小”“明晃晃”可见少年闰土健康可爱。(2).“我”回义了少年闰土哪几件事情?可见他是个什么样的农村少年?明确:教“我”雪地捕鸟—活泼多知。邀“我”着瓜刺猹一朴素,热情勇敢,多知。告诉“我”贝壳,跳鱼儿—见多识广。哭着不肯分离,互赠礼物—友谊深厚、纯真。(3).作者怎样更好地突出闰土说话滔滔不绝的?明确:用了许多省略号。(4)小结:故乡到底“美丽”在哪里?明确:美在有许多新鲜景,美在有许多新鲜事,更美在有心里装着无尽希奇事,有着深厚、纯真友谊的童年伙伴。总之,美在儿时的记忆中。五、作业:1、书68页的生字2、熟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板书设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回故乡第二部分(6—77)在故乡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第二部分分四层: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层:(9—33)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第三层:(34—52)写出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的典型。第四层:(53—77)写“我”与闰土的相见。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分析第二部分:(一)、激发情感,深入体验激发点(1):从“我盼”到“相处”,我的心情如何?我们相处如何?启发:急切盼望、欢天喜地、难分难舍激发点(2):童年时代写的很美,美在哪些人、情、景、物上?启发:人美——小英雄:天真、活泼、聪明、能干景美——海边月夜:蓝天、明月物美——西瓜、贝壳等;情美——纯真、友好激发点(3):分别时的哭声美不美?启发:童真的哭声,美好的回忆(二)启发讨论,深入理解启发:儿时的回忆苏生过来,为什么我便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讨论:海边月夜图和少年闰土是故乡的缩影。三、承上导入:三十年前,我和少年闰土在一片哭声中别离,那童真的哭声,至今还在我的心中回响。三十过去了,闰土现在怎样了?我和闰土的重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一)整体感知:闰土的生活如何?当时的社会境况是怎样的?引导: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这些情况,请找出来。明确:贫困;动荡、战乱、苛税、多子等。(二)激发情感深入体验(1):我们相见时的气氛如何?感悟:拘谨、沉闷、沉默(2):重逢时,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感悟:出惊——激动——震惊——悲哀激发:一声“老爷”,让我感到震惊、悲哀,面对闰土的恭敬和贫苦,我无言以对。闰土纵然有滿腹的愁苦,也无从诉起。那说话如连珠般涌出,活泼能干的小英雄的影像,在我的心中淡了,散了,模糊了。(三)中年闰土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启发:生活:贫困、痛苦精神:麻木、愚昧(四)启发讨论,探讨变因问:(1)一声平常的称呼,为何使我如此震惊、悲哀?(2)闰土的命为什么这样苦?提示:谁造成他贫困不堪?谁扼杀了他的生气和活力?启发:社会境况:兵匪、官绅、动荡不安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思想四、小结同学们,几十年的岁月沧桑,闰土由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一个愚钝的、麻木的失去了生命力的人;闰土变了,故乡变了,我原本悲凉的心更添无尽的悲哀、失望。重逢又能如何呢?童年的笑声已不再回响,往日的欢乐已然远逝……留给我的只是那无边的孤独、忧伤、叹息……五、作业:熟读第三部分。板书设计:童年时代的美:人美——小英雄:天真、活泼、聪明、能干景美——海边月夜:蓝天、明月物美——西瓜、贝壳等;情美——纯真、友好中年闰土:生活:贫困、痛苦精神:麻木、愚昧第三课时一、复习二、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闰土变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身材增加了一倍,脸,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性格特征天真活泼、聪明能干麻木愚钝、失去生命力动作、语态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纯真的友谊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化的原因:封建社会腐朽的思想,农民生活的贫困痛苦的社会现实。三、分析杨二嫂的形象:二十年前:年轻漂亮,安分守己豆腐西施二十年后:老丑而瘦,爱占小便宜自私,细脚伶仃的圆规(1)、杨二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结: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苦的生活,小市民的恶习是杨二嫂有这么大的变化。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思考并讨论:1、“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明确:有。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层是实写走在离乡的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小结: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4、小说中有两处写到“高墙”:①“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象,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明确:第①处的“高墙”是实写,句子的意思是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孤陋寡闻,很单纯无知,很少与外界联系。第②处的“高墙”是虚写,是比喻的说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的“厚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作业:背诵文章的第三部分,并默写。板书设计: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身材增加了一倍,脸,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性格特征天真活泼、聪明能干麻木愚钝、失去生命力动作、语态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纯真的友谊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本文标题:故乡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