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设计表学科信息授课年级三年级学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教师姓名彭勤章节名称《超级跳跳跳》计划学时1学时学习内容分析《超级跳跳跳》是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11课,这一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为给文本或图形添加动作设置,在不同幻灯片中建立超级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本课在学习了PowerPoint基本操作之后,突破实现了演示文稿的非线性超文本化,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应用,能让演示文稿更方便于浏览、操作,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积极态度。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初步具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由于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灵活多样性,学生渴望动手自己操作的积极性较高,本课采用新课程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年龄不大,初次接触“超级链接”非线性的超文本功能,因此,掌握基本的超级链接设置技能是本节课重点,“超级链接对象”及思维的转变是本节课难点;关于超级链接的外部链接,以及超级链接的风格统一、美化(“配色方案”中强调与尾随超级链接的颜色),本堂课暂不作引入,留作下一堂课讲解。同时,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设计多样的、开放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提升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3、提升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1、认知超级链接的概念与作用。2、学会给文字或图片添加“动作设置”,实现超级链接。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分享的意识。3、锻炼学生多方位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2、激发学生勇于尝试、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学会给文字或图片添加“动作设置”,实现超级链接。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理解、熟悉超级链接的设置对象;2、通过超级链接实现不同幻灯片之间灵活的切换,培养学生的非线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引入课题2、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分析比较,突破难点4、游戏提升,巩固应用(小小音像师——词语接龙)5、拓展延伸,成果汇报6、评价、小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歌曲排行榜”为切入点,出示准备好的“十大动画片歌曲排行榜”演示文稿(无超级链接的),请两位同学,一位点歌——指定排行第几,一位扮演“音响师”放歌——在十张幻灯片(十大排行榜)中找到该排行歌曲,点击播放。时间限定2秒钟内。——尝试失败!在学生2秒内点歌失败的懊恼中,教师出示另一份“排行榜”演示文稿(已有超级链接的),提出这次由教师来当音响师,请学生再次点歌……——尝试成功!二、引入问题:在学生欣喜聆听音乐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提问引入课题——“超级链接”,同时,引导学生认知“超级链接”的概念与作用。随后,教师进一步深入问题:超级链接是怎样做出来的呢?三、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以问题题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问题一:在哪里能找到“超级链接”?——学生可能会同时发现“插入超级链接”与“动作设置”都有“超级链接”设置,此时,老师暂不作指定,留待后面的问题中让学生自己作比较、判断、选择。问题二:用什么来做“超级链接”呢?——引导学生了解超级链接的设置对象。问题三:怎样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已所要超级链接的幻灯片?——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选项”:第一张、下一张、幻灯片……问题四:怎样巧妙地实现“不同幻灯片之间来回的切换”?——引导学生自己插入“返回”文字、图片或图形按钮等进行超级链接,培养学生非线性超文本的思维能力。问题五:怎样给“超级链接”添加声音?——通过声音的添加,学生会发现“插入超级链接”与“动作设置”两者的异同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合适的选择。注:如果学生选择插入文本框,用文字进行了链接,出现文字变色的情况,则请学生继续自主探索,尝试解决该问题,否则,此时不引出该问题。四、汇报、交流,分析比较,突破难点:请优秀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根据学生最后的汇报情况,决定教师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突破讲解、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分析比较:(1)使用“插入超级链接”与“动作设置”进行超级链接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说说其异同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添加“动作设置”。(2)“歌曲页面”中利用漂亮的艺术字——“点击播放”进行链接与利用图片进行链接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来做超级链接?教师表扬探究过程中优秀小组及学生。五、小小音像师:让学生以同桌为伴,进行“小小音响师”的角色扮演,并且给自己和同桌公正的评价!说明:学生用“点歌单”最后一页已做好“评价表”六、“超级跳跳跳——词语接龙”:让学生用“超级链接”在不同幻灯片的词语之间玩“超级跳跳跳——词语接龙”的游戏,并且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家”分级来激励他们。游戏说明:一共10张幻灯片,第一张为规则说明,中间8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里有一个词语,请你用“超级链接”将它们“尾首字相连”接起来,最后1张为“玩家级别”评定表。游戏玩家评定标准如下:初级玩家:能完成一部分指定的词语接龙;中级玩家:能全部完成指定的词语接龙;高级玩家:能全部完全指定的词语接龙,并能插入新的幻灯片,写出新的词语,延伸接龙!七、拓展延伸:在优秀学生添加新词语时,教师引导其尝试不同的“超级链接”对象——比较文本框、文本框中文字的链接效果,作拓展延伸。八、交流、展示同桌间相互评价,授予对方“玩家级别”。教师请几名“高级玩家”上台进行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特别展示“超级链接文字变色”的作品,引出问题,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外继续思考、探索。九、师生总结:请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感受与收获?最后,提出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望!依据的理论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堂课拟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游戏化学习策略,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贴近生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开放式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自我建构)。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知识”,在“游戏中提升技能、锻炼思维”,同时,“享受合作学习及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愉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问题解决,任务驱动:通过“比较法”(有、无超级链接点歌单的不同),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通过“问题解决”(老师用的点歌单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入课题,继续以“问题解决”(超级链接是怎样做出来的?)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2、学科整合,游戏化学习:单纯的进行动作设置超级链接是比较机械的操作,利用三年级学生对学习形式的变化感兴趣的这一特点,巧妙地围绕教学内容变化学习过程(由点歌单——小小音响师——词语接龙)以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思维;同时用“玩家级别”分层解决学生水平、个性差异化问题,做到整堂课紧紧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让每一位学生整堂课都感到充实、愉悦。3、开放课堂、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开放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及评价”,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精神,让学生相互分享探索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亮点:1、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走进教材、超越教材。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走进教材的同时,更加注重超越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积累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的过程。本堂课注重了学习的分层:首先,让学生通过“点歌单”感受超级链接,随后让学生“当小小音响师”走进超级链接,最后让学生创造性地用“超级链接”来“词语接龙”的游戏,做到“超越教材”。2、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在做中学,本堂课从一开始问题的引入“点歌单有什么特别之处?”到“超级链接是怎样做出来的?”,中间贯穿教师的“问题题纲”作引导,自始至终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小组合作、讨论,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学生“指导、评价”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始终作为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体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3、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本堂课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通过意义建构,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策略丰富、趣味,紧抓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让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生动、丰富的各种学习环节。“点歌单”——寓教于乐,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词语接龙”——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使枯燥、单调的“超链级接”变得丰富、生动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5、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差异问题”,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设计中,以学生“词语接龙”游戏中碰到“超级链接文字变色”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延伸课堂,同时也为下节课打下伏笔。游戏中授予不同的“玩家级别”,激励学生的同时,重视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问题。6、经过精心设计的各环节学习后,能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多层教学目标,同时注重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后,开展“小小音响师”的角色扮演以及“超级跳跳跳——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逐渐巩固掌握了本节教学重点内容——“学会给文字或图片添加“动作设置”,实现超级链接”;经过几个环节的练习,也突破解决了教学难点——“通过超级链接实现不同幻灯片间的灵活切换,培养学生非线性思维能力。”在“探索、讨论”后的汇报交流中,教师作了两个问题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了“插入超级链接”与添加“动作设置”的异同——突出本课重点学习内容——添加动作设置;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来做超级链接?——超级链接的对象问题,突破解决了本课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整堂课充分开放了课堂,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具有强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很好地驾驭课堂;2、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应随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表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9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