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教师备课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子课题编号:01020433——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申报表申报人姓名:梁立生申报人单位(公章):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学子课题名称:教师备课最优化实验与研究申报日期2012年6月30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课题项目名称教师备课最优化实验与研究预计完成时间2013.6.30申报人姓名梁立生职称一级教师职务副校长申报单位名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学网址单位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拉毛都镇邮编131104联系电话2360042手机15981421176电邮131104以往课题申报及完成情况课题名称批准单位负责人完成情况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职称及工作分工并注明: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姓名职务/职称研究工作分工梁立生一级教师组长赵淑芳一级教师副组长姜秀梅二级教师理论研究张伟宏一级教师理论研究刘海燕二级教师理论研究王静波二级教师理论研究宁显光二级教师实践研究鞠长会二级教师实践研究王丽丽二级教师实践研究姜子臣一级教师实践研究郑秀国一级教师实践研究张淑梅二级教师实践研究都业君二级教师实践研究陈艳明一级教师实践研究预期成果形式论文课题设计论证:(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队伍、课题管理与经费支持等保障条件)(一)研究目标:1.提高备课的效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2.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教师有效备课途径、方法与具体操作程序。3.探索一套适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评价标准。4.通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研究的研究,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发展。(二)研究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研究到底备什么?2.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研究的类型、方式、方法。3.完善教师备课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研究重点:1.提高备课的效益,使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备课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共享。2.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教师有效备课途径、方法与具体操作程序。3.探索一套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评价标准。(四)研究难点:1、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的评价标准研究。2、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办法。(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学习型组织理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将教学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进行“预设”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这种最优化的预设为联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根据,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首先是备课过程的最优化。(六)课题研究的意义1、从理论层面来看,教师备课属于教学的准备阶段,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内容、形式和程序有利于丰富教学理论,同时通过备课改革来实践新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对于课程理论检验和完善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备课的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活动的总体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新课程的备课改革研究有利于促使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并以这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另外,备课体现了一名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备课环节的改革实践,对于教师而言,从理念和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通过教学反思、同行互助、网络交流等形式和途径,必将促使教师从原来的封闭的、经验型的工作方式中走出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略)(八)课题研究的条件课题负责人梁立生老师,中学一级教师,业务副校长。曾先后参加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当前课题负责人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并主持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便于调动人力、物力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成员均为任课教师,全部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其中有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学校骨干教师,能够将新课程改革中与以往教学中的备课要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中共性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备课要求已经有理念上的更新和实践上的尝试,有助于减少课题研究的探索过程。另外,我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都十分完善,学校有达到省一级标准的图书馆,里面藏书丰富,装备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和教师专用资料室,学校资源丰富的校园网,教师可以进行网上教研活动,可以便利地上网检索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资源,也能及时发布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九)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假设——改革实践——总结——再改革实践——再总结、提升的研究方式不断深化对教师备课和再备课问题的认识,从而既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①行动研究法: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不断完善。②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和学生意见,完善管理制度,总结探索有效备课的程序和规范。③实验法:针对有争议的备课内容与形式,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比照,经实验检验适用的操作程序与方法进行推广④专题研讨法:分阶段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各阶段实验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提出改进的办法,并形成文字材料。⑤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促进备课环节的优化。(十)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主要任务:1、参加新课程培训,掌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教学内容,从总体上明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2、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备课环节的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3、发放《教育是慢的艺术》、《给教师的建议》、《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新教育之梦》等书籍,充实教师的教育素养。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1、阅读相关书籍2、查找、收集、下载相关资料,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内容、形式、手段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组织教师个人独立备课,如举行教师业务考试等,提升教师的基本功。4、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如备课改革方案是否便于操作;备学生、备教材是否能全面体现;是否能体现本校的教学特色和现代教育理念;是否已最佳地作用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5、进行集体教研,各教研组所有成员共同交流、评议,共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的策略。如理念的更新,三维目标的落实,同伴互助,贡献资源等。6、各教研组成员集中时间相互上课、听课、评课,共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再备课问题,即通过教学反思对备课内容加以修改和完善。7、由课题组联合学校教学教研管理部门进行检查、督促、调控和矫正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情况,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8、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优质课”比赛。9、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包括基于校园网的学校教师互动教研和集体备课和基于英特网的校际教师的备课交流。10、进行有关的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整理、修改和完善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教学反思或其它的课题研究成果。11、课题研究人员在备课实践中观察、记录、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并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主要任务:1、继续阅读相关书籍2、由学校管理部门在实践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备课规范文本,进一步明确教师备课在理念、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和文件。3、通过校际教师的互动教研和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备课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并继续探索开展电子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的探索。4、在本校全面推广“集体备课”制度和相关的教师备课规范文本教案。5、进行实验性工作总结、上汇报课,并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水平。因此,从预定的研究期限来看,主要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备课改革研究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2、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3、典型课例的教案集、案例集。4、集体备课制度和规范教案文本。(十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1.由于工作内容繁多,研究过程的资料积累不足;2.组员们由于学科的特点,仅局限于部分学科;3.新课程、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需要及时更新;4.本课题可以与中小学所有学科一起协同合作继续深入研究。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2012年6月30日总课题组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联系人
本文标题:教师备课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9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