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师如何写好教案什么是教案,为什么要写教案?怎么才能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学的实施方案。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必须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全面的准备,必然“每课必败”。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2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3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八、关于电子课件。4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职教育中除一些需要演示、示范、模拟等实训性质的课程外,一般理论课教学电子课件使用的量不宜过大,因为电子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学方案,即教案,教师即使制作电子课件实施教学,也必须制作个性化的纸制教案。总之,写好教案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技能,没有这一技能根本谈不上当一名合格教师。当然,写好教案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这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摘要: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代写论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各个维度的表现不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夯实基础,强化职前培养;把握关键,重视职后培训;启动源泉,关注自我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建议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农村小学进行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和对所有有效数据分类进行的统计处理,我们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得出如下认识。一、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1.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课程标准的钻研和对教科书本身知识结构的分析,但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忽视学生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去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能把握所教学科知识系统的前后顺序和横向联系,85.2%的人能从诸多学习任务中找出关5键环节和步骤,85.7%的人能把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标要求,92.6%的人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86.4%的人能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型。钻研、学习课程标准时,84%的人能正确制订教学计划,74.1%的人能灵活执行计划,70.4%的人能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但只有67.9%的人善于汲取新信息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2.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前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但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分析和判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但忽视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重视对教学决策活动有直接支持作用的学习者的特征,但忽视学生在人际交流方面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72.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性格特征,85.2%的人能把握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基础水平,83.4%的人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但是只有42.6%的人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59.8%的人能够预想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情况,68.5%的人能够预想到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探究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时,其中30.2%的人从不主动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通常只有班主任才会经常与家长、任课教师等联系。3.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这主要表现在,90.8%的人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能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整体发展,83.4%的人能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82.1%的人能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91.4%的人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能为以后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过程时,许多教师不善于恰当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只有70.2%的人用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68.7%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注明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74.8%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的行为主体是学生,67.9%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说明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4.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好的能力素质,他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都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这具体表现在:有86.4%的人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85.9%的人能在课前设计好与教学目标、内容符合的板书,86.4%的人能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93.2%的人能设计有特色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当然,也有25%~35%的教师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课堂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情感性、创造性和互动性。5.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问卷调查显示,有90.8%的人能有效选择教学媒体。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媒体的百分数分别是90.7%、85.2%和81.5%。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只有45.7%的人能够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50.6%的人能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简易教具,有4.9%的人从不自己制作教具,49.7%的人只是偶尔制作;分别有84.2%和62.4%的人能够在课前筹划好教学媒体呈现的时间和方式,可见他们更重视在何时运用教具,而不是在什么条件下和如何使用教具。6.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评价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其评价对象是持续一定时间的课堂教学方案,它包含着预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80.3%的人能够认识到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把课堂教学反馈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注意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但只有45.7%的人善于观察学生是否在别处应用所学内容。访谈资料说明,有73.5%的人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情感状态,了解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学习,77.8%的人能够有意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注意水平,79%的人善于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对学习成就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93.3%的人每节课都能够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课堂测试题,79.8%的人编写的测试题与课堂教学目标规定的行为和条件相匹配,87.6%的人编写的测试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89.0%的人能编写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及时获得反馈信息,88.9%的人能根据反馈信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材料,并不断改进教学。二、建议与对策1.夯实基础,强化职前培养传统师范教育目标,往往面向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很少考虑到农村小学的特殊要求,致使许多师范生既缺乏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思想准备,又缺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农村师范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真正植根于农村,立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是由德智体美全方位构成的,教学设计能力仅是教师智能结构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多数农村教师包班、跨年级教学,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教师6的基本素质,更要具备承担多门学科教学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师范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能直接体现“师范性”、有效影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育类课程一般恪守“两学三法”等传统课程,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今后师范学校应完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课程门类,加开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教育分支学科。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一方面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做法似乎说明“实习被认为是教师培养过程的补充,而不是此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实习看上去似乎被认为是对理论的说明,而不是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部分和获得特殊教学技巧的手段”[1]。这种“源”、“流”不分,本末倒置的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跟随于实践之后,使师范生难以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或经验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本文标题: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9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