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教案23_2012040209151946
1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孙海东学科:历史)备课时间4月18日教学课题中国现代史---二十年探索(1956年—1976年)教时计划1教学课时1教学目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两弹一星”教学重点难点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教学过程【线索概述】一、构建知识体系:二、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考点内容: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①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清集团的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②表现: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c.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d.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倒退;e.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违宪行为处处可见。③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考点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原因:a.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c.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②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民主、法制遭受重大挫折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正确决策探索中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外交:重大突破突破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突破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三:中日建交二十年探索2法席位。③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考点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①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苏联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符合国家最高利益。过程:1971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大门;1971基辛格访华;1972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意义:推动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进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的敌对历史,促进了双方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考点三: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一: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①内容:a.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许多方针设想是富有创造性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考点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②概况:“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③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①失误的原因:a.党对国情认识不清b.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c.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②经验教训:a.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c.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d.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e.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服装的变化: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3主要颜色。考点二: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表现: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考点一:“两弹一星”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②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④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⑤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考点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课外作业【跟踪训练】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C.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D.吐气扬眉、跨洋握手、三分天下3.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4.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单位:吨标准煤/万元4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5.某著作有一段描述,有几个字由于印刷问题看不清楚: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办)□□□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应该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D.“一五”计划6.“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7.1957年2月13—19日,上海23家影院同时进行1956年影片展览。该影片展览不可能涉及的时代内容有A.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B.民族资本家申请公私合营C.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D.新中国步入涉及外交舞台8.下列推论盛行于文革时期,这个推论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教案23_201204020915194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