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教案课题crosoftWord文档
高三化学公开课教案1【学校】:汤坑中学【学科】:【年级】:高三【学科】:化学【课题】: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授课人】:刘丽敏【时间】:2012---11--22【学校】:汤坑中学【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2、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教学重点】:1、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2、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投影:高考题(2011全国高考题)阅读、思考明确高考什么?如何考?投影本节课学习目标、思考明确本节习题课的要求复习导入投影问题:下列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阅读思考回答:分别是:电解池、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回顾知识-设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以Cu―Zn—H2SO4为例)回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回顾知识: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工作原理例题1投影:例题1引导学生思考例题1,点拨解题思路思考、回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2投影:例题2思考回答:明确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律、、设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如何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提示: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的问题。思考回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产物化合价(2)介质(如H+、OH-)是否参加反应(3)是否满足质量守衡、电荷守衡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练习1投影:练习1完成练习1进一步巩固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方法规律、投影:例题3分析、讨论、回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影:例题4:提示解题思路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由pH从6.0变为3.0,可知生成了n(H+)=(10-3-10-6)mol/L×1L=10-3mol由电极反应式可得关系式:OH-~H+~Ag所以生成Ag的质量为:10-3mol×108g/mol=0.108g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投影:练习2思考回答进一步加深巩固【规律总结】:1、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断方法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小结】1.如何判断电极名称物质1+物质2物质3+物质4(负极)(正极)(阳极)(阴极)2、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电解池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布置作业整理好学案、完成课后练习【教学总结】这节课是一节专题复习课,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复习巩固了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其中所选例题大部分是高考题。通过这几个例题的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对往年高考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年的高考做准备。本节课先通过几个装置的判断,使学生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的判断方法,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然后通过几个典型例题,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规律的总结,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1)以问题引路,以问题促探究。从本节课的引入到有几个研究主题的确立,都是先给出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探究,总结规律。十分顺畅。(2)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实亲身感受和体验,并且过程的快乐体验对学生能力、知识、修养有很强的教育意义。(3)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进行新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例2中燃料电池,学生分析总结的不是很全面,思维不是很严谨,还有待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年11月17日公开课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高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命题规律1.主要考查内容:纵观全国各地高考,近几年有以下考查点:化学键的改变与能量大小的定性、定量判断,2011重庆,13。反应热的理解、判断、计算,2010全国II,8;2011,海南,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吴判断,2010浙江12,2011北京,10。盖斯定律的应用,2010广东,4;2011江苏,20。关于反应热的计算,2010课标,11。2.重要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燃烧热、中和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以填空题形式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热点预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能量高低与稳定性的关系,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化学键与能量间的关系,盖斯定律应用。教学目的:1.梳理基础知识,使零碎的知识完整化、系统化。2.通过例题与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应用,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与反应热有关的相关计算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热量变化放出热量吸收热量总能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表示方法∆H0∆H0图示(投影)(投影)成(断)键与释放(吸收)能量大小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2.中和热与燃烧热燃烧热中和热能量变化放热反应∆H∆H0,单位:kJ/mol反应热的含义25℃,101kPa时,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物质,燃烧热不同。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不同酸碱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kJ/mol3.中和热的测定主要仪器:烧杯(两只)、温度计、量筒(两支)、环形玻璃搅拌棒基本原理:∆H实验装置:二、常见题型题型1.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已知: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B.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稀H2SO4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D.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mol题型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①看∆H的“+”“-”是否正确;②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符合题意;③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正确(kJ/mol);④看方程式是否配平;⑤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2mol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2H2O(g);∆H=+484kJ/mB.H2(g)+12O2(g)=H2O(g);∆H=+242kJ/molC.2H2(g)+O2(g)=2H2O(l);∆H=-484kJ/molD.H2O(g)=H2(g)+12O2(g);∆H=+242kJ/mol例2: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SO2-4(aq)+Ba2+(aq)+2OH-(aq)===BaSO4(s)+2H2O(l);∆H=-114.6kJ/molB.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H=-57.3kJ/molC.C8H18(l)+252O2(g)===8CO2(g)+9H2O(g);∆H=-5518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题型3.与反应热有关的计算(1)利用公式计算:∆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例:(07全国Ⅱ卷,9,变式)1molH-H键断裂吸收能量436kJ,1molCl-Cl键断裂吸收能量243kJ,1molH-Cl键形成释放能量431kJ,则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2)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则有:∆H=∆H1+∆H2,∆H=∆H3+∆H4+∆H5。例:(2011海南单科,5)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则反应Zn(s)+HgO(s)=Hg(l)+ZnO(s)的∆H为()A.+519.4kJ/molB.+259.7kJ/molC.−259.7kJ/molD.−519.4kJ/mol题型4.反应热大小比较①同一反应中,生成物状态不同。例:已知以下两种反应2H2(g)+O2(g)=2H2O(g);∆H1=-akJ/mol2H2(g)+O2(g)=2H2O(l);∆H2=-bkJ/mol则a与b,∆H1与∆H2的大小比较分别为:②同一反应中,反应物状态不同。S(g)+O2(g)=SO2(g);∆H1<0S(s)+O2(g)=SO2(g);∆H2<0∆H1<∆H2练习:(2009宁夏,28,节选)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H=−99kJ/mol。(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热有无影响?。(2)图中△H=(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练习:[2011江苏单科,20(1),节选]已知:①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②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写出CH4(g)与H2O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学校】:汤坑中学【学科】:【年级】:高三【学科】:化学【课题】: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授课人】:刘丽敏【时间】:2012---11--22【学校】:汤坑中学【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2、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教学重点】:1、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2、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体系构建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本节内容的体系:(1)生活——化学——生活,构建化学学习的价值体系化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节教材在体系构建过程中从食物中常见的有机酸入手,引出与之相关的羧酸性质探究,最后又通过羧酸的酯化反应制取PET,为现实生活创造一类不可或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的贡献,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价值认识。(2)结构——性质——用途,构建化学学习的思维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体系。尽管乙酸的结构在必修2教材中已经出现,而且学生在必修2的学习过程已经完全掌握了乙酸的相关结构,但是在本节内容中,编者还是不厌其烦的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其用意就是希望能构建性质与结构之间的思维体系,并且关于甲酸性质的预测就是这一思维的实际应用。(3)典型——普遍——特殊,构建化学学习的研究体系分类是化学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方法。羧酸本身就是研究过程中按照官能团分成的一类物质,但是如何研究羧酸的性质,是每种羧酸都加以研究还是紧扣某一典型从而推出共性,教材尽管没有明确指明,但却从其内容呈现上给出了答案——从典型推知共性,把握共性关注特性这一体系。如,教材一开始就把乙酸呈现出来就是由于其典型、常见,而且能体现一般羧酸具有的性质,接着呈现甲酸,是由于甲酸除了有一般羧酸的性质外,还有其自己独有的醛的特性。1.2内容选择与呈现形式(1)体现选择性和拓展性选择性是本节教
本文标题:教案课题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