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22﹡《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夜幕降临。23《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歌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24﹡《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二、单元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4、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三、单元教学重点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体会诗歌的内容与诗人的思想感情。3、感受乡村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四、单元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2、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21、乡下人家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板书课文题目)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6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二、研读课文1.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将能让你感到独特、迷人的地方作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勾画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师:你认为哪里最独特、迷人呢?(学生汇报自己所勾画的语句。)(1)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2).引导学生将瓜架与石狮子旗杆进行对比,体会瓜架的有趣。(3).语言:乡下人家屋前____瓜藤满架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4)快速默读其它几个自然段,自主选择你认为描写得最独特,最迷人的段落,好好地朗读。(5)将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想像画面,再和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学生根据自由欣赏的方法去自由朗读其余几个自然段,勾画语句,品读感悟。)2、交流学习所得。鲜花春笋图(1)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2)最后,再让学生美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让这幅乡村美景浸润学生心田的每一个角落。(3)想像画面:在乡下人家的屋后,你看见了什么?将你看到的景物大声地读出来。句子: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指导朗读。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4)品读体会“探”字和拟人手法。(“探”字让人感受到嫩笋迅速长势,如同一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5)同学们,兴奋的读读这句吧:乡下人家,鲜花竹笋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鸡群觅食图(6)学生汇报描写鸡鸭的句子(7)引导学生抓住“率领”理解乡下人家母鸡的特点。语言: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8)指导读这句。(9)(抓住“耸着”、“大踏步”理解乡下人家公鸡的特点。)语言:乡下人家,鸡鸭觅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夕阳晚餐图”(10)句子: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11)理解“天高地阔”,边读边想象画面。(12)发挥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式说说。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语言:乡下人家,在门前晚餐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月夜睡梦图”(13)句子: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14)指名学生来模仿纺织娘的歌唱声?(15)指导朗读这句话三.总结升华1.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五、延伸拓展,交流感受。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六、课外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板书设计:21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独特迷人门前种鲜花雨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22﹡、牧场之国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导入题目老师: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2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抄写喜欢的语句老师: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读音:模(mú)样猪圈(juàn)理解;镶嵌一望无垠膘肥体壮(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1、语言: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2、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3、自读自悟4、有感情朗读5、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老师引导。“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课文四次强调这一点,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3、小组汇报。4、全班交流:(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5、总结全文,升华拓展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上“真正的荷兰……六、积累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七、运用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板书设计:22﹡、牧场之国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晚霞满天,牛羊歇息2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2.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审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哪首是词?词牌名你还知道什么?2.自由读诗,不同三首诗词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让我们学习诵读?发现越多越好。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绩麻的读音,箬笠。说说发现:时间上,都是三四月。地点上,都是江南农村。事情上,农民之事。风景:江南农村风光。3.进入第一首诗。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字灵舒,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2.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吗?家家户户门前没有人,人都去哪儿了?所以翁卷是怎么写的?2.品读第二句:读懂了什么?农民的勤劳。从哪个词品读出来的?“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诗人的心情是怎么的: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本文标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