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力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实证分析汪泽英博士副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Tel:010-64941017E-mail:wzzzy@263.net提要1.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2.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需求3.养老保险制度与就业4.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1.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养老保险制度免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劳动积极性。实际运行中,由于制度类型、制度转轨与政策表述、待遇与缴费间隐含“激励”,以及职工个体特征差异,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⒈1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加重了劳动力供给扭曲程度在经济约束条件下,劳动者提供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劳动供给量。机关事业与企业为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加重了劳动力供给行为的扭曲。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供给(即工作年限)增加时,其工资增加,退休时养老金计发比例(与工龄成正比)与计发基数(退休前工资)均增加,激励劳动供给。⒈1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加重了劳动力供给扭曲程度企业2006年前执行国发1997[26]号文件,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础性养老金组成,一方面,个人账户包含单位缴费的一部分,放大了职工缴费收益,劳动力供给增加,另一方面,(>=15年)缴费取得占上年职工平均工资20%的基础性养老金,劳动力供给降低。企业劳动力供给的激励性弱于机关事业。⒈2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劳动力总供给量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与待遇间的联系、制度表述、职工的理解影响劳动力供给。账户“空帐”运行弱化缴费与受益间的联系。职工往往将个人缴费看作负担,劳动力供给具有收入、替代双重效应,实际上替代效应更强。1997年以来,经济体制(包括就业制度等)改革降低了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则强化了这一过程,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与劳动力参与率的降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⒈2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劳动力总供给量企业养老参保人数11204万(1997年)、17487万(2005年)。城镇劳动力参与率76.65%(1997年)、76.5%(1998年)。城镇人口中就业人员比例57.6%(1999年)、48.6%。表1: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就业情况(万人,%)年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城镇人口就业人口城镇人口中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小计在职退休19971120486712533369892078156.20%19991248595022984388922241257.60%200114183108023381480642394049.80%200315506116463860523762563949.00%200517487131204367562122733148.60%⒈3养老金计发“激励”影响退休时间职工选择按时、还是延迟退休,主要看养老金财富(即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现值增加额与当年缴费的差)的变化。延迟退休:缴费多1年,养老金少领1年,养老金水平增加。按时退休:则相反。⒈3养老金计发“激励”影响退休时间-企业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42城市企业参保职工数据计算,养老金财富增加。职工尽可能地选择提前退休,而不是按时退休,更不是延迟退休。表2:企业职工在正常退休年龄前一年退休时的养老金财富增加值男性女性职工特殊工种干部工人特殊工种正常退休年龄6055555045养老金增加现值31622034157781990⒈3养老金计发“激励”影响退休时间-企业实际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分年龄组退休率在法定退休年龄点为峰值,在两个峰值间形成左端相对平滑、右端陡峭的“马鞍”。图1:2000年42城市参保职工分年龄退休人数比例(%)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年龄(%)退休率男性女性⒈3养老金计发“激励”影响退休时间-机关事业上海市1999年机关12万、事业62万参保职工数据计算,养老金财富减少。职工尽可能地选择延迟退休,而不是按时退休,更不是提前退休现实生活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愿提前、按时退休现象高度一致。表3: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正常退休年龄前一年退休时的养老金财富增加值职工性别男职工女职工男职工女职工正常退休年龄60556055养老金增加现值-20390-35823-18488-31396⒈3养老金计发“激励”影响退休时间提前退休激励,引发了企业大规模提前退休。1998年1—8月份养老保险行业移交地方前,新增退休人员79.6万人,其中违规提前退休的达43.8万人,占55%。退休后仍可在非正规部门工作,经济性。⒈4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退休组”劳动力供给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不一定退出劳动力市场。养老金降低了以获取收入为目的的劳动供给行为,劳动力参与率降低。2002年劳动就业数据支持这一结论。表4:分性别退休组、非退休组劳动力参与率年龄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男非退休组97.5%97.0%98.4%98.0%94.3%70.0%16.7%退休组//66.7%28.2%22.1%18.4%7.9%女非退休组91.1%93.8%87.1%66.4%31.3%5.1%6.0%退休组50.0%42.9%26.8%26.9%13.3%4.9%4.9%2、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需求养老保险制度和劳动力需求之间的联系就是养老保险缴费和雇主成本之间的联系。企业缴费制养老保险制度,无论采取何种融资方式,缴费的支出都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增加雇主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影响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机关事业单位则不明显。⒉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不必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不会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力需求。⒉1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了劳动力需求企业承担养老保险缴费义务时,由于无法降低职工当期工资,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上升,雇佣量减少。企业长期反应,一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力,减少劳动力需求;二是减缓他们原先增加货币工资的承诺,使雇佣每个劳动者的总成本降低到不缴费时的水平,减少的雇佣量逐步得到恢复。⒉1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受最低工资立法约束,减少的劳动力需求难以完全恢复。实际中,部分转轨成本转嫁缴费人员,高费率进一步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地方政府默许、纵容企业不参保行为,以低劳动力成本吸引投资企业、促使地方经济增长。⒊养老保险制度与就业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殊性,通过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传递影响到就业总量、结构与群体性差异。⒊1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就业总量养老保险制度既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又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必然降低就业总量。1997年以来,尽管受众多因素影响,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与城镇人口就业比例的下降高度一致。⒊2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就业的部门结构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逐步消除,导致非正规部分就业量与份额扩大。“统帐结合”式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缴费和受益间关联较弱,促使劳动者与雇主向非正规部门转移,非正规部门就业增加。表5:城镇分正规、非正规就业人员(万人,%)年份人数结构小计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小计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199720781150195762100722819992241212109103031005446200123940111231281710046542003256391080914830100425820052733111225161061004159⒊2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就业的部门结构非正规部门扩大,税收减少,非正规部门资本和工作培训投入不足,生产力低下,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非正规部门的扩张,造成老年贫困人口的增多,破坏了养老金计划的目标。⒊3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就业的单位类型结构与事业机关相比,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幅度更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扩大与企业职工下降高度相关。企业职工人数下降是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形式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表6:1997-2005年全国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人数万人年份合计企业事业机关1997146691088827321049199911773803626831054200110792705626821054200310492679726441051200510850706427131073⒊4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就业行为退休人员再就业时不用参加养老保险,因而其就业人员中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显著地低于非退休组。表6:分性别退休组、非退休组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情况性别是否退休人数(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参保率参保人数参保率男性否1845131871.4%131571.3%是122129.8%3226.2%女性否142292064.7%92765.2%是1742413.8%4525.9%⒊4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就业行为退休组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均偏向于非正规部门,一是需求偏好,雇用成本低。二是供给偏好,其就业的灵活性适合退休人员劳动力供给的弹性行为。表7:分性别退休组、非退休组就业部门情况性别是否退休人数(人)结构(%)小计正规单位非正规单位小计正规单位非正规单位男性否1845150633910081.618.4是122853710169.731.3女性否1422113129110279.522.5是1741225210370.132.9⒊4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就业行为退休人员相对来说年龄大,体力弱,偏好轻体力行业。表8:分性别退休组、非退休组就业行业情况性别是否退休人数(人)结构(%)小计轻体力行业重体力行业小计轻体力行业重体力行业男性否1845106578010057.742.3是122903210173.827.2女性否1422106435810274.827.2是1741502410386.216.8⒊4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就业行为分析结果,退休组与非退休组的就业人员比率间显示巨大差别,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与是否就业的相关性不大。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率与非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离退休组就业人员月均工资为1559元,而离退休组就业人员月均工资仅为933元,只有前者的60%。⒋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扭曲了就业供需行为,不利于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协调养老保险与就业的关系。⒋1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制度框架、筹资与给付、模式、管理与企业的统一。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账户规模为工资的8%,全部由个人缴纳、实帐运行、完全积累。退休人员除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的待遇实行现收现付,纳入财政预算,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待遇调整机制,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与增长幅度。建立机关职业年金制度,水平适当高于企业,单位缴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制度上的平衡过渡。⒋2严格退休条件,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严格退休条件,清理不合规的特殊工种。逐步取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实行工作中补偿。逐步统一女工人与女干部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劳动力短缺,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降低由于“退休组”劳动供给所导致的劳动力不公平竞争。⒋3弹性退休,养老金计发精算公平建立弹性退休制度。职工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保证缴费与收益之间精算平衡,基本实现在法定退休年龄区间内不同年龄退休时的个人的边际养老金收益与其个人的边际缴费率平衡。降低养老金计发办法中所隐含的退休时间“激励”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行为。⒋4劳动力市场管制,协调养老保险政策对退休人员实行就业管制,建立退休人员收入检查制度,根据其劳动收入水平相应地降低其养老金。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通过立法限制雇主对老年劳
本文标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