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
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肖万春13973189083引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讲三个问题:一是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二是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三是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1、为确保农民增收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来,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04、2005、2006连续三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精神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意见》精神,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1、为确保农民增收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制定执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一是农业税全部免征;二是继续实施良种补贴;三是增加粮食直补;四是增加农机补贴;五是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实行信息化发放;六是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1、为确保农民增收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2005年湖南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215.2千公顷,增长2.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158千公顷,增长3.1%。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3.6%。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柑橘、茶叶、油料、棉麻丝、特色蔬菜、渔业、肉质品、花卉苗木、竹木等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水果蔬菜、竹木林纸、烟草等五大产业链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1、为确保农民增收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专业合作组织,拓宽农业功能2005年全省外出务工人员1382万人,创劳务收入667亿元,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全省已发展1.2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会(社)成员近200万人。到2005底止,全省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发展到5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1、为确保农民增收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4)加大了农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农产品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产品已突破20种,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以上。仅2004年全省签订农业招商引资合同项目达1900多个,实际到位外资2.39亿美元、内资130多亿元。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2、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各市州农民纯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省14个市州有7个市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2个市。农民纯收入增幅最大的是长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1%,其次是湘潭市,增长10.1%,第三位是株洲市,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的有长沙市和湘潭市,分别为4908.37元和4176.98元;有5个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依次为株洲市、衡阳市、岳阳市、郴州市和常德市,分别为3957.49元、3833.40元、3613.28元、3504.87元和3229.29元。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2、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县市区农民纯收入全面增长,增收面达100%全省122个县(市、区)农民纯收入全面增长,增收面达100%。有70个县(市、区)的增幅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2005年在各县(市、区)中,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是湘潭市的岳塘区,人均增长18.0%;其次是雨湖区,增长15.7%;再次是长沙市的雨花区,增长14.5%。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2、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3)各大经济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长株潭经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34.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16.71元,增长10.5%,位居第一。“一点一线”地区农民纯收入3961.87元,增长8.8%,位居第二;城市郊区为3791.65元,增长8.9%,位居第三。其后,依次为洞庭湖区、大湘西开发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73.71元、2151.96元和1965.24元,增幅分别为8.6%、4.8%和5.0%。一、湖南农民增收取得实效2、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4)农民生活生平显著提高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756.43元,实际增长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0%,下降1.9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3.6台,电话机56.2台,移动电话机55台。人均住房面积38.38平方米,增长5.0%。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1)我省农民收入水平纵向比较成倍增长,但横向比较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一是从湖南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看,收入差距呈现拉大之势。第一阶段,1980年到1988年。198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0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元,排名第7位;以后位次逐渐后移,到1988年排在全国第14位。第二阶段,1988年到2005年,排位一直在12一17位间徘徊。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1)我省农民收入水平纵向比较成倍增长,但横向比较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二是与苏、浙、鲁发达省份比较,差距在扩大。1980年,苏浙鲁三省的农民纯收入平均水平低于湖南省,两年后,湖南位置后退,三省位置快速前移,并超出湖南。到2003年湖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浙江、江苏、山东的差距已需用倍度量。2005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4%,达到6660元,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浙江省的46.8%。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1)我省农民收入水平纵向比较成倍增长,但横向比较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三是与周边赣鄂两省比较,到2005年落后江西,略高于湖北。赣鄂两省在1980年前的全国排名分别是第21位和第16位,落后于湖南。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三省即形成湖北在先,湘赣争中游的局面。到2003年,湖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3位,落后湖北一位,领先江西三位;到2005年江西超过湖南、湖北。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从省内看,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也在拉大一是省内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水平两极分化。全省14个市州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拉大。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湘西自治州为378元,最高的长沙市为721元,收入差异比为1:1.91;到2003年,两地收入差异扩大到1:2.7;2005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湘西自治州,人均为1766.33元,与最高的长沙市相差3142.04元,两地收入差异进一步扩大到1:2.78。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从省内看,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也在拉大二是农户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不到0.20增大到2003年的0.29、2005年的0.31。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从省内看,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也在拉大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1985年为1.9:1,到1999年为2.7:1,2003年扩大到3.1:1,2005年为3.06:1。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收入结构仍然不合理一是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小幅增长,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收入结构仍然不合理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产业结构小幅调整,农业收入比重过高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扩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收入结构仍然不合理三是农业内部结构比较稳定,种植业比重过高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2、农业基础薄弱我省农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差、农业抗灾能力弱、电力、通信条件差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山丘区病险水库多,灌区配套设施老化、湖区渠道淤塞等问题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水利设施毁损和老化问题突出,抗旱排涝和灌溉能力差。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3、农民素质差、缺乏创新意识,非农就业竞争力弱,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开始回落据统计,2005年在全省6732万的总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3%。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新技能、新技术的培训,对一些较先进设备的岗位难以胜任,不适应城市产业升级的要求,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竞争力,导致湖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回落。2005年上半年外出务工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仅3%,增长幅度回落10.8百分点二、湖南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4、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约束相当严重一是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分割的政策壁垒还没有完全打破。二是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民政策性增收的空间有限。四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益不断下降。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一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①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制改革;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④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①确保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②加快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施步伐;③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④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三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多功能农业。现代农业是优质、高效、生态、多功能农业。必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集约化生态养殖等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行生态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合理利用农业废气资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既强调开发农业的经济功能,同时又要不断开发和培育农业的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四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编码、安全条形码的推广应用,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兽药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工作。强化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是建立以省站为中心、市级区域分中心和区域优势农作物病虫测报专业站为骨干、县级病虫测报站(点)相配套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五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其次,要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民自己的农产品联合销售组织和大型农产品流动主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再次,加快社会诚信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生产经营行为,破除地方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三、立足实际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六是建立现代农业基本经营形式,形成以农民家庭经营组织为基础和轴心的农业微观组织链。其基
本文标题: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