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1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于发展——先秦、秦汉一、历史阶段特征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中华文明勃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社会大变革;秦汉(前221~公元22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典型经济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二、教材知识整合年代政治经济文化备注前2100~前1600约前2070年夏建立。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夏小正》制定前2070夏前1600商前1046西周前770前1600~前1100前1600年商朝建立。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商朝改为殷历。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前1100~前800前1046年,西周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在生产劳动中,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周实行井田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公元前445年,魏国李悝变法。管仲在齐国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前551—前479)创立儒家学派。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2前800~前200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前207年,秦朝灭亡。前202年西汉建立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使用。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前256年李冰修建都江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彗星等记录。战国的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楚国屈原与楚辞体,代表作《离骚》。战国帛画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始皇以秦小篆为准,统一文字。东周前221秦前207前202西汉25年东汉前200~200年西汉初年,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察举制实行。西汉推广耦犁和代田法。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开凿漕渠、白渠、龙首渠。开辟丝绸之路。东汉耦犁和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出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136年规定“五经”。前124年兴办太学。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农书《氾胜之书》。西汉编定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东汉张仲景写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洛阳东汉墓出土《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画的杰作。三、历史事件与年代特征理解1、列出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至少五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均要涉及到),并说明自己的理解。请选择其中一两个重大事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政治:(1)夏朝初期,夏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2)分封制、宗法制形成。3(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1)铁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广。(2)前594年,鲁国初税亩。(3)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4)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化:(1)儒家学说的创立及发展。(2)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百家争鸣(4)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地位。(5)造纸术的发明及蔡伦改进造纸术。(6)《九章算术》(7)《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请围绕以下关键词“铁器、牛耕、分封制、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百家争鸣”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间的相互关联。三、重点问题解析与训练(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记·王制篇》:“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二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史记》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四“至此以来……诸侯惟德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子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五《汉书·刘辅传》汪引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关于“内朝”和“外朝”的划分,清代学者钱大昕4说:“孟康此注,最为分明。”钱大昕还认为内朝、外朝之分,汉初是没有的。“至昭宣(汉昭帝、宣帝,汉武帝之后的西汉皇帝)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臣矣”。材料六东汉时期三公:司徒(由丞相改称而来)、司空、太尉。汉光武帝还设尚书台处理政务。东汉后期政论家仲长统说:“(东汉光武帝刘秀)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引《昌言·法诫篇》(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何时的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说明该制度有哪些特点?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特点: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之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对周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建立了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央机构三公制度;郡县制(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促成历史从材料三向材料四发展?历史现象: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后,王国“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材料三反映了诸侯权势丧失,与一般富室无异,王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措施:“推恩令”;“附益之法”(4)据材料五、六,说明两汉时期,皇帝抑制相权所采取的措施。西汉:汉武帝设“中朝”,任用心腹近臣,处理政务。东汉:汉光武帝设“尚书台”,三公职位虽然很高,但是并无实权,尚书台直接听命于皇帝,权力集中于尚书台。(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5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异:王韬主张学习英国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同: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四、巩固练习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B)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3、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世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4、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苔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D)A.合乎三纲五常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C.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武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B)A.实行郡国并行制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王6、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
本文标题:教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