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
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一、简答题1.(1)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及人的心理现象。(2)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具有偶然性和独特性等特征。2.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3.(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4)理论研究水平4.(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二、论述题1.(1)理论基础不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基础不同。第一,对本体论两者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第二,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极力推崇经验的作用,而以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否认事实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客体。第三,在方法论上,实证主义倾向于夸大科学方法的作用,强调对教育的研究应精确化、量化。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对此提出了猛烈的批评,他们认为人为万物的尺度,因此应关注人生的价值、意义、态度与理解,关注价值世界,注重情感、创造性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感受。2.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3.研究方法不同。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与心理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4)研究目的不同。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整合: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使教育研究方法从对立走向统一与多元,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题与设计阶段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制定方案。(2)实施阶段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3)总结与评价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定一、简答题1.(1)需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能性原则2.(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3.第一步,初步选出研究课题(科研课题的确立)第二步,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教育与心理文献的查阅与获得)第三步,将选题具体化(研究假设的构建与验证)第四步,撰写选题报告(教育与心理科研论文的撰写)第五步,征求意见,反复修改。4.(1)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二、论述题(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科研手段等。三、实践练习略第三章文献检索一、单项选择题1.B2.C二、名词解释1.教育与心理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与心理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2.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3.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4.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5.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三、简答题1.(1)内容广泛,数量众多。(2)学科复杂,相互交叉渗透(3)系统性、积累性和继承性强。2.(1)一次文献(2)二次文献(3)三次文献3.(1)分析和准备阶段,拟定文献研究计划。(2)搜索阶段,收集文献资料。(3)加工阶段,文献内容的次级分析。4.(1)搜集全面,所引资料和数据真实可靠。(2)坚持材料和观点的统一。(3)综述要有针对性。(4)应提纲挈领,突出重点。(5)可使用统计图表说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6)注意区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四、实践联系略第四章形成研究假设一、名词解释1.研究假设是一种理性猜测或预感,或是对一个悬而未决的有意义的问题所作的尝试性回答,研究假设建立在前人研究或一定理论基础上,并容易进行它的“证实”或“证伪”工作。2.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3.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二、简答题1.(1)科学性(2)推测性(3)逻辑的单纯性(4)可检验性(5)定量性(6)简洁性2.(1)根据所研究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2)找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3)规定显著性水平,就是选择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最大允许概率。(4)确定决策规则。(5)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作出统计决策。三、实践练习1.研究假设(1)父母教养观念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观念的差异性比较2.研究假设:(1)依恋程度高的儿童会有更多的认生反应。(2)在陌生场景下比在熟悉场景下会有更多的消极反应。第五章研究设计一、名词解释1.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部。2.样本:即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而言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或者叫做样组。3.取样: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取样或抽样。4.根据事先已有的总体中各个个体的排列顺序编号,用总体N除以样本容量n,求得抽样间隔,然后再按抽样间隔,随机抽取样本。5.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或者称之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从各种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然后按随机原则和所确定的各层抽取样本的数量。6.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7.又称应变量、倚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8.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二、简答题1.(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适中的样本容量2.(1)自变量应准确、清晰,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笼统。(2)自变量能引起我们所要研究的因变量的变化。(3)自变量必须是可以变化的。自变量应是可改变的、有效的条件。(4)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适当的检查点,检查点之间的间隔至少要大于差别阈限,这样才能保证自变量变化时,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5)一项实验中定性自变量不应过多。(6)定量自变量的量化层次不应过多或过少。3.第一部分课题的表述;第二部分课题的意义;第三部分定义、限制和界定有关内容;第四部分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综述;第五部分假设;第六部分方法说明。三、论述题1.被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1)参与研究的动机;(2)焦虑;(3)有关经验;(4)性格特点;(5)当时生理状态;(6)被试的反作用2.主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研究者的性别、外表、暗示等3.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1)研究方法本身不完善;(2)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排、布置调整不当。(3)测量工具不完善;(4)被试选取、研究时间和环境选取;(5)研究程序安排不当。4.研究实施环境条件方面的无关变量5.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第六章历史研究法一、名词解释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人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二、简答题1.历史性、具体性、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2.(1)确定研究问题,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2)史料的搜集与鉴别,即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3)对史料的分析研究,综合信息。(4)形成结论。3.(1)古与今关系;(2)史与论关系;(3)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第七章调查研究法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B5.D6.D7.A二、简答题1.①标题应简明醒目;②表中须能容纳所有的调查项目;③复杂表应有填表说明;④有的表末应注明填表单位和填表日期以备查用,以示负责。2.(一)优点(1)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3)问卷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缺点(1)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3)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问题设计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5)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3.(1)问题要清楚明确,不模棱两可。(2)文字表述适合访谈对象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经验水平,避免用专业术语。(3)不要体访谈对象不能作出回答的问题。(4)某些要做解释的问题应制定统一的规格,如说明方式、范围、内容、用词等。(5)每一个问题只涉及一个单一变量或者问题。(6)避免提引导性问题,不要流露个人偏见。(7)避免使用奉承性问题。4.(1)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2)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的观察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3)编制观察提纲;(4)实施观察;(5)资料收集记录;(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5.(1)测验的准确性高(效度问题)(2)测验的可靠性高(信度问题)(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三、论述题(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四、分析略第八章比较研究法一、名词解释1.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这类比较是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它使我们不仅从相对稳定状态来研究事物,而且还从发展变化状态来研究事物,从而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2.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必须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横向比较研究是按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强调的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分析其原因。3.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同类相异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个性,同类相同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4.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而发现异中之同,找出其同规律的方法。这种比较的特征是反差大,效果显著,有利于鉴别和分析所
本文标题: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