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复试教育技术问答1、初试科目的分析?本专业考试科目,首先说C语言与Web技术:C语言编程和Web技术各占一半,C语言以《C程序设计》一书为主,侧重理解基本计算机逻辑,如循环语句、条件判断、数组、指针、链表等,其中指针和数组是重点。Web技术有两个方面:一是Web互联技术,即我们所学习的网络基础部分,TCP/IP原理,了解网络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架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二是Web编程。即我们所学习的HTML编程、ASP编程等内容。ASP编程无可避免地涉及Web数据库编程。另外一门专业课是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实际上这是偏文和偏理两个方向,任考生选择。教学设计除了以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一书为主要参考书目外,可能还要看其他一些书,例如《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等相关书籍。数据结构则参照清华大学的严蔚敏的《数据机构(C语言版)》即可,当然要选择一些习题集做做以求熟练。2、教育技术的热点问题专题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1、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2、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理论与建设3、教育技术哲学研究4、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建设与发展研究5、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3、信息素养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三: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1、教育技术与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2、教育技术与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应用3、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4、教育技术支持的绩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四: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1、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基于网络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教育技术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五: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2、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3、学习环境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个案研究专题六: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1、教育中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学生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基于blog的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专题七: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1、由师范教育向教育教育转变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教师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教育技术与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入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体系、途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八:教育技术应用的个案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案例。李克东教授在山西师范讲座,从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做什么,怎样做好一个研究生三个方面出发,讲解教育技术学当前的形式问题。他指出,本科生重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生则重点学习怎样做研究,怎样在实践中学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以德走天下,以志创未来,以发作学问。同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当今社会的科学研究仅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李教授对教育技术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教育技术是应用技术优化教学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网址中国教育技术网中国教育技术学网、介绍教育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5.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的学科。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但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用于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归属问题,国内外教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1.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4.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5、介绍看过的一本书?书名:教育技术学作者:何克抗出版时间:2009年04月内容简介《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打破原有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以优化、补充和更新。通过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科学论证,以及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现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材第二版的整个理论体系正是依据这一定义所规定的“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这两大研究对象,以及这两大研究对象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五个研究范畴而展开的。在各个章节的修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贯彻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内容,力图反映新技术及其在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并介绍了美国当代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理论成果,以及我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图书目录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三章教学资源第四章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第八章教育技术管理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第十章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6、有哪些教育技术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教育技术人物介绍?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丁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教育部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张际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SPSS)、课件开发技术、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8、教育技术学现在的热点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张际平)1、在新教学环境(技术支持的环境)下,需采用何种新教学模式和策略2、技术对改善学校的哪些工作所起的作用最显著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围绕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展开。学校管理:校长的决策支持、教务和总务管理、教师和学生档案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应用:教师的教学工作支持、课堂的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课外辅导、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等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校的建设、网络的教学应用、通讯和对外交流等3、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问题的提出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对象所起的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一假设也是技术教育门类和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学习对象的不同性和差异性4、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5、成本效益问题9、教育技术学几个名词解释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学习,仅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不能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看成是过时的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休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以说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是必然趋势。对于终身教育来说,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需要借助身边的一切可联网的设备,如计算机、PDA、手机等,随时随地连入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习。所以,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在教育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对移动学习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移动学习的概念、产生、特点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
本文标题: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