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指导及范文示例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指导及范文示例一、教育调查法1.什么是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了解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研究方法。2.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3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及要求教育调查报告通常由题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这几部分构成,具体要求如下:(1)题目题目要尽可能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和类型。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育专业实习生实习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一题目就清楚地发映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的范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的对象”——化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研究的内容”——实习情况;“研究的类型”——调查研究。(2)引言此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问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的缘由;研究的主要内容。(3)研究方法这一部分要交代清楚以下几个问题: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方法;调查的组织;资料的处理;调查研究的步骤等。(4)研究结果调查的结果一般可用统计表加以概括,并伴以文字说明。统计表的主要结构成分有:表号、题目、线条、主栏、宾栏、数据。(5)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部分原则上需交代清楚以下几个问题:①结论及解释;②存在问题及建议;③提出新的研究课题。(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书写要规范。具体请参考《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4.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示例“杜郎口”与非“杜郎口”教学模式下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Xx学部xx专业xxx摘要:“杜郎口”教学模式又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教育理念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自我效能的症状。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本研究对两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调查“杜郎口”与非“杜郎口”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差异,探究“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优势。结果发现:(1)“杜郎口”模式下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显著低于非“杜郎口”模式。(2)“杜郎口”模式下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非“杜郎口”模式。说明“杜郎口”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师职业倦怠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1引言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茌平县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师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探究和展示,教师仅用很少的时间进行点拨。“杜郎口”教学模式也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六个环节。三个特点分别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是指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大容量是指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演绎、提升等多元化活动;快节奏是指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模块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到目标;展示模块要求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升;反馈模块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六个环节是指课堂展示的六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职业倦怠(jobburnout),又称作“工作倦怠”、“职业枯竭”。Freudenberger等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目前最为广大学者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给职业倦怠下的定义: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自我效能的症状[2]。其特点是身体的衰竭和慢性疲劳,对工作和他人的负性态度,最终导致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它包括情感耗竭(emotionexhaustion,EE)、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DP)以及低自我成就感(areducedsenseofpersonalaccomplishment,PA)三个维度。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体感受到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低自我成就感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职业倦怠主要发生于助人行业中,如教师、警察、医护人员等服务人员。1977年,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随后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当个体在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时,对自己组织以及完成这一任务的能力的判断”(Bandura,1997)。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和个体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取决于个体相信自己的程度。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效能感在应用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相关[3][4]。目前,国内很多中学都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杜郎口”教学模式与非“杜郎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之间是否有差异,为推行“杜郎口”模式提供实证参考。2方法2.1被试在石家庄市栾城县两所平行中学随机抽取教师和学生施测。发放教师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发放学生问卷573份,回收有效问卷5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9%。被试分布见表1、表2。表1教师被试的特征分布被试特征类别人数百分数(%)性别男1412.1女10287.9班主任是3227.6否8472.4教龄0-5年006-10年3530.211-15年3631.015年以上4538.8学历中专及以下00大专1815.5本科9884.5职称中二5749.1中一5345.7中高65.2月收入1000-15005446.51501-20005648.32000以上65.2“杜郎口”模式是5043.1否6656.9表2学生被试的特征分布被试特征类别人数百分数(%)性别男27249.0女28351.0年级七年级32358.2八年级23241.8“杜郎口”模式是29853.7否25746.32.2工具2.2.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此量表由Schwarzar等人编制,开始时有20个题目,后改进为10个。本研究采用Zhang&Schwarzar(1995)完成的中译本。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内容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程度。量表为Likert4点自评式量表。对每个条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采用等级评分,“完全不正确”记l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GSES是单维量表,统计时只计算总量表分。根据Schwarzar报告,在不同文化(国家)的多次测定中,GSE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5和0.91之间[5]。我国学者张建新(1997)、王才康(2001)将其中文译本用于我国大学生群体也获得了较满意的测量学指标。量表中高分表示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更为积极的预期。2.2.2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本研究采用了经过台湾学者修订的“马勒诗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该问卷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在HumanSercicesSurvey的基础上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22个条目,包含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感耗竭、低自我成就感和去人性化。其中,情感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EE)包括9个目,低自我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PA)包括8个条目,去人性化(Depersonalisation,DP)包括5个条目。量表为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1代表“很不符合”,2代表“不太符合”,3代表“有些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其中低自我成就感的8个条目为反向记分题。分数越高,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严重。经检验,在本研究中职业倦怠总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48,量表情感耗竭、低自我成就感、去人性化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829、0.740、0.639[5]。2.3数据处理根据研究分析的目的,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3.0和EXCEL2003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数据分析。3结果3.1“杜郎口”与非“杜郎口”模式下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差异表3两种模式下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的得分(M±SD)“杜郎口”模式非“杜郎口”模式t职业倦怠总分2.36±0.522.59±0.52-2.35﹡情感耗竭2.55±0.672.78±0.67-1.83低自我成就感2.34±0.702.58±0.60-2.03﹡去人性化2.06±0.732.26±0.66-1.53注:﹡表示p<0.05由表3可以看出,被试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和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中等情况,平均分低于理论中值3分。在三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得分最高,去人性化得分最低。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杜郎口”模式下教师职业倦怠总分显著低于非“杜郎口”模式(t=-2.35,p<0.05)。在三个维度中,“杜郎口”模式下教师低自我成就感得分显著低于非“杜郎口”模式(t=-2.03,p<0.05),而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两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3.2其他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表4教龄、职称、月收入对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职业倦怠总分情感耗竭低自我成就感去人性化因素FFFF教龄2.283.83﹡0.782.59职称2.373.64﹡0.551.35月收入2.133.13﹡0.780.83注:﹡表示p<0.05表4中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职业倦怠总分及其PA、DP维度在教龄、职称、月收入三个因素的各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维度(EE)在教龄、职称、月收入这三个因素的各维度上主效应均显著。其中教龄F(2,554)=3.83,p<0.05;职称F(2,554)=3.64,p<0.05;月收入F(2,554)=3.13,p<0.05.用LSD法进行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发现,教龄在6-10年和11-15年的教师情感耗竭得分显著低于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分别是p=0.01和p=0.04;职称为中二的教师情感耗竭得分显著低于职称为中高的教师,p=0.02;月收入为1000-1500元的教师情感耗竭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为1501-2000元和2000元以上的教师,分别是p=0.05和p=0.01。表5性别、班主任、学历对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职业倦怠总分情感耗竭低自我成就感去人性化因素tttt性别-0.54-0.71-1.061.03班主任-1.10-0.38-1.08-1.40学历1.640.801.292.16表5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职业倦怠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在性别、是否担任班主任、学历这三个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3.3“杜郎口”与非“杜郎口”模式下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表6两种模式下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M±SD)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杜郎口”模式2
本文标题:教育研究方法专题指导及范文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