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硕士考试心理学真题
1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联想2.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3.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称为()知觉。A。深度B.大小C形状D.面积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盲从B任性C顽固D.优柔寡断5·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驭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集中6.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A。信度B.常模C效度D.标准7.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A。认识B理智感C道德感D.美感8.视觉属于()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机体觉。D.外受感觉9.长时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1分钟B.10分钟C.1小时D.1天lO.强一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于()气质类型。A。抑郁质B.多血质C胆汁质D.粘液质参考答案1.B2.D3.A4.A5.C6.B7.B8.D9.A10.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1.由出乎意料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________。2.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称为________能力。4.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________阶段。5.根据功能特性,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________神经元。参考答案1.应激2.技能的迁移3.认知4.思维萌芽5.联络三、名词解释2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结合,其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3.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4.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5.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四、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品质。答:思维的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刻人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2.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答: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运动知觉,是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3.简述联想的规律。答:联想有如下种规律:(1)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时空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2)类似律:如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人。(3)对比律:如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未联系过。(4)多因律: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5)强因律: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6)近因律: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4.简述荣格的内、外倾说。答: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类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从日常经验来说,内倾者是指那类好自己琢磨、莫测高深的人;外倾者则是指什么也装不住,所谓心直口快的那类人。3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外倾者的活动主要是由面临的外界事物引起、影响和支配。这种人随环境而改变其心境,也就是较多地按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来活动。内倾者的活动主要针对自己的心理,由自己的心理支配自己的活动,常常倾向于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解释来活动。外倾者的活动以客观事物为起点;而内倾者的活动,则以自己的心理活动为起点。内、外倾的另一种明显的标志是内倾者喜独处,而外倾者喜社交。5.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答: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加一定出影响。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象;其次,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动作;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实验证明,当被试接受到故事讲授者的情绪信号后,也会激起相应的情绪活动或情绪共鸣。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第一,某些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使境的变化或机体内部的变化来调节行为,以适应新的情况。6.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答:一方面要经常性的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1.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教师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避免先人为主。人的知觉的整体有时会命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制先人为主的倾向。(2)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针对定势的4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热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确定适当的动机强度。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动机或这种需要、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活跃。在解决一般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反而应偏弱一些。(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差异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与发展条件。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作用。(1)先天素质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秉赋所其有的,只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正如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5的性质、广度与深度不同造成的。这正如一个推销员的销售能力往往比一个农民更强,而一个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又比一个推销员更强。(4)主观能动性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一个把夺取冠军作为跑步目标的人,其赛跑能力一定比仅仅把跑步作为其健身目的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而一个刻苦训练的人也一定比不参加训练的人有更大的发展。3.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答: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凯农就提出了丘脑是情绪中枢的看法,其要旨如图。此图表明情绪发生时,关键在于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神经冲动的往返传导。图中,感受器(R)接受外周刺激后发生的兴奋,沿着神经通道1到达丘脑(Th),再通过D到达大脑皮层(C),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形成人们对外界对象的知觉。然后皮层的兴奋经过通路3,使经常处于抑制状态的丘脑中心获得释放,引起一种情绪模式(P)。丘脑的神经冲动经过通路2引起内脏(V)和横纹肌(SKM)的活动,从内脏和横纹肌系统来的内部感觉回到丘脑,并经过通路4再回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和最初发生的知觉相结合,就使人们关于外界对象的知觉获得情绪色彩。6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之为()法。A。问卷&产品分析C谈话D.个案2.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抑制。A。外B.超限C消退D.分化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知觉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A再现&识记C回忆D.保持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它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A。有意B.再造C创造D.无意想象6.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A。盲目性B.散漫性C顽固性D.果断性7.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的变化。A。灵活性B.自动化C准确性D.熟练化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能力。A晶体B.流体c.模仿D.创造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气质C性格D.意志参考答案1.C2.A3.D4.B5.D6.A7.A8.C
本文标题:教育硕士考试心理学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