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1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13.在西方,法国的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16.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17.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18.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19.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20.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2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2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23.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24.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25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26.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27.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28.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2二、名词解释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2.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3.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5.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6.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7.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8.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13.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18.心理缺陷说:是解释行为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化失调。19.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20.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21.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三、判断对错1.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对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3.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错。孔德、涂尔干等人34.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错。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5.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6.教育社会学与一般教育学不同之处在于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错。不能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应视为一种社会行为。7.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错。关注的是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8.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错。是韦伯9.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对10.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11.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对1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错。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13.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14.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错。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15.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错。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16.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错。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17.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18.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错。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19.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错。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20.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错。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21.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高材低用等是“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对22.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错。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而教育平等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23.学校中的“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错。一种失范性教育问题24.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改造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型将直接诱发教育失范。错。也可间接诱发教育失范。25.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对26.过程性教育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对27.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对28.以孔德、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思路是偏重个体事实。错。偏重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个体以外29.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对30.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对43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错。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3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对33.互动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体、小群体而非社会结构。对34.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错。《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35.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四、简答题:(一)、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1、从传统层面看在经济至上的社会,教师传统权威会因经济待遇较低而减少;2、从专业层面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专业权威的获得、巩固和发展变得困难;3、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权威。(二)、简述教育的互动理论。答1、教育的互动理论源于社会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称之为解释学。2、认为对具体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强调对现实本身的剖析,重视探讨日常现实的过程和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观目的性怀交互作。3、对于学校生活的解释,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对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行为的研究。4、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三)、教育知识涉及哪三种内容?答、1、显性知识:学科类别及具体课程内容;2、隐性知识:学校生活经历及非正式教育影响;3、生活经验:交往活动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五)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1、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3、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六)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七)简述失范行为的主要形式1、根据违规行为的场所来规定:课堂中的违规行为、课堂外的违规行为和学校外的违规行为。2、根据违规行为的所有者进行分类,相对于教师的违规行为、相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相对师生双方的违规行为。3、根据青少年违规行为的程度分类: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暴力行为。(八)简述造成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1、直接社会原因:⑴帮派群体的
本文标题: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010 .html